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礼物~在河游学团广东地理板块 2021.11

由于疫情的影响,广东地理板块历经各种阻碍,一推再推,终于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成行啦。

11.14 DAY1

早上7点,在家长们的一片不舍(欢呼)中,大巴离开了文塔,奔向韶关。

第一站

马坝人遗址公园


马坝人是在广东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的狮子山石灰岩溶洞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化石,属早期智人。被发现的马坝人头骨呈卵圆形,无顶骨孔,眼眶上缘为圆弧形(与古尼安德特人相似),鼻骨相当宽阔,古人类型。伴生的脊椎动动化石有鬣狗、大熊猫、貘、剑齿象等19种。

马坝人,距今12.95万年至13.5万年,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型,属早期智人,是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代表。

孩子们在公园画马坝人

进马坝人博物馆啦

马坝人&其它早期人类头骨

继续画

遗憾的是发现马坝人的狮子山下的遗址和山上的寺院都暂停开放。

用完午餐,下午我们来到了南雄的广州会馆

会馆的猫儿拱背式山墙

自唐代张九龄开通梅关古道之后,地处大庾岭南麓的南雄成为沟通大庾岭南北的商贸重镇。

明清时期数以万计在粤赣交界处经商求学“广府人”建立了重要商业会聚地——广东南雄“广州会馆”

广州会馆,明清时期南雄建筑。这座建筑面积达3834平方米,雕梁画栋、古雅精致,酷似广州陈家祠式的古建筑,该馆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乾隆年间重建,清光绪年间重修。

门额石匾刻有清光绪七年重修时岭南近代思想家陈澧题的“广州会馆”石匾,门前两侧筑平台,台基座雕八仙法器;台上置石质檐柱,二根柱头上的木质梁架与门墙相连,用斗拱和木雕蛟龙承檩,并刻浮雕人物故事。

建筑是南北结合的风格。前座大量使用“连州青”石,中座山墙采用江淮“五岳朝天”式风火山墙,而东西厅山墙则为岭南“猫儿拱背”式。

会馆坐落于广东南雄浈江水市区老城埠前街,坐北向南,是三进前低后高院落式建筑,可惜现在第三进已经被拆除,建为“广府人客栈”。

会馆内部破坏有些严重,戏台也被拆除,东西无人打理,落满灰尘。

门前是南雄的母亲河:浈江。旧的码头据说离会馆很近,我们追寻一番,未见其踪迹。码头是旧时广府人通商、货运的重要枢纽。

参观完会馆,就住在“广府人客栈”。游学的第一天结束啦。

11月15日 DAY2

上午去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位于广东省南雄市与江西省大余县的交界处,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

梅关古道始建于秦朝,唐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岭路并立关于岭上,颜曰“梅关”,以分江广之界。明万历重修关楼,称“南粤雄关”、“岭南第一关”。历史上,南粤雄关与古道是中原沟通岭南的重要通道,为交通咽喉,军事要隘。古道沿途多种梅树。

古道修建中还有个感人的传说:张九龄的侍妾戚宜芬为助丈夫在三年限期内开通建成古道而主动献出了生命,后人为了纪念张夫人在道旁修建了“夫人庙”。

据说拜了旺夫哦

道旁还有状元树,孩子们纷纷跑去状元树旁的许愿墙许愿。

梅岭也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初中时候学课文《梅岭三章》by 陈毅,说的就是这里。

梅岭三章诗碑

再往上走,就是六祖寺和衣钵石

传说六祖慧能在湖北黄梅得传授衣钵后,因受追赶而南回广东避难,一日逃至梅岭,慧明已追上山来。六祖自知不是慧明对手,便把袈裟衣钵等物放在一块大石上让慧明拿去,然而慧明用尽力气也拿不动,这时慧明也有所感悟,自知不合取这些法物,这块石头便是衣钵石,为了这段险遇,后人在此兴建六祖寺。

再往前走就是梅关啦。梅关也是广东省和江西省的交界点。

孩子们在画梅关


广东这一侧写着“南粤雄关”

江西一侧:“岭南第一关”

过关之后,遥望江西省大余县的美景

因江西出现疫情,再往前走就要变“黄码”,我们只能止步于关口了。

这几经波折的游学也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出游在秋意正浓的时节,南雄观赏银杏的最佳时节即将到来。中午饱餐之后,就出发前往帽子峰森林公园,赏银杏美景,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此时黄金大道的银杏叶还不够黄。在大道的起点偶遇街头艺人,孩子们点了“成都”这首歌,集体欣赏。

