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自己的容器

当我们的想法不被自己所接受时,我们就会把它压制到潜意识当中,以保持我是“好的”,这样一个基本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但如果我们把它投射出去,竟然被另一个人容纳了。那么这个原本不被自己容忍的东西,变的容忍了。

例如,我在性方面的认知。

我在我的原生家庭那里没有得到一丝关于性方面的信息,我在上学期间也很少看课外书,所以,我对性了解的很晚。

其实,那时谈不上了解,仅仅是知道而已。对性的认知也只是知道那是令人难以启齿的事情。

刚刚结婚的时候,常常是有欲望也羞于表达。觉得做为女生在性方面主动是不好的,会让自己感到羞耻。

但孙先森却常常鼓励我主动的去表达,并尽可能的满足我。

这让我觉得自己有性欲是再正常不过的生理反应了,不必再为此感到羞耻。

这就是原先不被自己接受它,被他人容纳后,就变得可以被接受了。

有人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要把潜意识中不被自己接受的东西变的让自己可以接受?

我们常常把“坏我”压抑到潜意识当中,而把“好我”留在意识当中。这里的“好与坏”只是你自己认为的。

例如,由于各种原因有人认为顺从他人是“好我”,而表达与他人相左的观点是“坏我”。可是,每当你有相左的观点想表达的时候,你就会压制你自己去表达它,告诉自己这是不好的,甚至你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压制自己的想法。因为这样的行为你已经做过无数次了,你太习惯忽略自己的观点了。

可是想表达相左意见的那个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你总是压制它,你会让自己活的很压抑。

而当你某一次表达出了自己与他人相左的观点,居然被他人接纳了。并没有出现你想象中的尴尬场面,你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是可以表达与他人相左的观点,这样并不会引起冲突。

你突然意识到的那一瞬间,就是这个认知由潜意识层面提升到了意识层面。这也是一个原本不被自己容纳的东西经由他人的容器容纳后变的可以容纳的过程。

潜意识中藏着一个不被自己接受的自己,只有你把这一部分的你也接受了,并把它展现出来,你才活的更真实。

可是,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你的容器,甚至可以说,愿意做你容器的人太少了。我们总不能在消极等待着容器的出现吧。

我们可以自己做自己的容器啊!

这就需要我们去——觉知。

而我们潜意识中的“坏我”,大多是跟性、攻击性和自恋相关的。觉知到这一切并容纳。自从我知道了“老好人”这个词以后,才发现自己之前引以为傲的善良、谦让,只是自己软弱无能的表现。怪不得当外在我的表达出善良,内在的我却会很不舒服。这所谓的“善良”,只是为了避免“冲突”的逃避手段,自己还美其名曰“善良”而不自知。

当我觉知到自“老好人”的特点后,我知道自己应该学会拒绝,学会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但我常常做不到。

这让我一度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我开始痛恨自己,痛恨自己的懦弱,痛恨自己的胆小。

这时候我开始怀疑把自己“潜意识”里的东西都挖掘出来真的正确的吗?像这样觉知到了反而让我更痛苦。知道了反而做不到,是不是更大的悲哀。如果是这样,是不是活在混沌中更好呢?

知道了就能做到那是神不是人。如果知道就可以做到,上学期间你就是绝对的学霸,工作期间也会是绝对的明星人物。所以,做不到很正常。

但是,现在做不到不代表永远做不到,不放弃是我们需要坚守的。这次没做到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

而且,有时我们需要承认自己的弱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强大的,有力的。但我们是人,不是全能神,你不可能成为你自己心目中那个无所不能的自己。承认自己虚弱的一面,接受那个平庸的自己。

从“我是善良的,谦让的”到原来这是“老好人”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让我极度痛苦;但当武老师又说接受那个虚弱的自己,这种痛苦又减轻了不少。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觉知的过程,从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好人”,到你只是所谓的“老好人”,而这个“老好人”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弱小的,胆怯的自己,再到接受这个弱小的,胆怯的自己。

这个觉知的过程有痛苦,有醒悟,也有喜悦,这每一步都会带来成长。

(武志红《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读后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己做自己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