读书笔记(三)——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

作为一个产品小白,没有任何产品相关的实习,也从来没有了结果任何关于产品的知识,在秋招非常勇敢地把第一份简历投给了互联网公司的产培生方向,最终面试结果当然很惨淡,但是在突击准备的过程中,读完了这本书,觉得书中分析的策略十分有道理。平时很多事情是我们潜移默化进行着的,在本书中由作者提炼出了系统的理论。

从题目就能很明显地看出,这本书所讲述的就是产品是如何做到培养起用户的使用习惯,最终让用户产生依赖的。回想一下每天令我们投入大量时间的社交软件、游戏程序等等,不难发现,它们或多或少都遵循了这一规律。

用户习惯:可以说,每一件产品都在致力于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让用户对产品形成依赖是提升公司价值的一个有效途径。因为这可以提升“用户终身价值”,即一个用户在其有生之年忠实使用某个产品的过程中为其付出的投资总额。

同时,研究发现,一旦用户对产品的依赖性增强之后,用户对于产品价格的敏感度则会降低。

如果说,培养用户的依赖性是每一个产品所追求的,那么用户对产品的依赖性,则是每一个新产品所头痛的。如何打破旧有的垄断市场,将自己的产品强势插入用户的生活中,企业需要考虑两个因素:

第一,频率,即某种行为多久发生一次;第二,可感知用途,即在用户心中,该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多出了哪些用途和好处。

若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足够高,被感知到的用途足够多,就会进入我们的“习惯区间”,进而演变为一种默认的行为方式。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如果有任何一方面欠缺,某种行为发展为习惯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既然我们已经充分了解了用户使用习惯对产品发展的好处,那么该如何培养其积极的用户使用习惯呢,书中提出了上瘾模型。

上瘾模型包括四个阶段: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

1. 触发:包括外部触发及内部触发

外部触发通过将信息渗透在用户生活的各个方面,来引导他们采取下一步行动:如,做广告或通过搜索引擎做推广,让用户知道产品(付费型触发);利用公关和媒体进行正面宣传,树立产品的良好口碑形象(回馈型触发);熟人之间相互推荐(人际型触发);用户开启推送消息通知,即用户愿意与产品发生关联(自住型触发)

外部触发仅仅是第一步,当用户经历过一整个循环步骤后,外部触发将不再发挥作用,接下来就是内部触发的力量。

内部触发通过用户记忆存储中的各种关联来提醒他们采取下一步行动,与用户的思想、情感产生关联。负面情绪往往可以作为内部触发:如,当我们感到无聊、难过时,我们往往会打开社交软件来缓解情绪。

因此,在产品开发时,要了解哪些有可能成为内部触发的各种情绪,并且要知道如何利用外部触发来促使用户付诸行动。

2. 行动:福格行为模型:B=MAT。B代表行为,M代表动机,A代表能力,T代表触发。

福格认为,要使人们行动起来,三个要素必不可少。第一,充分的动机;第二,完成这一行为的能力;第三,促使人们付诸行动的触发。

要增加预想行为的发生率,触发要显而易见,行为要易于实施,动机要合乎常理。

人类行为不外乎受三种核动机的影响: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追求希望,逃避恐惧;追求认同,逃避排斥。

时间、金钱、体力、脑力、社会偏差(即他人对这一行为的认同度)、非常规性等六个因素会对用户的能力产生影响。

因此,在产品设计时,要从为用户提供使用产品的动机入手,尽可能地从六个角度降低产品使用的难度,提升用户能力的概率。

3. 多变的酬赏: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社交酬赏、猎物酬赏、自我酬赏。

社交酬赏指人们从产品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获取的人际奖赏,猎物酬赏指人们从产品中获得的具体资源或信息,自我酬赏指人们从产品中体验到的操控感、成就感和终结感。

“有限的多变性”会使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神秘感和吸引力,而“无穷的多变性”是维系用户长期兴趣的关键。

4. 投入

人们的三种行为趋势:我们总会高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总会尽力和过去的行为保持一致,我们总会避免认知失调。

这三种趋势影响着人们未来的行为。我们对事物的投入越多,就越有可能认为它有价值,也越有可能和自己过去的行为保持一致。最后,我们会改变自己的喜好以避免发生认知失调。

投入的几种表现:

内容:例如用户在音乐软件中建立了自己的歌单、乐曲库,那么用户未来使用该软件的概率会更大。

数据资料:例如在Linkedln上,求职者使用的服务越多,他们完善的信息也就更多,也更倾向于再次使用该网站。

关注者:例如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关注的人越多,那他使用该软件的概率就会更大。

信誉:例如在二手交易网站上,用户通过过往的买卖行为,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那么用户就有可能在后续中继续使用这个网站来进行交易。

技能:例如PS软件,用户花了时间和精力学会了使用这一软件后,他们就不太会倾向再花时间去学习相同功能的软件,而是乐意继续使用PS。

用户投入可通过加载下一个触发的方式令用户重新开始上瘾循环,从而增加了用户反复进入上瘾循环的可能性。(例如任务清单app,用户将自己的待做事项输入app,可视作投入,app通过和日历绑定,给予用户提醒,又成为了外部触发)

利用上瘾模型,提出五个基本问题,完成自测:

1.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你的产品可以缓解什么样的痛苦?(内部触发)

2.你靠什么吸引用户使用你的服务?(外部触发) 

3.期待酬赏的时候,用户可采取的最简单的操作行为是什么?如何简化产品使该操作行为更轻松容易?(行动)

4.用户是满足于所得酬赏,还是想要更多酬赏?(多变的酬赏)

5.用户对你的产品做出了哪些“点滴投入”?这些投入是否有助于加载下一个触发并储存价值,使产品质量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提升?(投入)

最后一步,进行习惯测试:确定用户,分析用户行为,不断改进产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三)——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