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婚姻故事》的情感冲突之心理分析
影片名称:《婚姻故事》
制片国家: 美国
导演:诺亚·鲍姆巴赫
演员:亚当·德赖弗、斯嘉丽·约翰逊
上映时间:2020年
片长:136分钟
剧情回眸
这部电影表现的是一对的年轻的夫妻,当事业获得成功的时候,感情却出现了危机,直至为争夺8岁儿子的抚养权而法庭相见,在这一痛苦而曲折的过程中,两个人最终重新找到爱的真谛的故事。
主人公查理在纽约经营着一家室内剧剧团,年轻有为,并荣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此奖项旨在表彰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创造性人才。来自于洛杉矶的妻子妮,18、19岁就出道了,是一名当红的影视明星。当妮可随剧组来到纽约,在对室内剧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观看在一个公寓举办的室内剧,和担任导演的查理一见钟情,立刻坠入情网,放下一切加入剧团,妮可成了丈夫最为看重的女主角。查理把剧团经营的像家一样温暖,每个人都被照顾的很好,而妻子也竭尽全力把丈夫的想法在舞台上表达出来,看起来这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夫妻。
但午夜时分,曲终人散,回到家里,两个人却如同一对陌生人,他们已经分居一年了。就在妮可准备回洛杉矶拍电视剧的前一夜,两个人的交流也只限于工作,这让妮可很心酸,含着眼泪抱着枕头独自对着黑夜。
俩人也在为挽救婚姻而进行着努力,去做婚姻调解。调解师请两个人各自写下对方的优点,当着对方的面念出来,查理和妮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认真地写满了好几页纸,过去幸福生活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那么生动而温馨,家里充满了阳光和笑声,一家三口多么和谐,对方都有自己所欣赏的优点,而自己的缺点都被对方所包容和理解着,忙碌的生活充满了甜蜜。但调解师一本正经,居高临下的态度,冷漠而机械的说教,让妮可感到很愤怒,显然这让妮可想到了丈夫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剧团,对自己指手画脚的自以为是的态度,她拒绝调解,拂袖而去。
妮可这样的愤怒情绪早就积压在心里,可这样的愤怒情绪来自何处,原因何在,自己并不清楚,对未来也很迷茫,但当她发现剧组中制片人和助理这对夫妻已经离婚,并且还能在一起工作,这给了她力量,原来自己也可以和男人一样平等地追求自己的事业。剧组的同事将她推荐给律师诺拉,诺拉的前夫是一位艺术家,所以她对妮可有着深深的理解,妮可在诺拉的办公室里,尽情地坦露着自己内心对查理真正的情感,她依然爱着查理,她回顾其与查理相爱到结婚生子的经历,渐渐发现自己愤怒的原因了。从结婚一开始,就埋下了愤怒的种子。妮可在遇见查理之前,为了拍电影,已经和小班订婚,妮可觉得对小班没有爱,自己已经死去了。当遇到英俊潇洒,年轻有为的查理,妮可觉得自己活过来了,妮可已经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她就像一个盲眼的小姑娘,被牵进了婚姻,然后有了孩子,但很快失落又重新回来,查理全力投入剧团,爱孩子胜过自己,曾经的女明星变成了某演员,妮可后悔嫁给了婚姻,孩子八岁了,他们也分居一年了。直到查理与剧团的舞台监督有了一夜情,他们终于决定离婚了。
