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 读书笔记

基础信息

  • 原作名: The Sense of Style: The Thinking Person’s Guide to Wri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美] 史蒂芬·平克
  • 译者: 王烁 / 王佩 / 阳志平 审校
  • 出版年: 2018-5
  • ISBN: 9787111596158
  • 豆瓣主页

该书中的写作指:非虚构写作,特别是那些看重清晰连贯的体裁。

作者简介

世界级语言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科普畅销书作家,TED演讲人。被《时代周刊》《外交政策》《展望》等多部知名杂志称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因其在视觉认知和心理语言学方面的杰出研究,赢得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心理学会、美国认知神经科学学会、美国人本主义协会的多个奖项。获过四个荣誉博士学位和数个教学奖项,其撰写的8部大众科普图书也屡屡获奖、部部畅销。

我的阅读疑问

  1. 什么是写作风格?
  2. 写作风格为什么重要?
  3. 如何形成写作风格?

书里的答案

1 什么是写作风格?

有效运用语词来吸引人类心灵的关注。

2 写作风格为什么重要?

  1. 风格确保作者清楚传达信息。使读者免于浪费宝贵生命来解码含混文字。
  2. 风格赢得信任。作者行文注重连贯、准确,读者看了会相信作者在其他不那么容易发现的地方也会同样要求自己。
  3. 风格给世界增加美。对于有文化的读者,读到清脆的句子、吸引人的隐喻、俏皮的旁白、优雅的转折,可谓生活中一大乐趣。

3 如何形成写作风格?

  • 句子
    • 写容易理解的句子
      • 删掉不必要的词。
      • 避免向左分支太重的结构。左分支太重就是:关键词前面修饰太多。这会造成理解的困难。主体的前面修饰太多的例子: 相对被动表面结构接受度指数...。把大量修饰的东西放后面。
      • 避免中心埋置的结构。中心埋置指的是一个短语被夹在另一更大短语中间,而非放在它的左侧或者右侧。一个多层的、中心埋置的句子,尽管在语法上是完美的,但我们凡人的头脑很难解析它。
    • 消除歧义
      • 听从韵律的指引。作者应该朗诵自己写的草稿,来发现可能存在歧义的语句。
      • 适当为句子加标点。
      • 保留表明句法结构的词语。必要的冗杂词来消除歧义。
      • 小心惯用搭配模式。惯用搭配模式,本来属于不同的短语,却碰巧肩并肩在一起,读者就会被误导(先入为主)。面对模棱两可的词语时,读者喜欢那个更常见的词义。
      • 善用结构平行。
      • 先主题,再评论;先已知,再未知。
    • 安排词语顺序
      • 被动语态。被动语态允许作者晚些提到那些笨重的或已是旧闻的行动者。弱化一些不重要的信息。
      • 换一种结构。隔开那些不该在一起的邻居,把已知信息置于新信息之前,将填充词靠近它们要填的空隙,或者把最笨重的部分留到句子末尾。
  • 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章节之间。
    • 连贯之弧。句子(及段落)之间是连贯的。
      • 尽早点明主题和论点。
      • 用相同主语形成主题链。
      • 有序地称呼反复出现的事物。当同一事物以不同形式在一篇文章中多次出现时,这种弧在读者心理舞台上把它们联系起来。对同一事物,用不同的称呼,会打破这种弧。
      • 有逻辑地联系前后陈述。观念之间的联系原则似乎只有三种,即相似性、时空接近性以及因果关系。
        • 相似性。两句句子中,只有一个变量。
        • 时空接近性。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如:她先洗了个澡,然后再吃了点东西。
        • 因果关系。
      • 谨慎地运用否定。对读者来说,否定陈述(“国王没有死”)比肯定陈述(“国王还活着”)更难理解。在一个句子中运用多重否定,会令人倍感困惑。用否定的地方:当被否定的陈述看似可信或者颇具诱惑力时,否定是容易理解的。如: 鲸不是一种鱼。
      • 保持比例均衡的感觉。作者阐述一个观点的用语量,与这个观点在整个论证中的重要性不能相差太远。
      • 连贯地呈现主旨。作者必须用连贯的方式提及每个主旨,或直接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让读者跟得上这些主旨。

摘录

“汉隆剃刀”(Hanlon's Razor)理论

“汉隆剃刀”(Hanlon's Razor)理论:用愚蠢足以解释,便不要用恶意去揣测。

这里所说的愚蠢不是指无知或者智商低,事实上,往往是最聪明、信息最灵通的人最受愚蠢之累。我曾经参加过一次TED生物学演讲,面向一般大众,录像通过互联网向千百万非专业人士播出。主讲人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主题是他最近在DNA结构研究上的一次突破。他的演讲被密不透风的术语所包裹,只有他的分子生物学同行才能理解。很显然,全场没人明白他在说什么,除了这位著名生物学家自己。当主持人打断他的话头,请他把自己的工作解释得更清楚一点儿时,他看似着实吃了一惊,并无半点气恼。这就是我所说的愚蠢。

知识的诅咒

知识的诅咒:你难以想象,你所知道的事情在不知道这件事的人看来是什么样子。这个术语由经济学家发明,用来帮助解释为什么一个人明明掌握了对手不知道的信息,却没有在做生意时表现得更精明。

你对一样东西知道得越多,就越容易忘记它当初学起来有多难。

否定

三个多世纪以前,巴鲁赫·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指出,人类的心智不可能对某一陈述的真假不加怀疑,让它悬在逻辑上的不确定状态,等待被挂上“真”或“假”的标签。听到或读到一则陈述,至少会在片刻之间会相信它。对我们来说,要下结论说某件事情不是真的,必须采取额外的认知步骤,才能将“假的”这一心理标签钉在某一陈述上。任何没有被贴上这一标签的陈述,都将被视为真实。结果,当我们脑海中存放了许多事情时,我们会疑惑那些“假的”标签到底属于哪里,或者可能完全将其忘记。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话语都可能被视为真实。当理查德·尼克松说“我不是一个恶棍”时,并没有减轻人们对他品行的怀疑;或者,当比尔·克林顿说“我没有和那个女人发生过性关系”的时候,也并没有使各种传言平息下来。实验已表明,当法庭告诉陪审员不要考虑目击者的证词时,陪审员通常做不到,就好比我让你“接下来一分钟里,试着别去想一头白熊”,你也做不到一样。

连贯之弧

连贯的文章是经过精心构思的:一个层层嵌套的、秩序井然的树形结构,多个连贯之弧交织其中,串起主题、论点、行动者和主旨,用联系前后陈述的连接词凝聚在一起。就像其他精心设计的物品一样,它并非出于偶然,而是源于起草蓝图、留意细节、整体保持和谐与均衡的感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