愉快的游学第二天又这样结束了。

11月16日 DAY3

今天的活动还在南雄,只有半天。

早上去游历珠玑古巷,出发前,主班老师先给孩子们复习目的地的历史。

南门楼

珠玑古巷位于梅岭与南雄县城之间,是中原人移居岭南的重要聚居地,也是广府人的发祥地和海外华侨的祖居。

梅关古道开通后,南迁人口主要聚居在梅岭下的珠玑古巷,之后建立广州会馆,作为商业会聚地。会馆门前的古码头,见证了兴盛的商业往来。

街边有一个八角形的元代实心石塔,是广东省现存元代石塔中有确切年代的重点保护文物。

当年,珠玑巷的住户又再南迁到珠三角地区乃至港澳及海外,从珠玑巷迁播出去的姓氏至今已达一百多个,形成了以粤语为语言体系的广府民系,同时也开创了灿烂的广府文化,是广府人的发祥地,广府人寻根问祖之地。

古巷中有一排排的宗祠,我们从南门楼进入,一开始见到的都是街边小小的姓氏宗祠,之后看到很有规模的“陈氏宗祠”,孩子们使劲夸XH老师有排面。结果转过弯,见到的宗祠一个比一个规模宏伟,孩子们都跑去对XH老师说:“哎,你家不行了,太小了…”

有的宗祠里,把本姓的名人都装了进去。比如李氏宗祠,就有老子,唐太宗和李大钊等。

记忆深刻的是林姓的来源。比干被商纣王挖心之后,全家都遭到株连。他的一位怀着身孕的小妾逃了出去,在山林里的小溪边产下比干的遗腹子。后周武王灭商后,派人四处寻访,找到这孩子后,因他出生于树林里,而赐姓林。

珠玑巷的姓氏博物馆里,挂着不同姓氏的家训,孩子们在这里找到自己家的来抄写。


南雄满街都挂着腊鸭,这里还产烟丝,古巷中有不少小店在卖自制卷烟。

中午美餐一顿。

午餐后,乘坐大巴历经5小时,来到了游学的第二个城市:梅州。

11月17日 DAY4

早上起来,先来一份地道的淹面+枸杞叶肉片汤。

很受孩子们欢迎

早餐后出发,去客家博物馆。

何谓客家?客家是汉族八大民系中的一个颇具特色的民系。从两晋时期开始,为躲避战乱,客家先民从中原出发,跨黄河、过长江,经过数十代人的迁徙、定居、融合与发展,在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形成的语言相通、文化认同一致的族群。

今天孩子们重点学习了客家在国内的五次大迁徙。

历史上第一次客家先民大迁徙发生在两晋时期。公元317年,发生了五胡乱华事件,中原大乱,不堪忍受战乱的中原汉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他们从中原迁到了湖北、安徽、江西等地,最前锋已抵达今天的梅州大埔县地区。朝廷为安置中原移民,以“流人营”为基础设置了义招县。此次迁徙持续了170多年。

第二次客家先民大迁徙是发生在唐朝末期。受黄巢起义的影响,中原汉族移民从第一次迁徙的落脚点再次南迁到了今天的江西的东南部、福建的西南部、广东的东北部地区。此次迁徙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历时90余年。

经过两次迁徙,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如 “客家摇篮”--赣州、“客家祖地”--石壁、“客家首府”--汀州等。

第三次客家先民大迁徙发生在南宋时期,受金人南下、宋室南迁、元人入主等影响,部分客家先民又被迫再次南迁,抵达广东东北部。与此同时,由于元兵向南进逼,赣闽粤交界处成为宋、元双方攻守的战场。文天祥起兵抗元,率义军进抵梅州,客家儿女纷纷从军,转战于闽粤各地。

在这次迁徙中,客家话正式形成,客家民系趋于成熟。在这一时期的梅州,拥有并保存着最典型的客家传统文化,因而成为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被称为“世界客都”。 近代以来,梅州更是以“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文化之乡”闻名于世。

