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做教育(201831)

当下教育界颇为“盛产”,教育主张、教育理论满天飞,教育思想层出不穷,教育著作等同身高,特色教育应接不暇,让我这个热爱教育的人无暇顾及且不知该如何应对。

自己没读过几本专业的教育原著,没有深入研究过陶行知等国内教育家,更谈不上研读杜威等国外教育家,所以,因无知越来越不敢说话。

思考自己对待教育的心路历程,一直是心存敬畏,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一副好心肠,一颗赤子心,一惯好态度,虔诚,恭敬,唯恐有辱使命。三个“敬畏”伴随了我的教育历程。

敬畏教育规律,慎提教育主张。近日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美国内尔·诺丁斯著),有一段话深感认同。“我愿意帮助所有教师在他们自己合法合理的教育哲学指导下做自己最好的工作。我这里强调他们的教育哲学必须是合法合理的。事实是,理性的人当然可以在教育哲学上有分歧,但是任何合法合理的教育哲学,必须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它的社会理想和教育理念必须经得起检验,它的原则必须与自由民主的本质相符合,今天我更加坚定地认为,这种辩证折中的思想是学校教育所需的,它是一种更加健康,也更加符合实际的思想。”质朴却深刻的道理,果真是“大道至简”。

内尔·诺丁斯提出了“关心教育”说,她认为“活着的人永远比任何理论重要”,这是关心伦理的核心概念,它在任何理论之前,它植根于自然的关心。但事实却是,很多自称爱教育爱孩子的人,却将应该基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变成了自己的试验田。有很多理论主张,看似有理,也提得时尚吸引人,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性突破性的研究。还有些人,一旦听到一个新名词,看到一个新做法,就立即全然接受,张口闭口以理论主张做托词。道行浅的听来理论高深,有学问,其实缺乏全面研究,纵横比较,一隅之见而已。

教书20多年,我没有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教育哲学,我一直以为,我们能研究透前人的理论并践行,好一些的做以接地气的分析改进就很了不起了。对孩子们来说,他不管你提出什么,而是通过课堂和日常来确定是否“亲你,信你”。

敬畏生命存在,慎做改革实验。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童年时生命的体验影响孩子一生。就以建构主义的思想为例,她说,“我对这个思想基本上也持支持态度。这个建构主义是如此时髦,我经常听到教师声称他们永远不会在教室里应用灌输练习那样的传统方法,他们说当孩子们自己建构知识的时候,学到最多最好死记硬背的灌输与强迫复习的练习,是建构主义理论所大家批判的,我想提醒这些教师,有时候孩子们需要适当的灌输,有些孩子可能喜欢重复性的练习,有时候这样的传统方法是更加有效的教学的前提条件。建构主义支配下的教师常常说,传统方法对所有学生既没有吸引力也没有用,一无是处。孩子们从来不需要灌输,没有一个孩子喜欢反复练习,重复性的东西不可能对深度调查研究有任何帮助。他们往往引用建构主义怎样怎样,如此将理论至于孩子之间,为了理论而不惜牺牲孩子的利益。”

非左即右不适合教育,动不动改弦易辙不适合教育,大刀阔斧颠覆性改革不适合教育。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绝对错的,也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就是完美的教育。应当基于学生特点学情研究和学习力分析,判断适合用哪种方法,教学内容的不同方式方法也会有差异,这也是因材施教的核心。所以任何改革都不可以一刀切,运动式改革更应该避免。

敬畏使命职责,为学生未来负责。为人师,是教孩子学会独立生活适应社会,造就无数个家庭的幸福,也是培养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命所在,要有“一生择一事而从之”的虔诚与献身精神,也要有“建功必须有我,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与担当,更应该有“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的大胸怀与大格局。如此,才会期盼我不负教育,教育亦不负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存敬畏做教育(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