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共读

第一章孩子的游戏和试验

        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就是一个通过游戏方法来认识世界的典型。对这个世界还是充满了各种好奇。他是怎么接触这个世界呢?他用他的想象力。

        一开始他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心,他在自己家里的院子里,把他们家院子所有的虫都玩了一遍。他是这样描述的,这里仅描述他玩蜜蜂的故事。

        我也试着去玩蜜蜂,因为我们住的那种日式的房子里面经常会有蜜蜂筑蜂窝。然后我开始去做实验,会走过去碰它们一下,这时候蜜蜂就会出来,我就看用什么东西能够保护我。

        我试过非常多东西,有扫把,有水桶,也用水去喷,但所有的方法都是失败的,所以经常被蜜蜂叮得满头包。我后来发现一个方法,就是在它们都飞出来之后,用小时候玩的跳绳在它们面前甩,这时候跳绳就变成一个非常大的电风扇,所有飞过来的蜜蜂都会被跳绳弄的电风扇的旋转兜打死。

        但是有一些蜜蜂是进化的,是有智商的,它会绕路,然后从后面叮我。我发现大部分方法都很难完全保护我,就想到了另一种方式。各位知不知道,以前的打火机是要灌液态瓦斯的,液态瓦斯其实是非常非常冰的,它可以让很多东西瞬间冻结起来。

        这次我用网子把蜂窝套了起来,蜜蜂全部飞出来,都在那个网子里面,我就用液态瓦斯去喷它们,它们立刻就急冻了。急冻之后我把每一只很快速地拿出来,拿一个针压着它们的屁股,一压它们的针就出来了,我就把针剪断了。

        因为你不能把针拔出来,拔出来之后它的内脏会跟着出来,那只蜜蜂就会死亡,所以我就把每一只非常快速地压,然后把它的针给剪掉。它们大概在一分钟内就会开始苏醒,所以你必须非常快速地全部处理完,然后再放它们走。

      剪完之后我会用水彩在它屁股上面涂颜色,涂成白色的。等我下次再从蜂窝经过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旁边飞,我只要一看它屁股上面有白的,就知道它没有针,所以完全不怕它。

        作者不断的观察孩子的游戏是在向我们传达什么呢?我认为是传达这样一个讯息: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我很强,完全有能力做好一件事的自我掌控感,一旦孩子建立了这种稳固的掌控感,他会越来越自信。即使当他面临一件从未遇到过的新任务,他也会借助于过去的经验,迎难而上,最终达到目的。

        小孩子非常不喜欢你提供的帮助超出他要求你给予的帮助。很多成人都无法理解这点,真的吗?这里有个故事,有个爸爸给孩子买了个红薯,孩子就开始剥起皮来,爸爸看到孩子剥得十分费劲,就夺过孩子的红薯,并说道:“来,爸爸帮你剥。”这时孩子大哭起来。爸爸觉得莫名其妙:“我帮助你,不是吃你的!”孩子仍是哭。爸爸便把红薯还给孩子,孩子一生气就把红薯扔了。为什么这样,爸爸剥夺了孩子体验做事情的过程,提供了孩子并未要求的帮助。

        如果孩子有很多即兴创作的机会,可以自己编旋律、节奏和曲调,那么他们在音乐和言辞方面的成长会非常迅速。下面就是一个五年级孩子自由创作的诗作,真的很令人吃惊。

图片发自App

一个孩子最强烈的愿望就是理解这个世界,可以在里面自由行动、可以做他看到的比他大的人做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好好利用这种对于理解事物和增长能力来说很伟大的驱动力呢?在家里,尽量把危险的和值钱的东西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同时把便宜的,耐用的东西放在手边,以便孩子可以碰它们,使用他们,也不担心东西被损坏。生活中,我们或超市服务员经常因为孩子触摸,感觉,挑选他们看到的各种东西而感到心烦,包括我之前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而阻止孩子探索。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会使他们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受挫,还可能让他们对自己的东西抱有过于强烈的占有欲。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启发。

      很多游戏背后的精神应该是快乐,可爱,充满活力的,包括我们试图发现世界是如何运转的游戏,这个游戏我们称之为“教育”。这个似乎很难理解,游戏居然是教育。一件事的发生会导致另一件事的发生,我们称之为因果的关系。一个物质和另一个物质起反应,结果是生成新的物质,这一对因果关系形成了我们的科学。两个苹果,姐姐吃了一个,结果只剩一个了,这对因果形成了数学。一个作家看了很多书,最后把书中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对因果关系形成文学。都是因果关系,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就是在不断的强化内化因果关系,在我看来是一种自我教育。

      今天就分享到此,下次继续对这章进行共读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