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规划第163-五分钟商学院48-名人问答合计4-太太乐,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真格成长基金,Twitter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上海第一财经CEO

176.太太乐做为一家大众品牌的食品企业,有考虑过在未来迎合日趋分化,但数量庞大的小众化细分群体吗?在如今大城市几乎人人叫外卖的时代,如何精准传递品牌价值?对于未来有哪些战略层面的思考呢?做为年轻消费者,对于食品更加关注的不仅仅是味蕾上的刺激,更注重健康低盐低脂无添加剂等一系列新的需求跟变化,如何打动这群年轻的消费人群呢?

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东锦国际集团创始人荣耀中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和市场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针对我们的目标消费群,我们提出市场三分法:老的客户群为四亿“大妈”群、新的客户群为4亿农民群和4亿网民群。

在这三类目标人群中,我们的品牌和产品在4亿大妈群中根深蒂固,占有率达到72%以上,基本处于饱和,这部分用户我们要服务好;在农民群里,我们的工作也已经非常深入,整体比例也达到了33%;目前比较薄弱的是4亿年轻网民,也是我们将来营销和品牌宣传的重点。“互联网+”时代,我们品牌的新营销思路,就是要加强和年轻一代、年轻妈妈们的沟通,要侧重于新的家庭消费。

我们分析过,这部分消费者会更加理性,对食品安全、营养和健康更加关注。所以在品牌宣传方面,我们要大力宣传鲜味科学,让消费者明白鲜味来自于蛋白质;鲜味是人的基本味觉,代表着人类生命的基本需求;另外,经过中西方科学反复验证,鲜味物质是安全健康的物质,人类从母体孕育开始,就已经在接触鲜、品尝鲜,羊水和母乳中都含有丰富的鲜味物质。

我们会注重用90后的语言和90后进行沟通,打造调味品行业的段子手,不断用鲜味科学的原理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而不是用价格战、简单推销等老的营销方式。

同时,我们还会改进包装,增加使用的简便度,增加年轻人对厨房烹饪的热情,形成价值观的共鸣,满足他们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需求。例如迎合年轻人追求便捷美味的需求,推出“宴会蘸酱汁”,只需要把肉、水放入电饭煲,45分钟后就可以吃到鲜美酥嫩的红烧肉。目前,这部分市场的销售量在不断上升。

177.面对民营航天企业的竞争,如何留住高端人才?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党委书记、研究员梁小虹

这两年,一院有些单位再次出现了人员离职较为集中的现象,这也是不容回避的现实。目前看,薪酬因素是离职的主要原因,且短期内很难解决。在薪酬不能满足核心人才的需求时,如何提高员工的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如何让青年员工有更多的获得感?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思考。

现在,一院35岁以下的青年员工已经超过半数,全院35岁以下员工总数已超过一万五千多人。青年人学历较高、能力较强、视野开阔,创新意识较强,是一院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围绕未来航天发展的主力军,如何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之成为主力军,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如果说仅靠激励、靠金钱,一院确实比不过民营企业。但是航天事业是关乎国家的价值、民族的价值、个人的价值的最高统一,这也是从事航天事业的最高优势,是任何企业都无法比拟的。

今后,我们也要在完善激励机制上下功夫,让在一院工作的员工,既有干航天的荣誉感,又有成就感,更要过一种体面的生活;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让大家的辛勤努力得到肯定,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要下大力气培养热爱航天事业、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让青年人参与到重点任务、重要工作中来,在实践中提升青年的创新力、创造力。

航天事业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大舞台,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舞台,干成事的给鼓励,让青年人在创新创业中茁壮成长。

178.对于风险投资,你会比较关心项目,还是关心做项目的人?你是怎么看某个领域未来的发展性,又如何看某个人的可靠度呢?

真格成长基金管理合伙人李剑威

作为早期的投资机构,在我们的投资哲学里面,人,或者说创始团队,始终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天使阶段,可能只有几个合伙人和一个业务构思,没有产品可以看,更没有数据可以分析,做判断只能够看人。

在对人的判断上面,徐小平和王强老师给投资团队传承了很多经验。我们非常强调团队的authenticity,也就是团队创业的动机,以及过去的经历与目前所做事情的匹配程度。

关于创业的动机,根据我们的观察,一流的创始人去创办一个公司,首先考虑的是要去解决一个他们非常希望解决的实际问题,而不是“ 要赚多少钱 ”或者“ 要做一个xx平台,打败BAT ” ,他们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强烈的兴趣,会想出各种创造性的办法去突破常规。有这样想法的创始团队,通常会在创业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未来即便遇到困难和低谷期 (这几乎是必定会发生的),也会更加有韧性。

而过去的经历与目前所做事情的匹配程度,则是我们常说的团队的DNA。创业本身其实是九死一生的事情,竞争极为激烈,成功机会其实很小。徐小平老师提到一个观点,创业是团队过去资源的总爆发。我个人很相信一万小时定律,一个团队在创业之前,如果在所在的领域有足够的积累,对产品和业务模式有深刻认识,那么他们在创业这个时间点,相对于其他对手会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对于团队,我们还归纳出了几个原则,就是看他们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还有影响力(3L)。学习能力很好理解,工作能力就是团队之前在这个领域的经验积累和所达到的水平,影响力指的是影响他人的能力,这里面包括了你的合伙人、合作伙伴、供应商、投资人等等。理想的团队组成,最好有是团队成员之间有化学反应,优势互补,而且能够相互妥协。

当然,除了看人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之外,我们平时也会对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提前做一定的了解和研究,形成一些初步的观点。但是,我们从心底里认为好的创业者肯定比投资人了解的更多,思考的更深入,所以每一次与创业者的交流,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179.相比其他平台,Twitter在商业运营上,有没有一些特别的尝试?