第四次客家大迁徙是发生在明末清初时期,这是范围最广的一次迁徙迁徙,一部分客家人迁至湖南四川、一部分迁到广西贵州和台湾等地。此次迁徙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口膨胀,赣闽粤地区山多田少,不足以养活这么多人口,于是便向外发展;二是当时清政府在康熙年间发起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因此,两湖两广的汉民,大量迁入四川。三是反清人士失败后被迫散居各地。台湾的客家人就是这一时期跟随郑成功迁徙过去的,而香港的客家人则多半是在1700到1750年间从广东梅州迁入到香港的。

鸦片战争之后,受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广东西路持续12年的“土客械斗”事件的影响,使部分客家人进行了第五次的大迁徙,他们迁到了广东的南部以及海南、广西等,甚至移居海外。

南宋灭亡后,遗留的臣民多逃亡到海外,根据记载,广东梅县松口的卓谋带领全族乘坐木筏,漂洋南渡到婆罗洲(今印度尼西亚)定居,是第一个过番侨居南洋的客家人,从此正式揭开客家海外移民史的序幕。

清末以客家人为主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很多人被迫迁到南洋。此后,又由于政治迫害、封建压迫、生活贫困、等原因,又陆续有更多的客家人迁往海外。

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经过上千年的时间,虽然扎根在南方,但他们一直称自己是“客”,仍然认为自己是中原的文化正统,并且在各个场合不断地强化这种群体记忆。族谱、姓氏堂号就是他们强化这种记忆的重要手段。族谱中详细地记录着本姓本宗的情况,是族人追念先祖、显示自己冠带士族身份的重要媒介。而堂号作为祠堂的名号,同样承载着这些姓氏文化。因此,族谱、堂号成为客家人追寻根源最有力的依据。

建筑~

明中期以前,由于梅州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的“三不管”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环境较为恶劣,常有强盗出没,所以,这一时期的梅州客家民居除了具备聚族而居的功能外,还特别注重防御功能。比如防御性民居建筑花萼楼、泰安楼,依山而建的五指石兵寨。它们的围墙是用三合土掺河石夯筑而成的,非常坚固,墙壁上还配有外大内小的枪眼,门一关,民居就成了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

客家围屋

围龙屋是梅州地区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在全市各县区均有分布。围龙屋由堂屋横屋和围屋组成,前有禾坪和月池,后有半月形花头,又称“化胎”。从正门进去后,一般有二堂或三堂,上堂屋设有神龛,堂屋两侧有对称的横屋,有二横屋、四横屋、六横屋甚至八横屋的,这些堂屋、横屋与后面的半圆围屋连成马蹄形的“围龙屋”。随着家族人口的繁衍,横屋和围龙屋可以不断增加,形成一个气势庞大、首尾呼应的围龙屋。围龙屋宅祠合一,是集传统礼制、伦理观念、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思想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居建筑。

围龙屋

每天时间都不够用,将将逛完博物馆的主馆,就到中午时间了,收拾出发去吃饭。今天的午餐在下午要去的景点“客天下景区”里。由于时间限制,没有安排去看传统的客家建筑,就选了“客天下”感受一下。

博物馆里的一桌

我们基本照着博物馆里的客家菜点了一桌

盐焗鸡没拍到。少年们表示吃的很满意,还有孩子问我们怎么有钱下馆子了。

这里有个小秘籍,如果去客天下玩的话,选他们自己在景区里的餐馆比较划算。餐标100/人就可以包景区门票。我们大部分是孩子,讲价讲到70/人,8菜1汤半天,出品很不错。景区门票是90/成人,45/半票。

吃饱喝足,逛景区去喽。


餐厅一出来是个卖玩具的小摊,这群刚12岁/准12岁的小少年们纷纷玩起了儿时的小玩具,这是在和童年告别吗?

看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心情也很明媚。

整队参观山上的客家建筑。

从下向上看的全景

山顶拍照留念

作为一名超级路痴,本人只有在带着一帮孩子的时候才不迷路,单跟小哥出门时,基本也是靠他认。带路上山时遭到小哥严重质疑:“我们是去哪里呀?你认得路吗?”心中暗想:“我确实不认路…”

