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1

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被抛弃后的逆袭

前一段时间,单位一个快四十岁的姐姐被离婚,老公说他遇到了人生挚爱,希望她成全。

那个姐姐怎么都想不到曾经跟她说她是他一生所爱的男人能恬不知耻的告诉她,他又遇到了真爱,于是失去理智的她,和老公寻死觅活,闹得人仰马翻,但男人依旧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她。

于是她终日怨天尤人,疑神疑鬼,后来丢了工作,就连判给她的儿子也和她不亲。

被离婚已经很悲哀了,她又亲手把自己推入暗无天日的深渊。

其实,命运是公平的,它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不放弃自己的人,即使你现在身处痛苦,只要你肯自己走出来,你不会永远痛苦。

让我想起了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

她被徐志摩狠狠踩在脚下,进而抛弃,却活出了王炸的一生。

张幼仪1900年出生在江苏宝山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她的爸爸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妈妈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张幼仪的妈妈一共生了12个孩子,其中8男4女,张幼仪排行第8,在家中的女孩排行第2。

男孩多,女孩少的原因,张幼仪的父母并没有太多重男轻女的思想。

但是对于知识教育,父母还是更多偏重对男孩子的培养。而针对女孩子,更多的是教导她们如何做女工,如何烧得一手好菜。

但张幼仪是渴望读书的,她很羡慕别的女孩子穿着统一的校服,去外面的世界接触新鲜事物。

12岁的时候,张幼仪偶然间在家里订阅的《申报》上看到苏州的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一个学期只收5块银元(相当于现在的500多元),包括学杂费、在校的吃住和来回的路费等,毕业后可以拿到教小学生的教师资格证书。

张幼仪抓住这个机会,说服父母同意她去苏州,并劝服好吃懒做的姐姐陪她一同前往学习。

张幼仪是个聪明的人,她抓住姐姐贪玩的性格,告诉她去学校有很多同龄人可以陪她玩,等她以后结婚了,就没有机会了。

姐姐开始不愿意离开家,一听她的说法,欣然同意。

到苏州学习的张幼仪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她很刻苦,也很得老师喜欢。可惜旧社会的女性注定是要早早嫁人的。

在她15岁还没拿到毕业证书的时候,她的四哥张嘉璈在母亲的拜托下,替她找了个自认为教育程度、家庭背景都不错的男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徐志摩。

徐志摩出生于1897年,比张幼仪大三岁,他是浙江省海宁县一个富商家庭的独生子,从小过着众心捧月的生活。

因为张家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张幼仪几个有出息的哥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十分痛快地替儿子答应了这门亲事。于他们家而言,娶张幼仪都属于高攀。

就这样两个门当户对但从未谋面的人就这样被捆绑在了一起。


徐志摩从小就热爱学习,1911年辛亥革命给全中国带来了新思想,徐志摩深受影响,他痛恨旧社会的包办婚姻,更瞧不上没有接受过国外新思想洗礼的女性。

于是,在北大还没有完成学业的他被全家催促与张幼仪完婚,他反抗不成功,就把所有的怨气发在了张幼仪的身上。

而新婚的张幼仪,还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对她一无所知,也不愿意去了解她,而是在看到她的照片后对她充满鄙夷和不满的评价了一句:“土包子”。

从这也能看出来,徐志摩的学识虽然出众,可是他并不是一个善良的人。

1915年10月18岁的徐志摩和15岁的张幼仪正式完婚,张家为了表示对女儿的器重,嫁妆多的要用船才运送到徐家,可这并没有带给她多少安全感。

婚后的徐志摩,只是把她当作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除非必要,从来不和她多说一句话,给了她无尽的冷暴力。

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张幼仪,并不知道怎么反抗这种冷暴力,她只能用自己的贤良淑德去尽一个妻子和儿媳该做的事,她恪守本分、侍奉公婆、照顾老公。

可是,他们两个从一开始就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任凭时间怎么流逝都无法跨越。

结婚三年后,张幼仪生下长子徐积锴。徐志摩如释重负,自觉完成了父母交给的使命,便迫不及待地出国留学去了。

张幼仪孤身在家的这段时间,自己也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家学习。

徐志摩出国两年后,张幼仪在二哥张嘉森的帮助和公婆的应允下漂洋过海到欧洲去找徐志摩,可是她没有感受到小别胜新婚的喜悦,而是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徐志摩的冷漠。

