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奇妙的际遇:尝试多种可能性|读《留德十年》

推荐指数:★★★★

2009年季羡林先生去世的新闻铺天盖地,我并没有太过知晓。后来遇到老婆,她作为北大的学生,先生的仰慕者,后来我们还一起专门前往吊祭过。先生名声大,但他的作品我是没有完整读过一本的,大概上大学的时候尝试看《牛棚杂忆》,翻了几页就搁置了。

最近下载了一批关于德国的书为即将开启的旅行做准备,无意发现了这本《留德十年》。这是季羡林先生耄耋之年之作,主要记述了从1935年到1945年十年间在德国留学、做研究的故事。本以为只是普通传记,但因为他留学期间发生的二战而变得不一般,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客观中立的局外人视角来看待德国普通人在这场战争中的反应和态度。

文字朴实、流畅,文彩个人觉得一般,当然作文的最高级从来不是以文采取胜,而是真情实感。有着当年的日志做辅助,贵在真实的记录和当时当地情感的表达,是时代真实的记录者,所以我觉得书还是强烈推荐的。就像先生自己说的:

“像我这样的知识分子,已经活到了将近耄耋之年,古稀之年早已甩在背后了,而且经历了几个时代;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我这样的经历,过去知识分子经历者恐怕不是太多。我对世事沧桑的阅历,人情世态的体会,恐怕有很多值得别人借鉴的地方。”

读完此书,感受颇为深刻的几点,如下:

0. 旧时代的名人,男尊女卑刻在骨子里。为了自己前程、国家大业,很多人都是丢家弃子,自己一个人跑到外面去奔前程。季先生是这样,他24岁出国时,把母亲和妻子带着两个刚出生的儿女放在了家里。记得齐白石当年去北京发展也是一样,那个年代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似乎中国男人一向都是以事业为重的,如果事业取得成功,其他一切都显得无足轻重。再看西方主流的价值观,都是先家庭,再说事业、国家。这是东西方很重大的差别之一。

1. 德国人老实忠厚,爱清洁(德文里的词Putzteufel指打扫房间的洁癖,Putzt是打扫,teufel是魔鬼的意思,别的语言中好像没有完全相当的字),遵守纪律、热爱秩序,也不允许别人来破坏。一个典型的德国男人,话不大肯说。赵鑫珊先生所谓“德意志民族的性格里头,好像有种大森林的气势:深沉、内向、稳重和静穆”。德国妇女的优点:善良、正直,能体贴人,有同情心,尤其是中老年。

尊老的概念,在西方国家,几乎根本没有。西方社会是实用主义社会,一个人对社会有用,他就有价值;一旦没用,价值立消。

2. 普通德国民众对于二战及对于希特勒的态度,受舆论的影响较大,也会被拉去战场。作者感到的是“大战来得轻率,取得飘忽”。德国人对咖啡的偏爱之深超乎想象。

3. 哥廷根大学是个做学问的圣地,教授治学一丝不苟,不计较物质得失,高斯和希尔伯特都是那里的名人。印象最深的是德国教授培养学生实事求,不受任何外来影响干扰的故事值得我们国内的老师借鉴。


季先生清华毕业,后考取德国的留学名额。到了哥廷根大学后,机缘巧合,他跟随大家瓦尔德施密特教授开始学习古印度语(梵文)、巴利文并最终成为其毕生的事业,又辅修英国语言学与斯拉夫语言学(俄文和南斯拉夫文)。后来因为二战,滞留德国,一待就是十年,考了博士并留校任教,潜心研究,终成大器。他一生可谓学贯中西,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系主任等头衔。

一个偶然的决定/机会改变人生的机遇,这种事情并不少见。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走出舒适区,多多尝试不同的事物和学习不同的东西以及与不同的人交朋友,总之就是尝试多种可能。没准儿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你的人生就因此而改变。

相关阅读:

中世纪真的是黑暗时代吗——带你了解真实的中世纪|读《欧洲中世纪史》

3个元素6个角度组成1部欧洲史:欧洲文明是怎么形成的?

10分钟读懂多元法兰西|读《法国通史》

一天读完德国历史|读史《德国简史》

德国历史快速概览|读史《德国简史》


欢迎关注我的读书专栏,整理的读书笔记请点击读书笔记集锦持续更新(72篇),每本书都有kindle版本,欢迎到我的公众号任意一篇文章下面留下邮箱索取所要的书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是一场奇妙的际遇:尝试多种可能性|读《留德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