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名为《北野武的小酒馆》的文集,记录了北野武对生死、教育、关系、规矩、电影等方面的诸多思考,古稀之年的北野武人生经历太过于丰富了。
北野武写到:没有一个人是长生不死的。我们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几百万年了。你有听说过,有人是长生不死的吗?所以人必定是要死的。无论我们人用什么样的姿态去度过这一生,贫穷或是富有,辛勤或是懒惰,快乐或是悲伤,健康或是疾病,最终的最终,人的归宿一定是死亡。死亡是必经之路,一如日升日落,潮来潮去。没有人能逃过死亡,这只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情。一旦有了这样的觉悟,人生似乎便豁然开朗了。眼前的困难不是困难,一旦死了,就无所谓难与不难了。眼前的痛苦不是痛苦,一旦死了,就无所谓苦与不苦了。因为一切终将过去,不如放下执念,随性的生活下去吧。
他在文中分别论述了五个问题:生死、教育、关系、电影、规矩。在书中,时而是令人捧腹不已的灵机妙谈,时而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率性直言,时而是令人抚掌长叹的严肃正论,无论哪一方面,展示在读者眼前的都是隐藏于暴力表面下的真挚澄澈、略显天真的真性情。
一、生死:
人死了之后会是怎样的呢,有人说自己见过死后的世界,那是天堂和地狱,这固然是宗教的说法。但是真的是怎样的世界,那么就等死了之后再去了解吧。
北野武说如果这世上只剩下了3天,那么便在这三天好好喝酒、吃饭、享受自由,然后在最后一天欣赏它的到来。无疑可以看出的是他的豁达。
二、教育:
孩子能不能打,父亲是应该做一个不停去换位思考,不停被孩子牵着鼻子走。还是应该做一个在该打孩子的时候打孩子,在该严肃教育的时候严肃教育,怎么能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北野武认为现在的孩子教育方式出现了畸形,他认为一些强制性的放弃是必要的,人是不平等的,一个人不一定在他努力的方面获得成就,那些“只要努力便可以成功”的谎话也使得大量的时间浪费。
孩子的将来是要面对比学校更为残酷的社会,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教育,那么他们将来会在社会举步维艰。
三、人际关系:
真正的友谊是什么?北野武在文中认为是当你需要我的时候,请随时来找我;当我有难时,我不会出现在你面前。
也就是说所谓的友谊便是单方面的付出,而不是双方的共赢,虽然我觉得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但是我更同意包姐跟我说的一句话“最好的状态的友谊是彼此欣赏”,并不一定一定要有利益上的结合。
四、规矩:
现在在公交车上有设置爱心专座,但是不是爱心专座就不需要让座了吗,似乎现在的社会达成了这个共识。
比如说,北野武在书中提到的,当师傅抽烟时,徒弟给师傅点烟,这是徒弟的规矩;那么当师傅发现徒弟要给自己点烟时,应当递过烟头,这是师傅的规矩。
所以作者认为这个世界上似乎对于规矩没有了像以往的重视。
五、电影
作者是一名演员,也是一名导演,字里行间当中都可以显示出他对于拍电影的喜爱。当然他也对拍自己喜欢的电影和喜欢自己拍的电影做出了区别。
他在拍摄电影时,并不是一个人完成,而尽可能付诸于一个团队,这样可以避免尴尬而又提高效率。
谈到对电影的态度,在《北野武的小酒馆》一书的第五章《电影的问题》中,他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为我自己拍电影的。为我自己拍电影,然后只要问一句,你也要看吗?”秉承着这种思路,北野武的作品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电影画面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对白简洁凝练,很少有说明性的镜头。电影主题也包含了两重极端性:极端的冷酷注意与极端的感伤主义,这种冷酷和感伤既是他无意识的流露,又是他自觉的表现。北野武偏爱使用一种近乎绝对的冷静的旁观态度来把故事进行下去,他是一个能够从反差与矛盾中寻求平衡与再突破的导演,以自己特有的风格对不同质地的素材进行大胆的混糅,捏出一部部具有视觉效果和冲击力的影片来。
在他的作品中,处处蕴含着深刻的存在主义思想,他塑造的人物都是社会边缘人,被世界异化并且带有残忍和温情的人。在这些人身上,他用死来说生,用黑暗来衬托光明,提醒人们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当我们理解了北野武电影表现的种种艺术特色,也就理解了这位孤单屹立在社会边缘的一代大师。《北野武的小酒馆》就像光与影,正因为是在不自由的框架中交战,所以才闪耀出自由的光芒。正因为重力把人拉向地面,所以人类才会有了那个永恒的飞天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