查理面对妮可律师发来的离婚出庭信件,只得被迫应战,他找到著名的大律师去咨询,在得知要付昂贵的律师费的时候,他不能接受,并且也不能接受在法庭上与妻子对簿公堂,不愿意律师对妻子说出恶毒的语言。最后他接受岳母建议,与一位离婚三次结婚四次的律师接触,律师语重心长的坦露心扉的话语,深深打动了查理,“也许离婚之后才知道做个好父亲”,让查理有所醒悟,他愿意和妻子就孩子的抚养权和抚养费问题,进行庭下和解。
但和解的结果并未最终达成,查理不让步,他坚持儿子跟他回纽约,更不能接受把麦克阿瑟奖金的一半分给妮可。他宁愿把这钱花在法庭上,也要赢得儿子抚养权,对律师的“家庭法会倾向于作为弱势群体的妈妈和孩子”的劝告,根本听不进去,情绪激动地说”为了儿子,拼了”。可是他看不到,儿子更喜欢呆在洛杉矶,享受阳光和更广阔的空间,或者说他不愿意去看儿子的感受。
为了在法庭上赢过妮可,查理在妻子居住的城市洛杉矶市也租了一套公寓,按照约定的监护时间,将亨利接回来,努力表现出一个好父亲的样子,尽管查理曾经是一位了不起的爸爸,能做各种美食,但是缺少了母亲的温暖的家,却怎么也不像一个家,而精心烹制的食物,也并不能唤起儿子的喜爱,沮丧的查理躺在地上,累的不只是身体,更是心的累。
万圣节之夜,在亨利与妈妈和姨妈们欢庆之后,又被爸爸拖着去过两个人的节日,疲惫的亨利拎着南瓜灯,在曲散人终的街道上走进一家小店去讨糖果,一天两个节日并没有让亨利更开心。
查理和妮可决定好好谈一谈,但是一场谈话变成了口角战,每个人都在指责对方,发泄着积压已久的怨恨,用尽了各种恶毒的语言,他们都为自己的表现而惊恐不已,陷入深深的愧疚之中,看来他们都无力自救,无法自拔,唯有法庭判决了。
终于,查理和妮可在法庭上开始了博弈,双方律师据理力争,唇枪舌剑,极力丑化对方,婚姻官司的律师看到的是人性中的最黑暗一面的本质,一览无余。当妮可的律师诺拉告诉她赢了,他们以51%的抚养权胜出时,妮可并不开心,她希望和查理平分抚养权,但诺拉却不这么看,她认为一定要赢,即使只是这1%的筹码。
查理回到纽约,失落的情绪笼罩着他,消沉的他站在街旁的小店外,靠着墙无奈地抽着香烟,孤零零望着空旷的街道。
又是剧组欢聚的时刻,查理无限伤感地吟唱着心中的忧伤,热闹的场面只能让他更加落寞,他意识到妻子和孩子对他的意义,以往的争强好胜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不论生活多么跌宕起伏,四季轮回不变,又到了万圣节,查理回到在阳光灿烂的洛杉矶,妮可这时已成为众人瞩目的导演了,事业的成功让她春风满面。她听到查理将要在洛杉矶工作的消息很惊讶又充满了感激,查理听到儿子读着妮可写的自己优点的字句,不禁为之动容,而妮可看到这一幕也热泪盈眶。这一个万圣节,查理和与妮可不再争抢亨利了,查理从妮可怀里抱过熟睡中的儿子,妮可也为查理系上解开的鞋带,往日的温馨又重回。
精彩片段
1. 妮可倾述她离婚的原因:
说实话,所有问题一开始就有了。但是我就顺着他,因为感觉太好了,因为我活了起来。一开始我是女演员、大明星,觉得很了不起,大家起初都来看我,剧团得到的掌声越来越多,我却渐渐失去了重要性,我变成了“谁?”,就是“昨晚演那个的女演员。” 他开始有号召力,所以我变得无足轻重。我根本就没有成就自己,只是成就了他。而且他这么聪明,又有创造力,我回到家提出私人建议,他会拿我的建议公开讨论,然后加入他的作品。有一阵子,我觉得这样就够了,像他这种人,竟然认为我的想法值得一试,活着我值得一试,我心里觉得好光荣。然后我怀孕了,我以为有了孩子,这就是我们真正的产品了,也是我真正的产品了,他也好高兴,觉得真好,但好景不长,当然,孩子总有他自己的人生,他们一离开你的身体,就踏上了离家之路。