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圈

1、我当下的目标和梦想是:

①  让自己存款达到XXX万,并稳定通货膨胀。

②  涉及三方面的学习--金融会计税务。

③  认真学习心理剧,成为导演,给身边的人带来福利的同时给自己单位、旁边的学校讲课,给他们的人生带来点支持。

2、        我现在并不是在舒适圈里,但是我学习的状态还是在舒适圈,也没有获得加速的增长。但是每天的输出,让我一点点思考和改变着自己的行为。

3、        真正的高手,绝对不容许自己的“自动化”。

我自己的理解是,高手并不会自己呆在舒适区,形成一种习惯。

在泰格伍兹的比赛生涯中,有为数极少的几次,可以让我们对“始终呆在学习区”是个什么效果惊鸿一瞥。

  

  泰格伍兹挥杆。动作已经开始了。这时候比赛现场突然有异动。比如说有个观众大声喊叫,或者有人突然跑出来。总之这个异动将会干扰泰格伍兹的动作。

  

  泰格伍兹会把做到一半的动作生生停住!然后他调整姿势,重新开始。

  

  普通观众看到这个场面也许没什么,而会打高尔夫球的人看到之后,用单田芳的话说,就是“无不惊骇”!

当我们把一件事练熟以后,一个效果就是我们再做这件事就会“自动化”。比如开车,不会开的人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开熟了的人基本上可以一边打电话一边开。甚至你问他怎么开的,他都说不清楚。开车这件事已经进入他的舒适区。所谓自动化,就是无意识的动。

再说,同样是花样滑冰运动员,他们的训练时间甚至也差不多。他们的区别在于,那个一般的运动员大部分时间都在重复她已经掌握的动作,而那个顶尖选手大部分时间在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跳

大多数30多岁的人和40多岁的人的思想差别不大,这只不过因为大多数人到30岁就找到一个不错的 舒适区,呆在里面不愿出来。可是如果我们把那些人群中的 “outliers” 也包含进来,就会发现年龄越大的人群中,人和人的思想差别就越大。任何一个看过威廉华莱士“谈笑风生”的人都会对这位八九十岁的老人言语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舒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