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初中、高中的孩子(《父母的觉醒》第7、8章总结)

一、婴儿期

1.特点:

  孩子和父母相互交融,身体与心灵的节律都会向对方渗透,形成同步。 孩子的呼吸、哭喊、凝视都会同父母最初始的身心特征相融合,并最终形成新的性格。

  这个时期父母与孩子建立起来的联系是最深刻的。

2.父母的功课

  帮孩子建立心理的安全感和身体的舒适感。

  自我发现:孩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为了照顾他人而超越自身的自私愿望,婴儿成了我们深层次人性的一种写照。我们发现自己的内心可以无限扩展,慈悲与爱心的容量没有极限。一旦孩子带我们超越了狭隘的自我,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一个无私忘我的世界。

二、幼儿期

1. 特点

  长到两岁,孩子开始探索自己的个性与独立性,开始学着融入集体的同时保持自我,并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

    在情绪上躁动不安,恐惧主要来源于自己的想象。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绽放,创造力、好奇心、独立性开始拓展。

2.父母的功课

  父母如何在“放手”和“严守”之间取得平衡,决定孩子能否在亲密依赖与独立自主之间取得平衡。

    养育幼儿的真谛:开放的空间、释放的想象力、无拘束的游戏。

    父母开始设限制和底线、立规矩,当孩子遭到否定和拒绝后会产生一些情绪,我们要教会他们如何应对,通过我们的努力,幼儿会意识到自己在不如意的情感中也能好好生活然后恢复平静。

三、学龄早期

1.特点

    孩子会经历几个阶段的交替与回归。既粘着父母,又抵触父母而️愿意同小伙伴呆在一起。孩子渴望树立对与错的概念,更渴望同他人建立联系。

2.父母的功课

    帮孩子塑造完整的人格。当父母为孩子提供所需的支持后,他们将会获得个体的独立感、价值感、胜任力,同时也会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这个时期是孩子初次振翅的时期,父母尤其需要做到不用自己的需求和偏见去限制他们。

四、初中

1.特点

    孩子经历重大转型的时期,会经历生活的严峻挑战。父母会见证他们的痛苦与迷茫、兴奋与活力。孩子的自我意识会发生重大调整,他们的身份定位在不断变化。他们的身体成熟起来,心理和精神上可能还未做好准备。

    孩子渴望成为某个集体的一员,会不顾一切地赢得认同,牺牲自己的真实想法去迎合他人的价值观。

2.父母的功课

    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少一些专断,多一些宽容和和蔼。应该成为孩子左右不离的伙伴。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隐私,需要接纳和理解孩子,需要不离不弃,需要保持镇静、安静地倾听,需要原谅。

    在孩子用物质财富或时尚见解等外在因素来维持自己身份意识,为了融入集体的时候,父母需要能抵挡住孩子的冲动,并引导他们依靠内在的价值感而不是物质拥有或社会阶层获得认可,那他们就能学会不盲目跟风。

五、高中

1.特点

    度过了初中阶段,孩子越发走向成熟,我们将能完整地看到家教在孩子身上所产生的作用。如果孩子早年缺乏真正的教养哺育,那么他会采取不健康的方式去索取;如果以往对孩子过于苛刻,那么他正好借着青春期挣脱一番;如果我们曾对孩子过于放纵,以至于他不懂得行为的界限,那如今他会变得更野性难驯。

2.父母的功课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孩子依然在不断地发育与成长,会继续体验着人生对身体和心理的极限,我们不能放弃,必须对孩子抱有信心、也要对自己的教养方式有信心。他们比从前更需要我们,更需要我们的彻底的接纳。

你可能感兴趣的:(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初中、高中的孩子(《父母的觉醒》第7、8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