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法,让孩子赢在大语文时代【521】

什么是大语文

大语文包括语言文字认知、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也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

为什么提出教育要进人大语文时代呢?

第一个原因,教育政策的变化:新课改、新高考。

国务院在2014年9月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从此新高考、新中考的改革之路开始了。经过四年六省市试点后,2018年初,全国17个省市同时启动新高考改革,改革的主要政策包括:

·不再区分文理科——数学考试的题型将更加具备普适性,难度降低。

·英语高考改为一年两次——取较高一次分数,学生英语成绩的区分度降低。

·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写作的广度和难度增加,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提升——对于需长期养成型的语文科目,考生必须开始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在这场大型改革试验中,从教研层到教学层的底层逻辑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改革着力传统文化教育,语文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开始被视为“拉分王”。“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观点一时间也流行起来。

第二个原因,减负之下迎来新转机。

2018年2月,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各类与招生挂钩的考试和竞赛、课后作业过重等成为重点整治的对象。

在“减负”“奧数竞赛叫停”等多方偶然因素的必然影响下,能力培养开始成为新诉求。而大语文关注的内容都是在课本之外,同时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提升成绩,自然就成了教育机构新的关注点。

阅读与大语文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关系很大。这里我仅从考试的角度略加阐释。

以前高考语文卷面是7000字左右,而现在已经变成了9000字左右,未来将增加到1万字左右;阅读题量也增加了5%~8%。所有科目都将考验阅读水平,阅读不行,可能卷子都做不完!

另外,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孩子12岁前的课外阅读量至少要达到50万字以上。只有达到这个要求,孩子的理解能力和知识面才足以支撑未来在中考、高考中的测试。

因此,在大语文时代,加强孩子的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高效阅读

帮孩子高效阅读,我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和解决。

1.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关于这一点内容,我想借鉴犹太人对孩子的教育经验。

有两个原因:

(1)犹太民族的人口数量不足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是却在经济、科学和艺术等方面为世界贡献了一大批杰出的天才: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

几十年来,诺贝尔奖的得主,犹太人所占的比例远比其他民族高。这与犹太人在智力活动中的优势及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的一次大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国,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450万人,就有10万人办有图书证。如此大比例的阅读人数,说明犹太人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方面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犹太人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方法并不难,比如:

·家长经常给孩子讲笑话、故事和寓言,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感知到知识是甜蜜的。

·经常逛书店,营造家庭的书香氛围,多带孩子参加演讲、辩论、戏剧表演等社会活动,培养孩子与书的感情,让孩子意识到博览群书及知识的重要性。

·经常与孩子讨论一些重要问题,并创造机会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思想与才华,学会分享,并努力让孩子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孩子学会提问,高效阅读和快乐学习,追求真理与智慧。

以上四点内容,当我们真的理解透彻,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孩子的阅读习惯一定会有质的提升。

2.阅读的三个原则

阅读的三个原则是好书原则、笔记原则和运用原则。

(1)好书原则。

如同零食只是用来解馋,而主食、新鲜的蔬菜、肉类才能给予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书也分优劣,劣质的书籍、糟糕的文笔、混乱的逻辑,甚至价值取向不正等,显然无助于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

中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能力去分辨书籍的优劣,因此家长要做好书本的把关工作。对于书的选取,我们可以参考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语文老师的推荐。让孩子读到真正的好书,汲取精华。

(2)笔记原则。

我们读过的内容,如果没有做笔记、没有批注感想体会或去应用,很可能读过之后,隔一段时间就没什么印象了,因此做读书笔记非常有必要。对孩子而言,好的读书笔记应该包括简评、摘抄整理和心得体会。

简评就是读完书的某一章节或某一块内容后,要尽量进行总结,用几句话把框架表达出来。这样读到后面,也能通过简评快速回忆之前的内容。

摘抄整理指的是孩子结合作文题材和话题把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精彩故事摘录下来,进行整理,以便需要时能够快速查找,甚至模仿运用。

心得体会就是在读书笔记中加入自己看完之后的收获和观点,并记录它们的时间,通过对不同时间心得体会的整理,可以发现自己成长的痕迹,这样也为读书增加了成就感。

(3)运用原则。

学以致用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应当鼓励孩子将书中的有关知识、方法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去,真正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阅读过的知识和方法如果不运用,不进行整理分类,就只能杂乱地堆积在大脑中,时间长了,反而影响大脑运行的速度,甚至还会影响对于其他知识的提取。

3.如何优化阅读方法

著名文学家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则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和消化的。因此,不同类型的书有不同的读法。

有四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值得学习,这四种方法从易到难。

(1)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就是能理解句子的含义,能查阅基础的信息,并有一定的记录能力。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能够看图识字,能够造句;对于二至四年级的孩子,能进行功能性填写,比如填写简单的表格,会做阅读理解中的细节题。做到这些,说明基础性的阅读没问题了。

(2)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孩子在挑选书籍时,就非常需要具备这种能力。例如,需要快速看一下书名、序言、目录,并从目录中挑选几个与专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读。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这些完成以后,再决定是否买书。总的来说,检视阅读适合获取信息。

(3)分析阅读。

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分析阅读更复杂,更系统。语文课上,老师带着学生做的事情就是分析阅读,分析一篇文章的背景、作者想表达的主要想法等。

五年级到初三的孩子能够做到比较同一篇文章中的不同观点,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很不错。比如,结合《幸福是什么》中三人的对话,说说你关于幸福的观点。

对于古诗词学习,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可以通过朗诵的形式,让孩子去感受诗词的韵律和美感,也可以给孩子介绍古诗词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的经历等,丰富孩子的阅读体验,帮孩子更好地领悟诗词表达的意思。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或初中以后,就完全可以依靠自己和查阅相关资料,开启自主分析阅读模式了。

(4)专题阅读。

专题阅读就是围绕一个专题进行有广度和有深度的阅读,使阅读博而专、广而精。它是最高层次的阅读,也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最系统化的阅读。做专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互关联,提出一个所有书都谈到的专题。

比如,以《三国演义》为专题的阅读,不能只读完《三国演义》的原著就止步了,还有必要读一读《三国志》,或者有关三国人物的文章,甚至读一读作者罗贯中的其他著作,以及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等。因为《三国演义)是小说,它描述的不是真正的三国历史,进行专题阅读,就可以对小说背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掌握了专题阅读,孩子就可以在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自己的规划,不仅会读懂一本书,而且会涉及一类书,还会在阅读中做批注、写读书笔记,也就慢慢地养成了在阅读中学会比较、学会分析、学会综合、学会探究、学会提炼自己的阅读所得,真正爱上阅读。

专题阅读的工作量对中小学生来说很大,需要结合学校的学习任务与情况酌情进行。

上面讲到的各种阅读方法不是相互独立的,实际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比如,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既可以做分析阅读,又可以做专题阅读,还可以做基础阅读。儿童文学的故事性比较强,通过基础出阅读了解人物和故事梗概;通过分析阅读了解作者背后的故事,体会作者写这本书时的经历和想法;通过专题阅读,纵横扩展阅读面,了解同类同时代作家的书,可以让孩子对同一主题的内容有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阅读法,让孩子赢在大语文时代【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