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1.人类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体对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它通常以一项愿望等形式表现出来,需要是人的基本特征。也可以看作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及归宿。人类需要具有社会性,社会发展制约着它的发展。人类的生物性需要的实现方式,也是受到生产和生活方式制约的,因此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不同。

2.人类需要的层次。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阿尔德佛尔ERG理论:生存的需要,关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该理论的主要特点是:不强调需要存储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3)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认为人类存在着共同的客观的需要,他们把人类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中介需要两类。

3.人类需要的类型:

按起源划分,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从内容的角度划分,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按人们对需要的迫切程度划分,分为生存性需要和发展需要。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1.人类行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类行为仅指外显的行为。广义的人类行为是指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

2.人类行为的类型:

按起源划分,分为本能行为(遗传)和习得行为(学习行为)。

按是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划分: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安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划分:亲社会行为(积极的)和反社会行为(消极的)。

画风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常用标准有:

(1)个体主观体验。

(2)统计学标准。

(3)行为适应性标准。

(4)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

3.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可控性、整合性、发展型。

4.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三、社会环境的概念和特点。

1.社会环境的概念:收费环境包括纯社会环境和人造物质环境。

2.特点:多样性,层次性,复杂性,稳定性,变动性。

四、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1.家庭。

(1)概念:以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初级群体。

(2)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家庭类型:失独家庭,单身家庭,空巢家庭等等。

(3)家庭教养模式:民主型,娇纵型,放任型,支配型,专制型,冲突型。

(4)功能:情感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家庭可以帮助其成员反省家庭之外的社会生活所带来的挫折和压力,活的情感的慰藉),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经济功能,社会化功能。

(5)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家庭对个体成员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家庭成员关系和家庭内互动发生的。家庭内互动,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2.学校

(1)概念:学校是专门对社会成员,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它是培养人才的社会组织。

(2)类型:

根据教育的层次不同,可以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

根据资金的来源不同,分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

(3)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分校园文化、教学模式,班级规模,师生关系。

3.工作单位。

(1)概念:个人在社会中从事一定职业时所归属的正式社会组织。

(2)类型:按工作性质分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社会组织。

(3)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促使个人学习和实践专门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指导个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调适自我行为,以适应相应的工作需求与社会需求。

4.社区:

(1)概念: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主要功能包括经济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参与功能,社会控制功能和相互支持功能。

(2)类型: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地域性社区和功能型社区。

(3)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社区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社区成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社区成员对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认同感会影响社区成员的行为;社区本身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社会规范,可以约束社区成员的行为。

5.同辈群体。

(1)概念:有年龄性别,自取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就是同辈群体。

(2)特点:平等性,认同性,开放性,独特性。

(3)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同辈群体对个人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的影响;同辈群体往往有一套自己的价值标准,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一致时,会有利于群体成员形成积极的行为,反之则为消极影响;伴随着个体的成长,同辈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多样化对群体成员来说具有多种意义。

6.文化:

(1)概念: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精神体系和社会规范,是所有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2)类型: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3)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确立行为标准,规范控制人的行为,个体的行为,深受其认同文化中的行为模式的影响。

7.大众传媒:

(1)概念: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称为大众传媒。它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具有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实用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

(2)类型:根据信息技术的含量,传媒可分为旧传媒和新传媒。

(3)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可以为受众提供支持其固有立场观点和行为的有关信息,增强受众的固有观念和行为。

可以提供信息,引导人们的行为。

在争议不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大众传媒只要重复传播内容,就能直接改变受众的行为。

可以使受众改变其原有的立场。

为受众提供行为规范,供他们选择。

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影响包括提供帮助个人和群体了解情况,作出判断,满足要求和实现目标,消极的影响包括通过信息传递不恰当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对受众进行误导。

五、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人类要适应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预习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