好在顺利的带着孩子们上山并准时在3点半下山到达广场的观众席。3点半有景区的特色演出。

看了山歌,席狮等表演。最后还请了书法家现场写字。

参观结束后,依旧画画。


全方位无死角的美丽摄影师

随队的摄影大咖为了远方翘首以盼的老父亲老母亲们,也各种高难度动作拍着每个孩子。

充实而愉快的一天又这样结束了。

11月18日 DAY5

吃完早餐,8点钟出发去此行的第三个城市:潮州。将近11点,到达潮州的住宿点附近,因为第一个点:开元寺,在11点以后就不能进场了,我们留下行李给酒店和司机师傅整理,匆匆赶往开元寺。


开元寺,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岭东佛学院也在此。可惜我们去的时候很多殿宇正在修葺。

参观完毕后,主班老师老师让孩子们闭眼静坐十五分钟,感受千年古刹的宁静。

开元寺中出来,就带孩子们去品尝最负盛名的潮州牛肉火锅。

孩子们热火朝天的品尝着热火朝天的火锅。

午餐后去酒店正式入住并小憩一下。酒店就在潮州古城中。下午两点半,出发去看广济楼和广济桥。

广济楼夜景

广济门城楼原称“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列潮州城七城楼之首,为名城标志之一。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民国廿年(1931年)重修。城楼因疫情关系,也未对外开放。

穿过广济楼,过了马路,就来到潮州的母亲河:韩江的边上。韩江上横跨着历史悠久的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河北的赵州桥、福建的洛阳桥、北京的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其东、西段是重瓴联阁、联芳济美的梁桥,中间是“舳舻编连、龙卧虹跨”的浮桥。清乾隆间有诗赞道:“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湘桥春涨”因而列“潮州八景”之首。从结构上说,梁舟结合,实开世界上启闭式桥梁之先河。启闭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航、排洪。

在梁桥上,有小小的桥屋作为展厅,展示潮州特色的手工艺:木雕,手拉壶,潮绣,麦秆画,陶瓷等等。

潮绣展品

桥上有做了30多年的师傅现场演示做手拉壶,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师傅仅凭手感,拉出的壶体和盖子就可以严丝合缝的扣上,还可以做出指节大的mini壶,令人叹为观止。

铁牛也是广济桥重要的组成部分。过去韩江水患频繁,大桥屡屡受损,人们期望铁牛镇水减少水患。本来有两头的,另一头丢失了。


广济桥每天下午4:30分,会将中间的十八艘船连接的部分拆开,让河流得以通航。孩子们在参观整座桥后,回到古城这边的梁桥上,等待拆桥。

快4:30时,工作人员先将浮桥清场,解开浮桥栏杆上的连接,接着一艘船开过来,直接顶开整座浮桥,并将中间3艘船拖走。很快又有其它船只参与了拆桥。这时桥面全部清场,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广济桥。

又回到古城,晚上就是孩子们分组逛吃逛吃的时候。

腐乳鸡翅,潮州美食能见到很多腐乳的影子

幸福的游学已经进行大半了。

11月19日 DAY6

美好的一天从美好的早餐开始,今早吃潮州肠粉。感觉主要用卤汁替代了广州肠粉的酱油汁,有些咸,还是很好吃。

然后去拜访潮州24节令鼓大师。潮響的创始人。老师介绍了24节令鼓于的历史。

这套鼓创制于马来西亚。1980年代,由于某些政治原因,大马政府禁止在马的华人以传统的锣鼓、舞狮等活动来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第二代华裔陈再藩和著名作曲家陈徽崇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令为创意,结合南粤狮鼓和传统书法艺术的特点,创作了廿四节令鼓。

陈再藩祖籍潮州,2008年,24节令鼓被引入潮州,目前在潮州发展壮大,也曾参加过中央电视台的演出。


老师讲解节令鼓与潮州鼓的区别

孩子们现场体验,学习了一段节奏,并顺利地完成了表演,十分厉害。

接下来去了解和体验功夫茶喽。酒店都前台姐姐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免费的私人功夫茶博物馆。

原来

可爱的功夫猫

小姐姐们非常友善,尤其是泡茶的小姐姐在一群猴子的团团包围下还能不疾不徐的煮茶并且耐心解答提问。此处必须有广告。

小姐姐还教孩子们怎样喝功夫茶。不要怕烫,但是喝的时候要连着空气一起喝进去喝的时候有那呼噜噜的响声才对。

午餐时间到,继续本地美食:潮州菜

煎酿三宝


炸豆腐
卤水拼盘

潮州美食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午餐后去了韩江对面的韩文公祠。韩愈因上书《谏迎佛骨》被贬为八千里外的潮州刺史。他在潮州刺史任上仅八个月余,但在这短短8个月中,韩愈一心为民:驱除鳄鱼、释放奴婢、振兴教育。他的为政、为民思想让潮州百姓世代铭记在心,让潮州“一片江山尽姓韩”。

孩子们还在韩文公祠内吟诵了韩愈的诗。

中间出现了些小插曲,LQ同学在抄写诗文的时候,前几天画的画掉了出来。旁边的游客看到,说“画得真好看,能给我们欣赏一下吗。”XYZ同学在旁边接话:"这还叫好看他画的差不多是我们班最难看的…."

