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解说词(二)| 说到高分范文模板,强推央视爸爸!
森木纸 森木纸 5月8日
说到文笔优秀,不扶墙都要服央视爸爸。
央视纪录片的解说词,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仅通过形容词就传达出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所以,快和森木纸一起,跟着央视纪录片学写文段吧~
(之前出了第一集《央视纪录片的解说词,竟是高分范文模板!快来学习,助你提分》,点击可回顾)
01
描写时间
《本草中国》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古老的歌诀里,透露着时间赋予药材的千变万化。与时间相处是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万物皆与时发酵,沉淀,其后绽放。
《本草中国》
赶时间,带着一股较劲的味道,而等时间,却呈现了另一种处世哲学。所谓的开始与结束不过是此消彼长的辩证。
《本草中国》
时间,无影无形的力量。万物生长,花开花谢。在这些亘古不变的轮回中,有的人被时间改变,有的人改变时间。
【森木纸解析】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哲学抽象性,而抽象至极,便是诗性。因此,在描写时间的时候,我们不妨从时间本身的性质入手,突破它的抽象之壁,让它以一种诗性的状态展开,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比如:紧抓“开始”“开端”与“结束”“结局”“结尾”等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或是强调时间对万事万物、芸芸众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作用。
例如第一句中的“发酵”“沉淀”“绽放”,这几个词语原本非时间领域的动词:“发酵”属于生物领域,“沉淀”属于化学领域,“绽放”则更多指花朵开放的状态。此处借用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词语来形容时间,使得“时间”这一抽象概念更为具象化与诗意化。
02
描写历史与文物
《中国通史2016》
在这片神奇而广袤的土地上,一场场历史大剧不断上演,无数的曲折与坎坷,考验着这片土地上的民族与众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勇于探索,静守家园,爱好和平,深入中国人的血液。无论风雨飘摇,困难重重,中国人都能迎难而上,顽强奋斗,渡过难关,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真理;无论烟雾弥漫,障碍重重,中国人都能够坚韧不拔,沉着冷静,选择出适合自己的道路,缔造中国与人类的幸福。
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丰富而多彩,曲折而灿烂,绵延而不断,在这片土地上生根绽放,演绎出无数的传奇往事。这些古老的历史,是我们宝贵的遗产,历久而弥新。她像一座灯塔,照亮着我们的复兴之路;她像一位母亲,守护着我们梦的摇篮!
《我在故宫修文物》
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一种特殊职业和特殊生命体验……这也是跟自己的人生对话的过程,更何况,修复的是提醒时间的钟表。……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院庆来临,当我们与各个展台里这些保有完整品相的文物擦肩而过时,是否知道它们曾历遍断裂残损和惊心动魄的修复。文物是过去式,但修复文物是现在进行时。
【森木纸解析】
1.在描写中国历史或者是文物时,我们不妨采用排比句的句式进行概述。长短句结合的排比句式不仅可以精炼地概括出中国历史的特征,而且能够增强句子的气势与韵律感,体现出中华历史本身所具有的源远流长、气势恢宏的属性。另外,描述中国历史时,不需要拘泥于历史或是文物本身,可以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即将它们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中华人民的智慧等更多地结合起来。
2.在形容困难险阻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文段中的四字词,如“风雨飘摇”“困难重重”“烟雾弥漫”“障碍重重”,这样词看似普通,但它们的出现无意中营造出了一个生动具象的场景,让阅读者有了身临其境的冲击感。
03
描写描写科技创新
《辉煌中国》
这个随心所欲的支付新时代,完全得益于中国云计算和金融系统运算实力的迸发。新技术的提升,还在撬动零售模式的世界级创新。在杭州,诞生了全球第一家无人零售店。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动扣款,一气呵成。这是全世界都在羡慕的中国,一个用创新科技铸造起的时髦前沿、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国度。
《辉煌中国》
(可燃冰开采)产气时长、产气总量双双打破世界纪录。60天,中国完成了这个领域20年的赶超。中国正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也有了中国深潜器的身影。深海11000米,这是中国标记的未来。