尤其,此时的徐志摩心里已经有了个叫林徽因的女孩,他看张幼仪,更像是看待衣服上的一粒米和墙上的蚊子血一样,只想摆脱。

可是不爱张幼仪的他,却行使着夫妻之实,导致张幼仪又怀孕,但徐志摩不但没有半点喜悦,反而言辞激烈地让她打掉这个孩子。

张幼仪不愿意打掉自己的孩子,徐志摩便以“小脚与西服不搭配”为理由提出离婚,之后她把怀着孕,在国外人生地不熟的张幼仪扔下,人间蒸发了半年。

身怀六甲的张幼仪被伤透了心,辗转巴黎、柏林,投靠她二哥和七弟,于1922年2月24日生下二儿子彼得。

生产后不久,张幼仪就收到了徐志摩差人送来的书信,信中他丝毫不提及自己新出生的儿子,只是一味地重提离婚之事。

这一次张幼仪不再抱有幻想,她同意离婚,疲惫不堪的她也想让自己早早离开困住她的牢笼。

在民国时期,离婚在世人眼中就是“休妻”的意思,而被休的女人多半会成为娘家的耻辱,受尽冷言冷语。

一些心理素质差的人可能会走向极端,以结束性命的方式逃避外人恶毒的语言,此时刚满22岁的张幼仪也想过自杀,可是看着年幼又可爱的儿子,她坚强和勇敢的活了下来。

她没有想到的是,跌入低谷后的坚强让她逆袭成为女王,她的人生在离开他以后才华丽开启。

所以,即使生活不断地给我们重击,只要不放弃生命,一切就会有转机。

张幼仪选择了留在德国,那里的人不会因为她的离婚对她指指点点,她可以挺直腰杆的活着。

靠着徐家二老每个月寄来的生活费和哥哥弟弟的救济,张幼仪请了保姆照顾彼得,她则重回校园开始学习,并在学校结识了一些好友。

在德国,张幼仪完成了因为嫁人而未完的学业,她用两年的时间拿到文凭,掌握了很多领域的知识。

眼看生活在慢慢变好,命运又给了张幼仪致命一击——不满三岁的彼得因肠炎去世。

张幼仪又一次挺了过来。

在彼得离开的第二年,张幼仪在徐家父母的请求下,回到了阔别五年之久的祖国,见到了已经8岁的大儿子和日渐苍老的父母。

她的父母没有轻视她,而是抱着她痛哭流涕,张幼仪反过来安慰父母,她一切都好。

此时的张幼仪和出国前已经判若两人,她有学识、有决断,不再是唯规矩是从的小女人。

徐家父母在亲口听到张幼仪说同意和徐志摩离婚,并同意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后,彻底死了心,可是疼爱张幼仪的他们,认了她做干女儿。

回国的张幼仪,开始展现她的商业才能。

由于精通外语,她先被东吴大学聘为德语教师。

1932年,32岁的她敏锐的嗅到了上海女人急需精致的旗袍,于是抓住这个机遇,在当时最繁华的静安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

由于经营有方,且服装的款式都非常时尚,因此不少达官贵人的太太小姐们都在她这里定制服装。这让云裳服装公司的名气大噪,也让张幼仪的商业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很快,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股东找到了张幼仪,邀请她任职他们银行的副总经理。

4年后,经验丰富的张幼仪升为副总裁,成为了该银行的主要负责人。而在竞争激烈的上海,由于张幼仪良好的经营策略,竟让该银行一直坚持到了解放后,收归国营所有才划上了句号。

张幼仪在商业上的敏感,让她不仅成为一代商业女子奇才,而且还让她的多次投资都极为成功,而她也因此积累下了不少财富。

当一个女人掌握了财富,她也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中年意气风发的张幼仪

反观徐志摩,追求林徽因不成,于是转头和同样是他认为的才女陆小曼结婚,激情过后,两人因为都骄傲的的性格,经常吵架,谁也不愿像对方低头。

后来陆小曼吸食鸦片,徐志摩几乎倾家荡产,最后坠机身亡永远停留在了34岁。

而那个被他看不起的张幼仪,成为了商界响当当的女银行家,女商人,女投资人。

最难能可贵的是,张幼仪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功而高傲,她替徐志摩的父母养老送终,并打理了徐志摩的后事。

徐志摩对她轻视并深深的伤害了她,她却以良善和宽容对待他。

成功的女人身边自然不乏追求者,即使她结过婚生过孩子,张幼仪也是,她先后得到过卢家仁和罗隆基两个优秀的男子追求,可惜此时的张幼仪已经学会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人,她拒绝了他们。

直到53岁,她遇到了苏纪之医生,她嫁给了爱情。

再婚之前,张幼仪郑重其事的写信征求哥哥和长子徐积锴的意见,儿子徐积锴回信表示支持。

张幼仪和 其大儿子徐积锴

张幼仪和苏纪之一起生活了近20年,虽然日子平静如水,但是却格外暖人心田。

苏纪之和徐志摩完全相反,他尊重、敬佩张幼仪,同时爱她。

苏纪之病逝后,张幼仪飞往美国和儿孙住在一起,88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墓碑上只刻了“苏张幼仪”。

对张幼仪来说,苏纪之才是他灵魂的归宿,一生所爱。

晚年的张幼仪和苏纪之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总是坎坷不断的,有的人自暴自弃,有的人浴火重生。 

张幼仪显然是后者,面对一次次的致命打击,她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寻死觅活,而是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前行。

不管是在民国时期还是在当下社会,张幼仪都堪称女性典范,希望她的故事能给正在遭受痛苦的人一些正能量。

正如张幼仪所说:“人生从来都是靠自己成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