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行散记2.11——异域风情的傣家村寨,别了,西双版纳

      昨晚夜宿泰古国际酒店,这是这趟旅途中我们住过最好的酒店了,进门布置很有泰国风情。

      导游介绍,傣族当年连民族的名称都没有,因为他们毗邻泰国,生活习俗和泰国相近,所以国家就直接在“泰”字旁边加了个“人”,于是就变成了“傣族”。听说,虽然语言有所差异,但傣族人去泰国也是可以正常沟通交流的。所以,西双版纳的各种建筑,也都很有泰国风情。

      早上第一站是傣家村寨。


      随着象脚鼓点,我们仿效着玉欢的动作,跳着团结舞,进入了村寨。这是一个傣族自然村,村里有120多户人家,都在这里正常生活。

      村里都信奉佛教,没有偷盗现象,所以不仅夜不闭户,房子连门窗都不建,十分信赖他人。村里唯一上锁的就是傣族水井了,这里的水井下面铺四层,粗沙、竹炭、银子和过滤布(记不大清了),并且饮用水和洗涤水是分开的。由此可见傣族人对水的重视。




      村里弥漫着芒果花和柚子花的清香,玉环带着我们慢慢走,一样一样认草药和植物,如数家珍。释迦、羊奶果、火龙果等到处都是,还跟着她学会了一个冷知识:芭蕉花朝上开的,果子有毒;朝下开的,才可以吃。







      傣语里,男生称作“猫哆哩”,女生称作“骚哆哩”,上了年纪的阿伯称作“老波桃”,阿妈称作“老咩桃”,而小孩子则被称作“小龙仔”和“小龙女”。

      傣族文字历来传男不传女,女生只会说,不会认;只有男生才会读会写。每个傣族男孩8岁的时候,就要由父母送去寺庙出家,学习文化和编筐等各种技艺,直到5年期满才可以还俗。


      傣族之前是母系氏族,所以历来有重女轻男的传统。在这里,女性当家做主,家里的儿子嫁出去,女儿留下来养老。据说,如果一连生了两个儿子,就可以破例再多生一个。运气不好的傣族家庭,养了三个孩子全部远嫁后,就只能作为“五保户”,去寺庙里养老。

      因此,傣族的嫁娶制度也是与众不同。在这里,女娶男,男备嫁妆。未婚的傣族少女头插各种花卉,凡是已婚的傣族女性,发髻上的银梳子、腰上的银腰带、手腕上的银手镯都是男生送来的嫁妆。

      嫁人以后捕鱼的鱼篓、家里的板凳等手艺活计,也都是由男生亲手编织而成。婚后,妻子生孩子后,3天(生子)或7天(生女)后就开始挣钱养家,而丈夫“坐月子”,在家里打点日常生活,洗洗涮涮,带孩子。

      一路上,看到寨子里的男人们坐在家里,低着头玩着手机带着孩子,或者擦车、进鸡圈喂鸡,也是一种很新奇的事情。

      这个村寨有不少做银饰的手工匠人,这里也是旅行团全程唯一一个标注的购物点了。对于购物,我倒是不排斥,环境和谐愉快就好。这里买的银子,可以用高温喷枪来验证是否雪花银,不知这是不是符合科学道理?

      小市集的水果鲜灵灵,买了一堆菠萝蜜和甜心果。甜心果像硬的柿子,赛蜜甜。


      下午去森林公园,这里以热带植物出名。几百只孔雀集体从山上盘旋而下的场景让人极其震撼,而猴园里的小猴儿也憨态可掬。



      见到了八宝树、榕树、芭蕉树的树种,不少都是三级古树,有三人合抱粗细,古木参天。看到一株长相酷似观音的榕树,居然很有点葳蕤生姿的感觉。


      西双版纳一到出太阳以后,气温就变得格外酷热。在三十几度的环境中,我穿着连衣裙,在车里靠空调生存,想到现在其实是冬季,就觉得这事儿魔幻得不行。

      排一个多小时的队去参加澜沧江游轮赏景。澜沧江流到境外就被称为湄公河,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十分出名。

      第一次见到要过安检和实名制认证的游轮,大概是因为边境的关系。船上的安保人员格外多。



      船上安排了水果餐,还有民族演出。这次出场的是佤族的甩发舞、拉祜族的狩猎舞,居然没有和前几天重合。托着这些文艺表演的福,倒是让我认识了不少云南的少数民族呢。

      江水本身什么可取之处,和其他游船没有什么区别。


      晚上去爱尼族的餐厅吃饭,伙食挺不错,借着机会给妈妈过了生日。

      饭后赶去喃呢热带温泉,再匆匆赶去嘎洒机场候机。突然发现买的菠萝蜜带不走,又开始站在机场大快朵颐。

      昆明,我们要回来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滇行散记2.11——异域风情的傣家村寨,别了,西双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