我却不属于我自己,不管大东西,小东西,能用的东西,我们家每件家具,都是他挑的,我都不知道我的品位了,因为从来没人要我挑。我连这个家都没得选,就直接搬进他家。我老是说想搬回洛杉矶,但都没用。我们放假是会回来,因为他喜欢我的家人。可是我建议到这边住个一年半载,他就敷衍我。如果他突然问我“你今天想做什么?”,感觉一定很奇怪。我刚刚看到披头四吉他手乔治哈里森的纪录片,我就对自己说“你就接受吧!就像乔治哈里森的老婆。当个贤妻良母就够了!” 后来我发现我忘了他老婆的名字。 后来有人找我演试播片了,因为要在洛杉矶拍,片酬又很高,就好像丢给我的救生圈,你可以有你自己的事业。我不好意思在他面前提这个,但是我又觉得:“对,这就是我。我身价就这么高。” 也许故事很烂,但至少是我的作品,如果他愿意抱着我说,“老婆,你有这个机会我好高兴,我当然希望你有自己的事业。” 我们也许就不会离婚了。可是,他不但嘲笑这部戏,还很嫉妒。然后他发现钱很多,结果要我把钱转投入剧团。这时我才知道,他不把我当回事,他不把我当成独立的个体,我叫他背出我的电话号码,他不知道。所以我走了。
2. 关于家庭中爸爸和妈妈的社会角色评价,律师诺拉这样说:
我们可以接受不完美的爸爸,承认吧?!好爸爸这个概念是30年前才发明的,之前都认为爸爸应该静静的,不在家,靠不住,又自私。虽然现代人希望父亲有所改变,但我们基本上还是全盘接受。就算他们犯错,我们还是爱。但是民众无法接受母亲犯同样的错,无论是社会传统还是我们内心深处,我们都无法接受。因为我们的犹太基督教观点,就是生母玛利亚,完全没有缺点,她生产时都是处女,对孩子是无条件的奉献,在耶稣死的时候,还抱着他的尸体。爸爸根本就不在,爸爸是上帝,上帝从来就没出现过。所以你(妮可)必须完美,查理就算是烂人也无所谓。别人看你的标准永远都会高一级。虽然很糟糕,但现实就是如此。
3. 离婚后的查理,唱起了这首歌,表达他对婚姻和爱情的新的理解:
想要有人紧抱着你,
想要有人伤你太深,
想要有人坐你椅子,
让你无法入睡。
让我知道,
自己还活着,
想要有人太需要我,
想要有人太了解我,
想要有人制止我,
让我痛苦,
给我支持,
让我活着,,,,..
让我活着.......
让我困扰,
对我极尽嘲讽,
随你怎样,
改变我的生活。
但是孤独,
就是孤独,
不是活着,
我要有人用爱簇拥着我,
我要有人强迫我关怀,
我要有人陪我度过难关,
我会一直长伴左右,
虽然和你一样会恐慌,
但让我们一起度过。
一起活着......
一起活着,,,,,,
案例点评
一、肥沃的土壤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幸福的婚姻源自良好的家庭养育
妻子妮可在和丈夫查理吵架,查理说:“你不管在洛杉矶还是哪里都不会快乐,你会找到跟我相反,比我更好的男人,然后过几年又会反抗他,因为你要有自己的声音。” 俩人都失去了理智,说出的话难免伤人,但查理也的确说到了问题的实质,因为不快乐,所以寻找快乐;当寻找到快乐,可又很快地失去快乐。这就是妮可的婚姻模式。
妮可在和查理结婚之前,就已经和小班订婚了,可是并不快乐,觉得自己一部分已经死掉;遇到查理,才知道那部分只是沉睡,它又活过来了,走进婚姻,经过七年之痒,又是要逃出婚姻。这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
这要先从妮可妈妈的养育方式说起:
妮可回到洛杉矶,住在自己母亲家里。一大早,妮可和儿子还躺在床上,想好好放松一下,可是妮可的妈妈冲了进来,拉开窗帘,把孙子从床上拽起来,然后开始数落女儿,不该做这个不该做那个,并且开始宣布作息守则,又叨唠着妮可九岁时还要妈妈擦屁股。
从这一场景中我们感悟到什么呢?