《创新中国》
当我们开启梦想之旅,总会期待那激动人心的成功瞬间。但在这之前,是无数的细节和漫长的岁月,以及无处不在的失败和风险。在这高速前行的时代,中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人们拥有足够的自信去应对前方未知的挑战。这是属于拓荒者的未来,这是属于创新者的世纪。
【森木纸解析】
1.描写科技创新,可以着重于“拓荒者”“世界级”“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些角度。
2.用数字做论据,铿锵有力。(这个需要平时有所积累)
3.虽然祖国发展66哒,写作时也不能“无脑吹”。可以根据主题,对成功和失败有所侧重地描写,再道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道理。
04
人与自然
《本草中国》
来自于自然,得之于人心。本草以“药食同源”、“生熟异治”、“毒与解毒”、“双向调节”的功效,开启了千变万化的生命空间。而在与本草相伴的光阴里,人们也在观察它、享用它、转化它,不断获得更高的生存智慧。
本草有情,药人无言。喧嚣的世界里,不动声色的修行。这些中国人能够抵达本草的秘境,或许正缘于此。
《舌尖上的中国》
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运用各自智慧,适度、巧妙的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能把对土地的眷恋和对上天的景仰,如此密切系于一心的唯有农耕民族。一位作家这样描述中国人淳朴的生命观:他们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
【森木纸解析】
1. 在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我们可以独辟蹊径,从药草以及食物这两种人类改造自然所获得的成果来进行描述与探讨,比如可以借鉴文段中“来自于自然,得之于人心”这一表达方法。
同时,人与自然之间本身存在一定的情感联系:自然以资源馈赠人类,人类利用自身智慧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与此同时,人类也对自然心存感激与敬畏,这是历代农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法则,也是“中国人淳朴的生命观”。
2. 在描写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我们也可以采用对比类的词语来描述双方关系,如文段中“埋头种地”“低头吃饭”与“抬头看天”,“埋”“低”与“抬”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这一表达既能充分体现农耕民族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又充满了辩证的哲学关系,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3. 类似的对比类的句子还有《增广贤文》中的一个名句:“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此句意为:“即使是腰缠万贯的富豪,每天也就只吃一升米;即使拥有成千上万间高广的大厦,人晚上睡觉也就占八尺长的地方”。“万顷”与“一升”相对,“千厦”与“八尺”相对,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关系,这句话告诫人们财富是无穷的,而人的生命和需求却是有限的,不要过分地追求功名利禄,而要多积德行善,多感悟生命的内涵和意义。
05
关于“中华文明”与“对手”
有一个强大而蛮横的对手,究竟是幸还是不幸。战国赵武灵王终于下决心放弃宽袍大袖,学习胡服骑射。一场场模仿者与被模仿者的对决,由此开始。一直处于守势的农耕文明,到秦汉终于建立起统一的帝国,也由此以举国之力,祭出终极防守大法——长城。不仅是守卫边疆的堡垒,当西汉国力强盛的时候,这里又成为反击匈奴的前哨。但连绵的长城真的能阻断人们的交往么?游牧民族,喜爱中原的丝绸和粮食,而中原的人们需要金属和牲畜。长城两侧,且战且和。直到东汉,南匈奴入塞,多年的对手终合为一家。
今天,当我们看着鹰顶金冠饰,是否能想起当年那些风一般来去的影子?正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在与一个又一个内外对手的对峙和融合中,在经历一次又一次蜕变之后,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力,逐渐被唤醒。因为对手,我们审视自己;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你好,我的对手!
第一集《鹰顶金冠饰-你好,我的对手》
【森木纸解析】
谈到中华文明,我们的脑海里通常会浮现出一个词——包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中原华夏民族主动拥抱北方游牧民族优秀文化的例子。纪录片将这种“包容”描述为“一场场模仿者与被模仿者的对决”,更显生动。被模仿者是模仿者的对手,也是促使自己变得更强大的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