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会消失,我们还需要婚姻吗?

问题一出,场面立刻变的很微妙。像伦勃朗的画,画面满满的,每个人神态各异,抱着各自的小九九。

有意思的是,捍卫婚姻的势微。一种义正词严,却拿不出有张力的观点佐证自己的捍卫,听的人就算认同也是一脸死相;另一种,捋一捋才惊觉自己竟然是捍卫方,仿佛发现了了不得的事情,然后,以自己竟然捍卫婚姻为耻,感觉违背了内心秩序,是该被鄙视的那一方。

而吐槽婚姻的,恨不能立刻马上通过此刻的辩论,就终结这该死的,万恶的,腐朽的婚姻制度,还自己自由。

问题是,婚姻好无辜啊。

走进婚姻的那一刻,谁不是幸福的呢?走过红毯,I DO,交换戒指,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爱人站在一起的时候,你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吗:你需要婚姻吗?你没有,你巴不得有一个枷锁,这枷锁比婚姻还坚韧,比巴士底狱更牢固,像天荒地老般长久,把你们死死的捆绑在一起,白首偕老永不分离。可岁月流转,王子和公主的浪漫故事被时间终结,激情在柴米油盐中磨灭,爱不知不觉消失了。这时候,你突然问,我们还需要婚姻吗?

这是什么?这是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下的白嫖啊。

但其实,这个论题对普通人来说,并没有那么大:没有要讨论爱是不是会消失,也没有要论证婚姻制度的合理性。这都是生物学和社会学研究的课题。论题用了“如果”这个脑洞词,问的是,在面对“爱消失”这种状况出现的时候,你的态度是什么,怎么处理。

讨论这个问题,既有现实意义又充满人文光怀。

普遍的社会现象是:看到离婚分手就高呼不再相信爱情;高考结束爸爸妈妈们启动离婚潮;身边充满着貌合神离却桎梏在婚姻里的咬牙硬撑者。

面对这一切,你是否报以怜悯,或者惺惺相惜,感同身受?

可婚姻制度本身,明明有完整的解约流程:离婚。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可能的解释是:我们一起道德绑架,用维系婚姻来掩盖爱已消逝。认为只要婚姻还在,就岁月静好,没有背叛永恒之爱。我们一起维系着集体的假象,不接受爱已消失之真相。在无爱的婚姻中彼此折磨,放弃主动离开,把希望寄托在制度的瓦解上,然后还把所有责任归咎于爱的消逝。这是大家普遍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却是人类共同的合谋,东西方都是如此。比尔盖茨离个婚,也一样上头条。

很多人把婚姻类比为公司,合作经营。那你一定知道2点:

1、公司有法定破产程序,有合伙人撤出机制,退股散伙单飞另起炉灶只做财务分割,不背负道德枷锁。

2、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2.9年,但没人因为公司寿命短,就不去开公司。创业失败再次创业比比皆是。

所以,

公司可以散伙,婚姻为什么不可以不受道德谴责,没有束缚的自由散伙?

爱消失,婚姻自然解体,然后开启下一段爱,下一个婚姻可不可以?

爱伟大而美妙,婚姻给爱港湾,这是幸福的画面。只有当爱不在了,还强行要求婚姻存在,这,才是最大的bug。

我们放下执念,让爱既能被婚姻保护,又能在爱不在的时候放婚姻一条生路,轻松的就像开公司一样,注册、注销都自由,会不会是幸福指数比较高的轻装人生打开方式?

比较美好的状态,或许很简单:爱的时候,请深爱。不爱了,就彼此放手。

如此简单的观点,却是最大的人文关怀。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说,人生是一段心智成熟的旅程,真爱是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如果两个人在关系中只有相杀没有相爱,折磨浪费彼此的人生,那才是仅此一次的人生最大的遗憾。而婚姻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学的人类创造,它的价值,原本就不是束缚,恰恰是对爱的保护,重点是,请正确使用说明书。

拥有幸福婚姻的杨绛先生的智慧是:“无论什么关系,情分被消耗殆尽,缘分便走到了终点,把错归咎于自己,并且礼貌的退场,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从此,让山水一程,再不相逢,愿来生,不见,不欠,不念。”

阅读社6月主题:如果爱会消失,我们还需要婚姻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爱会消失,我们还需要婚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