妈妈是不是爱妮可呢?很显然是爱的,为女儿为孙子做这做那,操尽了心,事事亲力亲为。可女儿妮可是什么感受呢?妮可不胜其烦,甚至要把跟着自己进卫生间的妈妈赶出去,可妈妈却不以为然。妮可显然并没有给到妈妈应有的尊重和爱,她带着轻视和不屑看着妈妈所作的一切。我想作为母亲,看到女儿这样对待自己,一定很会伤心,我的爱换来的是这种冷漠。事实上,妮可和妹妹的婚姻都出了问题,妹妹也已经离婚了。姐妹俩双双离婚,妈妈有没有责任呢?妈妈的养育方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一粒种子我们把它种下土壤,大地是怎样养育这粒种子呢?耐心地等待她长大,给它阳光,但不会用火去烤的;给它雨露,给它细雨,都是润物无声;期盼着它长大,但不会去拔苗助长。这是大自然的养育法则。“大爱无声”啊!我们人类也是自然之子,我们的养育方式也应顺天之道而为,才能把我们的子女养育好。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珍宝《道德经》里这样告诉他的子孙,“治大国若烹小鲜”,也是就是说我们不论是养育孩子还是治理国家,都要用爱心,用柔的力量,而不是强力而为,霸道干涉,多给予信任和尊重,相信生命内在的力量,让孩子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这样的孩子才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至于迷茫,才会拥有快乐的人生。
从妮可妈妈的养育方式中,我们看到妈妈事事亲力亲为,就等于拔苗助长,等于折断了孩子飞翔的翅膀,孩子没有看到自己的能力,没有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没有面对未来的信心,反而都是被贬低和责怪,永远是什么都做不好,充满的沮丧和愤怒的情绪。我们看到,妮可想拍电影成明星,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方式呢?通过与小班结婚来达到。妮可想摆脱小班的死亡婚姻,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呢?同样地,通过与年轻有为的导演查理结婚来达到。
在遇到困境时,妮可总是要借助一个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这个人是小班,是查理,或许如查理所说,未来一个更强的男人.....。这样的生活模式源自哪里呢?源自妮可妈妈的养育方式。为什么呢?因为妮可从小到大,都是由妈妈来做决定的,而妮可也已经习惯了这样被照顾的生活模式。遇到困难,那是妈妈的事,妈妈会解决一切,长此以往,妮可就养成了被动,服从,依赖的心理模式,希望在生活中也有像妈妈一样的救世主出现,来拯救自己的生活,带来美好的生活。
妈妈可以掌控妮可童年的生活,但不能掌控未来的人生。生活就是生活,在妮可得到所谓幸福时,也要承受着被掌控的命运,代替妈妈的是小班,是查理。妮可顺从,依赖,被动的行为背后,是压抑,苦闷,和愤怒。看起来是妮可自己不满意这样的生活,这何尝不是我们的生命在求救呢?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这是每个生命内在的需求,是生命在呼唤成长。
妮可是勇敢的,她终于可以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让自己的生命绽放。一开始她并不敢迈步向前,是查理的强硬,是律师诺拉的鼓励,是周围女性的自立,让妮可下定决心去摆脱内心的桎梏,心灵的枷锁,摆脱了幼稚的心理模式,走向成熟,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人。
当生命的内在需求得以实现,不再压抑痛苦,生命才会绽放,才会有光和爱散发出来,这才活出生命的价值,生命也才真正活起来,人的内在潜能才能开发出来。妮可靠自己的力量成就了事业,实现了当一名导演的愿望。
而绽放的生命,才有能力去追求幸福,也才能赢得幸福。她不再像往昔一样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而是能用爱心来欣赏查理了,这种欣赏不只写在纸上,它是发自内心的心声。就这样,内在生命得以破茧重生的妮可,有能力去爱了,失去的爱也找回了。
二、可以对整个世界温暖的丈夫,为何却对妻子缺少温情?
查理作为剧团的老板,可以把整个剧团照顾得像一家人一样,但妮可却感受不到被关爱。最让妮可寒心的是当有人邀请妮出演电视剧,查理却冷嘲热讽,这时候妮可多么希望得到丈夫的欣赏和鼓励啊!妮可并不是真的要去演电视剧成为名角,而是希望得到查理的肯定,温情和爱,但只得到了打击和贬低。而查理也意识到妮可的抱怨,他知道妮可在家里总抱怨有压力,他在回应妮可控诉查理的外遇对象时,这样说到:“你恨我,但她不会。” 是什么让相亲相爱的夫妻,反目成仇呢?
