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学习记录之随笔记二

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随意浏览了几个网页,看到了一个让人感动温馨的细节,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每个人都那么有爱,即使人已经不在,爱却温暖继续活着的人。另一个家庭也失去了一个亲人,但这个家庭却绝对不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甚至是因为家庭里没有爱,才导致了一个美丽生命的逝去。

父母对子女的爱,有父母爱的纯粹,有父母却爱的功利,更有些父母的人爱的那么不公平。

这个感动我的人是李咏,李咏已经逝去很长一段时间,但他却留下无数的美好在人间,他对观众的爱变成他精彩的节目,让无数人怀念;他对女儿的爱更让我动容,他的女儿还在妈妈肚子里时,他就开始给女儿写信,每天一封,从不间断,这是一份怎样细致和深情的父爱;他离开时候最放不下的就是女儿,于是他把所有的遗产都留给了女儿;而他的爱人也能够理解他的这份爱,支持他去做,让他可以放心的离开;这是一家互相深爱的家人,是真正有爱的一家人。相信他的女儿,他的爱人会带着他的爱,继续温暖的放心的生活下去,也会给予更多人爱。

而另一个家庭,女儿不幸意外离开后,看不到父母有更多的悲伤,却跟女儿工作单位纠缠,争取更多赔偿,甚至上电视节目,就只为了能多要一些钱,好为自己的儿子买房付首付。这是怎样狠心的父母,又是怎样绝情残忍的父母;他们对女儿常年的金钱压榨,成了压垮女儿的一块块多米诺骨牌,任何一个意外事情的出现,都会压垮这个善良的女孩。视频中年轻母亲咆哮的画面,生气的嘴脸让我看到了最丑陋的人性一面。过往那些年的是是非非,对女孩来说,都已经成了终点,愿女孩来生,能够拥有一个真正爱她的父母,就像李咏的父爱一样,那么深情,那么纯粹。

生活是美好的也是丑陋的,但美好肯定多于邪恶。

学习知识的意义在于让自己免受更多的伤害,也让自己可以不去肆意伤害他人。

同样的两个女儿,生命中遇到的爱是如此不同,同样的两对父母,面对孩子的态度也如此不同,我想,跟两对父母所受的不同教育,也有关系。虽然没有必然的关系,但也会影响她们人生不同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世方式。

认真学习《论语》,想学习如何守护自己内心的善,即使不身居高位,也能够做好自己的本分,今天继续《论语》十讲的学习,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就能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就能让自己发生更多的改变。

社会是人的群体,做好自己、与人交往、识人用人,是最关键的。为人处世首先是为人,处世处事也是为人,因为我们每个人最终都是要完成自己。而“处事”这个过程就是实现自己的过程,也就意味着,为人做好人才是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开头的那个女孩的父母,即使拿到了赔偿,如愿为自己的儿子买了房,他们未来的人生良心会安吗?真的能够心安理得吗?我想,他们一定会有他们自己的报应在另外一个地方等着他们。

在《论语》中,对于从政的人员有条件要求,而这些条件要求对于社会中的我们,也是同样适用的。

关于学习知识的多少,孔子说,很多人只知道求多,却不知道其中含义,是悲哀的,哪怕深刻地理解其中一部分也是真知,也是收获。这个是现在知识焦虑的一个现状,很多人每天学习很多知识,却是很少去实践,只关注学了多少,而没有去思考自己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没有在自己需要的方面去侧重学习,在自己能实践的地方开始实践,对照自己的现状去不断调整。

孔子说怠慢,要做到,无论一个人的年龄大小,权势大小,官职大小,还是事情大小,都不能怠慢,才能做到泰然而不骄傲。

孔子说奖励,该给奖励的就断然处理,不要抠抠缩缩,想给不想给的,结果最后给了别人也不会感谢,反而被人诟病。想起曾经朋友说过的一件事,她们单位举办了一次社群活动,参与的人有本单位的,也有外部的人员,并且在社群中公布了完成任务的相应奖励,后来活动因为举办的不理想,就中途停止了;最后的结果是完成任务的很多人都没有拿到这个奖励,仅有的一个外部人员经历很长时间拿到的奖励也是打了很多折扣,这件事引起很多人不满,后来这个单位也陆续有很多人离职。企业的行为没有做到言出必行,企业的良性有序发展,跟这些小的细节是否做到位也有很大关系。

关于做官,孔子说,要多听,有疑问的地方先放在一边,不要匆忙下结论,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不要自以为是,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让我们做事的时候谨慎,尤其是道听途说的事情,要去求证,不去求证,匆忙下结论,会犯大错误。要多看,有疑虑的地方先放一边,不要强行去做,即使有把握的地方,也要谨慎去做,不要总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尽量避免做错,免得总是后悔。少犯错,少后悔,为官就差不多了。

我们自己做事的时候,也完全可以参照这个原则来做,在自己的人生中,少犯错,少后悔,这一生就差不多了。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理想的自己,希望自己成为一种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希望可能在小学阶段是懵懂的,在青年阶段是迷茫的,在成人之后是沉重的,在中年之后就是无望的。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跟枕边人谈起理想,人家说理想是不现实的,他已经不再奢望这个,就是老老实实的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话是这么说,但我想,他一定也是不甘心的。

现实生活中太多人都没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很多人会感慨“身在江湖,身不由己”。事实真的如此吗?不可否认,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得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没有人会生活在真空之中。

事实上,不受影响的人也不可能就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因为那样就没有理想可言。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不是人人都能想明白的。这句话我极度认同,甚至现在的自己,看似清醒,也还是处在一种混沌的状态之下,去通过学习这个方式,通过实践这个手段,让自己找人生方向,去摸索着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来完成自己的一生。

孔子希望大家成为君子,为什么他会希望大家成为君子呢?

关于君子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不能把所学化为已有,就是“不固”,结果就会很容易得而复失。我们学东西,或者掌握了什么技能、能力,都是一样的,如果不能反复实践,熟练操作,真正掌握这个知识,很快就会忘了。所以,孔子强调,我们自己不能骗自己,做什么事要真的去做好,不要浪费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们最大的障碍是害怕改变,不爱动脑子,不爱想问题,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反思自己,对照身边生活不如意的朋友,没有哪一个不是这样的,如果遇事积极改变,对自己不懂的事情,积极去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从无知到懵懂,从懵懂到有意识,从有意识到刻意训练,结果一定跟之前会不同。

改变的过程中自然会有不同的变数发生,但是,错了就去改,不断的修正和调整自己,自然就会越来越好。

君子的最高精神境界是“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要有智慧、仁爱和勇气,都做到了,就是一个完整的君子。

对知识的要求不如对实践和行为的要求高。而这三点,就是成为真正的君子的至高境界,孔子说甚至他自己都达不到。这是谦虚了,夫子“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做到了不惑、不忧、不惧了。

君子要追求的理想状态,是人生的目标,这个目标要定的高一点,但是不能高到玄虚的自己根本达不到,定的要有点动力,要努努力就能达到,才是刚刚好。

王健林随随便便定个目标一两个亿,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理财定个刚刚好的小目标更切合实际。工薪阶层的人如果每个月能固定的拿出收入的一小部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做投资,几番过程走下来,可能就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投资积累。可不是头脑发热,一下子就想变成百万富翁,更妄想几个月就能实现,做某件事就能一下子办到了,这其实就是曾经年轻的我某一段时间真实的人生经历,这就是教训,因为有了深刻的教训,才知道踏实学习的意义。

愿已经四十的自己通过踏实的学习,能够在未来做到不惑,不忧,不惧,为这个方向努力坚持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常学习记录之随笔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