前Twitter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陈葵

Twitter有它的价值,它的用户群体质量很高,Twitter的平均年龄群大概是33岁,都是有思想、有经济能力的人。所以在美国,有很多大公司愿意在Twitter上投放品牌广告,它的广告收入大部分也来源于此。在这里,你可以讲自家品牌的精髓,比如Visa公司,它开一个Twitter账号,就可以每天发一些Visa的企业文化、Visa出了什么新活动、Visa的用户评价,它每天都可以推各种各样的内容,吸引更多的用户群。

当然,Twitter也在探索视频流,既然有媒体属性,那是不是可以把电视上一些好的节目,比如说大选、比赛、球赛之类的,直接放在Twitter上播出,然后大家一边看一边评论,这会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对于广告商而言,投放电视广告并不知道播放时是谁在看电视,但在Twitter的平台上,我们不仅知道是谁看了,还知道它看了多久,数据都是可以收集的,这是Twitter现在在尝试的地方,但关于这块的应用,Twitter确实也非常谨慎。

当然不可否认,Twitter也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全世界大V的增长是有限的,不会源源不断地生产新大V出来,而这些大V又有事情要忙,也有很多平台去分流他们,所以目前Twitter的用户群增长幅度有所减缓。这是一个问题。毕竟对于广告商而言,还是希望能够看到大幅度的用户增长,这方面Twitter也会不停地探索更多变现的方式。

180.跨界组合下,每个人都是各领域的专才,你们相互之间会怎么合作呢?

前Twitter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陈葵

跨界做的好,会非常成功,做不好,就可能会变成权力斗争,这个要特别注意。

这次对我很大的挑战就是,之前我是绝对的领导,我说什么,即使其他人有不同意的,但也都要听我的。但在新团队里,大家都是各个行业的牛人,这时候,就特别需要转换心态、忘掉曾经的成功,把自己当作小学生一样谦虚学习。

好在我原本就是打算去念书的,现在就把跟这些顶尖的人合作当成是在上课,这个观念定下以后就容易很多。我试着把大家营造成是一个EMBA的学习小组,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们一起做一个项目、一个课题,充分碰撞。而且我的几位合作伙伴也都是很优秀的人才,大家都愿意彼此学习,进展得比我想象的好很多。

也是因为这个过程,让我对领导力的理解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是我给大家一个愿景,让大家觉得跟着我做会有未来、有前途,靠的是相信,但我整个的深思熟虑,我中间的纠结,整个过程是不会对人开放的,只是出来一个结论,咱们就这么干吧,后续执行的时候难免会遇到问题。现在,我会更懂得身段要柔软些,抛出一个题目、大家讨论,启发每个人都去思考,最终形成彼此的认同。一旦把你要做的事情变成大家要做的事情了,形成共识,后面就是全心全意地做了。这也是我这几个月来很大的一个收获。

181.想请问周总,内容与流量之争由来已久,请问对于内容制造商来讲,如何从内容生产单点切入到构建完整商业模式的转型?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CEO

一财目前有五个新兴的业务:第一财经app和移动媒体矩阵;第一财经互联网视频(大直播和短视频);移动投资社区“有看投”; 英文财经新媒体YicaiGlobal;以及第一财经商业数据CBNData,会对数据进行媒体化、商业化、自动化的处理。

优秀媒体有很高的公信力,品牌效应,加上为客户提供多种内容解决方案,巧妙地利用与流量平台的合作关系,也可以建立起商业模式,但管理的难度加大了。另外,从优秀的内容及其忠实的用户群出发,可以建立起生态,衍生新业务。

目前来说,广告仍然是一财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但传统的广告模式在萎缩,内容的核心竞争力有多种变现方式,从而也让媒体的收入和业务模式变得多元化起来。毕竟,市场化的媒体也是商业机构,商业的本质都是一样的,目的是为了赚钱。

182.互联网时代,内容有两种模式:免费内容,通过广告或者电商模式变现;另一种是直接的内容收费,而《第一财经》的杂志都有点像两种模式的集合,杂志本身卖钱,里面也有广告,从您的角度,您如何看今天的内容收费?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CEO

在垂直领域通过个人的专业化知识和洞察,直接帮助订户创造价值,从而收取订阅费用,这在前互联网时代就存在了,比如美国有很多个人的newsletter,尤其是在股市、投资、财富管理领域,他们服务于一批小众的投资者,每年收取几百美元的订阅费。这种模式很容易移植到互联网上,譬如目前第一财经成功推出移动应用“有看投”,一些有关投资的文字及视频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收费效果。

另一种是原有的高品质机构媒体,在其网端建立付费墙。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中国内地目前最成功的付费墙是《第一财经周刊》的app,在苹果中国市场的新闻类与报刊类的阅读,均一度排名第一,最近均稳居第二名。同时杂志本身因其内容及设计品质,有一批忠实的订户和零售用户,同时也能卖出广告。

最近新兴起的内容付费和知识分享,是互联网用户逐步形成了对优质内容付费习惯的结果,也是互联网上充斥低劣内容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付费内容的作者,需要好的平台与场景,持续提供有价值和帮助决策的信息和分析(intelligence & analysis ),对个人是个比较大的挑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年规划第163-五分钟商学院48-名人问答合计4-太太乐,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真格成长基金,Twitter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上海第一财经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