还有连潮汕人都嫌我们黑,问孩子们是从哪里来的,你们那里太阳是不是特别大..

韩文公祠参观完,去了韩江边上的祭鳄台,孩子们在那里一起读诵了韩愈的“祭鳄鱼文”原文。

本日的游学行程结束,晚餐继续品尝本地美食:海鲜砂锅粥。

海鲜的砂锅粥比较贵,想着已经被我们一路拉爆的餐标,本想着点牛肉砂锅粥,但主班老师说,美食也是当地地理和文化的一部分,要让孩子们品尝到最有特色的当地美食。于是海鲜砂锅走起。

今日时间比较宽裕,晚餐后孩子们又在古城逛了一会才回去休息

11月20日 DAY7

早上先继续本地美食:粿条汤

话说早餐这顿粿条汤可是来之不易。虽然在美食之都,我们来来回回路过距酒店不远的一个没什么招牌的小餐馆,每次都看到它客人爆满,但由于游学行程安排紧凑,一直都没机会去品尝。返程前一天的晚上8点多,孩子们也安顿的差不多了,ZC妈“舍命陪君子”的陪我去店里品尝一碗粿条汤。只吃了一口,这个小吃货就被征服了,想第二天的早餐就安排它。但是潮州这边做晚餐的店基本不做早餐,这家店通常早上9点多才开门,我们的行程需要早上8点早餐。后来ZC妈发挥她强大的沟通能力,终于安排上了。

原计划最后一天在早餐后就出发前往汕头,我们在潮州经过两天的学习后,主班老师觉得应该继续留在潮州,深入对这边手工艺术的体验。。

早上学习的第一站:体验潮绣。潮绣是粤绣的一个分支。中国的四大名绣包括:苏绣,粤绣,湘绣,蜀绣。

孩子们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了一把珠绣扇子的制作。

老师还给孩子们展示了珠绣时串珠的一些小技巧。

继续下一站:拜访潮州木雕大师。

我们拜访的这位大师,非常善于立体的木雕。

潮州传统木雕“龙虾蟹篓”,整木镂空雕刻,寓意;财源广进,风生水起,连连攀升、富甲天下,八方招财,满载而归之意。

锦上添花

老师的计划中,还有听潮剧,但是疫情影响,现在都没有演出。

潮州市潮剧团就在古城中。希望以后游学的师弟师妹有机会去欣赏。

精神的粮食享受之后,我们又去寻当地美食了:卤鹅

午餐后,出发汕头海边,让孩子们走一走广东的东海岸,回去在地图上再走一遍,更有感觉了。

在汕头滨海长廊,孩子们看到一条很好的跑步道,就跑了起来。

主班老师召集全班孩子跑接力,顺便为下周的运动会做准备。

先进行热身

跑完继续在海边徒步和玩耍。

全方位无死角小帅哥

路遇一棵适合攀爬的树,于是又长满了猴子。按时间顺序放了几棵长猴子的树。

2016

2019

2021

再不舍的美好时光也有结束的时候,结束了海边徒步,大巴载着孩子们欢声笑语的奔向广州。

最后依然以主班老师的话来结束:

此番游学收获颇丰!如同潮州木雕的虾蟹笼的寓意一般,满载而归!所有的经历和体验都会在孩子们的成长中渐渐沉淀,都是一砖一瓦构建生命历程的过程,那些死记硬背的知识时间久了容易被忘记,那些亲身经历的事、行走过的路程都会留下深深的印迹!

老师还分享了一段史爷爷的文字给大家:“书本是从生命书写出来的”,“只为了启发生命”,“我们必须走出图书馆”。

你可能感兴趣的:(迟来的礼物~在河游学团广东地理板块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