也许,我们追溯到查理的家庭,可以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查理的爸爸妈妈酗酒,还暴力相加,查理很早就从位于印第安纳州的家里逃出来,来到纽约创业打拼,成就了今天的事业。看起来查理是一个成功人士,也是很励志的自立自强的青年,但是查理内心其实并没有表面看起来的那么阳光,他内心有着对父母的不满和怨恨,和对父母的不认同,而努力奋斗的背后是证明自己的价值,来摆脱对父母的不认同。而父母对自己的伤害并不是那么轻易地就忘却的。无论是在像律师倾述自己的婚姻时,还是在与妮可恶语相加的时候,他都要提起自己有酗酒的父母,似乎在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更表达出一份无奈和痛楚,这是查理心中的伤,他想疗愈,想摆脱。
而查理处理这份亲情的方式是逃离和避而不见。如果把我们内心的伤痛比喻为我们心中阴暗一面,而去除阴影的办法不是去谴责阴影,而是让心中充满阳光,阴影也自然就消失了。
感谢婚姻,在妮可与查理的离婚纠葛中,查理一次次地暴露出内心的撕裂,让查理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内心的阴影。
妮可和查理都不想伤害对方,他们更想做朋友,也想好好爱孩子。但他们却无法和平地达成离婚协议。查理坚持认为妮可和孩子就应该和自己回到纽约,更不同意把自己得到的奖金的一半分给妮可,认为孩子应该跟着自己生活。这一切想法在查理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他不相信自己的决定能被否决,也不接受律师的善意劝告,坚决要打官司。而且认为“恶人自有恶人磨”,认为妮可的据理力争是无理要求。最后,他把孩子的大学奖学金也赌上了,也不再考虑孩子的感受,就要在法庭上对决。
查理这一系列的行为,充分表现了其刚愎自负,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强悍一面,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就如同律师诺拉定义的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爸爸形象,是一位自私的爸爸。
而查理也为自己的自私付出了代价,最终法庭宣判他败诉。在事实面前,查理不得不低下头。高傲的头能够低下,这也许是一件好事,因为会矫正自己很多错误的观念和认知,也能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阳光才能照到心中的阴暗,而得以消融。这阴暗的一面就有父母相处模式带来的阴影,父母的强势,不肯退让,乃至暴力相加,不也体现在查理和妮可的离婚案中吗?
在夫妻相处之中,我们内在的心理模式就会在我们的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体现出来。查理已经不自觉地认同的父母的模式,这是因为儿时耳濡目染父母的行为,习得的都是强势,强悍,乃至暴力,没有习得夫妻和谐相处之道。查理内心深处对父母不认可和排斥,和父母双方对另一半的不认同,又有什么不同呢?!一样的内在分裂,内在的冲突,同样是被阴暗遮蔽的心灵,而爱是无论如何都不会释放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妮可在丈夫这里感受不到温情的原因了。
离婚后的查理,形只影单,生活对于他了无生气,陷入了消极颓废之中。他才意识当没有人跟你争吵,没有人跟你怄气,这并不是生活。高处不胜寒,在这场离婚大战中,就算赢了,也是输了。因为这种赢只会让自己痛苦,让自己所爱的人离自己更远,这种赢没有掌声,没有欢乐。以往的强势和自以为是,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也许那一刻,查理才醒悟,父母为什么会争吵乃至暴力相加,而自己又怎样延续了父母的心理模式。
三. 爱的真谛
在影片结尾,查理动情地唱起了这首歌:
想要有人紧抱着你,
想要有人伤你太深,
想要有人坐你椅子,
让你无法入睡。
让我知道,
自己还活着。
查理认识到,爱可能会让我们窒息,爱也会让我受伤,爱需要我们不得不忍让,爱让我们彻夜难眠,但这才让自己感受到被需要,感受到活着,感受到鲜活的生命。
事业至上的查理,做出了新的决定,离开纽约,离开自己经营的剧团,到洛杉矶和妻儿团聚。我们的智慧祖先老子告诉我们,“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 当我们放下强势,放下自以为是的骄傲,像水一样柔软处下,爱也自然地流露出来,而这份爱自然也会让爱人回归,失去的爱也会回来。
这就是爱的真谛吧!而这也是婚姻带给查理和妮可的成长,谁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