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是一套维护健康的系统工程:坚持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合理运动、良好的心态、清调补保健干预,才能真正的守护健康。
体重管理,2个重要检测、4个基本指标需要get!
1、肥胖基因检测
通过基因检测帮你解析肥胖的密码,从基因层面了解肥胖发生风险,从而制定精准的体重管理方案。
2、肠道菌群基因检测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其失调会影响营养的吸收和代谢,并引发持续性的慢性炎症,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肠道菌群的基因也同样可以检测肥胖的发生风险!
四个叁数
1. 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即BMI指数,是目前国际上测量与诊断肥胖广泛使用的方法和指标。从统计学的角度,可以用来间接测量人体的脂肪成分,评价体重是否超重。计算公式如下:
BMI(kg /m²)=体重(kg)÷身高²(m²)
目前我国成人体重指数标准为:
BMI<18.5<> 体重过轻
18.5≤BMI<24.0<> 正常体重范围
24.0≤BMI<28.0<>超重
BMI≥28.0 肥胖
适用范围:18以上成年人
局限性:不能直接测量出脂肪含量和其他人体成分,如水分、肌肉含量,对老年人的预测不如中青年人有效,老年人用该指标可能低估其肥胖程度;对于肌肉发达的运动员来说,可能高估其肥胖程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测量体脂百分比能更加准确的判断肥胖的程度。
*参考来源:《WS/T 428-2013成人体重判定》
2. 腰围(WC)
腰围(WC)是指腰部周径的长度。腰围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中心性肥胖)程度最简单、实用的指标。
目前我国成人的腰围判断中心型肥胖标准分别是: 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参考来源:《WS/T 428-2013成人体重判定》
肥胖的本质是脂肪含量超标,但体重指数和腰围都不能直接测量出体脂肪的含量,判定肥胖程度最直接的指标是体脂百分比和内脏脂肪面积。
3. 体脂百分比(%)
体脂百分比是指身体脂肪组织所占身体总体重的比值,健康的体脂百分比范围是:
男性15%~20%;女性25%~30%
*参考来源:Crodner M等,2016
有了这个指标,可以帮助我们筛选有隐形肥胖的人。隐形肥胖,指的是体重指数提示体重正常,但是体脂肪超标的人群,尤其在女性和老年人群中,隐形肥胖很常见。还不知道自己的体脂百分比?是不是很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属于隐形……
同样地,对于肌肉发达的人,用体重指数会高估肥胖程度。而用体脂百分比,就能很好地区分是高脂肪型超重还是高肌肉型超重,肌肉多是好事,脂肪多就不行拉,要减脂滴!
4. 内脏脂肪面积(VFA)
腰围可以衡量腹部脂肪的堆积情况,但是腹部脂肪又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在内脏周围的脂肪堆积过多是最危险的风险因素,因此测量出内脏脂肪的堆积程度最为关键。在《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中并没有提到具体的诊断标准,但是按照日本肥胖学会肥胖症诊断标准研究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通过内脏脂肪面积与损害健康的并发症数量的研究得知,如果内脏脂肪面积值超过100 cm²,并发症数量就会显著上升,平均并发症数量会超过 1.5 个;如果超过 150 cm²,并发症数量会越发呈上升趋势,平均并发症数量将超过2 个。
*参考来源:日本《肥胖的诊断标准指南》
双能X线吸收法(DXA)、计算机断层扫描法(CT)、磁共振成像法(MRI)和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都能直接测量这两个指标。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因其设备相对便宜、便于携带和操作简单,市面常见的体脂秤也应用这个方法。
对于肥胖的判定,我们来总结一下:
常用的间接测量方法:
(1) 体重指数。预测肥胖程度,≥24.0 kg/m²超重,≥28.0 kg/m²肥胖
(2) 腰围。预测中心型肥胖,男≥90 cm,女≥85 cm,中心型肥胖
直接测量方法:
(3)体脂百分比(%)。肥胖:男性≥20 %,女性≥30 %
(4)内脏脂肪面积(或内脏脂肪等级=内脏脂肪面积÷10)。高内脏脂肪型肥胖:≥100 cm²
在体重管理前,找到导致肥胖的不良因素和掌握核心监测指标,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