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笑了,从“欣然”到“大笑乐”。这在他的粉丝群里,估计是能引起尖叫的福利吧。
李白和王安石他们都有恨不得成为周幽王的心,只为博他们的偶像一笑。因为谢安性情迟缓,出了名的淡定,最有名的典故就是他赴桓温的鸿门宴。
宁康元年(373年),桓温入京朝见孝武帝司马曜,桓温是这个时期的权臣,经常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在朝堂上霸凌幼帝,欺负大臣,听说他带着人要来觐见,太后褚蒜子赶紧命谢安及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本来谢安与桓温也算是老朋友,两个人是可以一起秉烛夜谈的交情,可是这都是在谢安东山未起之前,现在谢安出仕,首先就令桓温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于是,建康城里人心浮动,有人说桓温要杀王坦之、谢安,晋室的天下就要被篡夺。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却神色不变,说:“晋室的存亡,就取决于此行。”桓温抵达后,百官夹道叩拜。桓温部署重兵守卫,接待百官,当时有官位声望的人都惊慌失色。王坦之汗流浃背,连手版都拿倒了。只有谢安从容就座,他坐定以后,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在四邻,明公哪里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安置人呀!”桓温笑着说:“正是由于不能不这样做。”于是就命令左右的人让他们撤走,与谢安笑谈良久。
于是就有了谢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千古美谈。
后来谢安官至宰相,一举粉碎了桓温谋朝篡位的野心,尽心辅佐司马氏家族的江山社稷。
不光如此,他还亲自指挥了著名的淝水之战。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
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谢安举贤不避亲,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戍卫北方领土。谢安则自己都督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最终东晋以七万士兵,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案例。
除了政治家和军事家的称号之外,谢安还有一个身份是名士,有一句话叫“真名士,自风流。”论起名士,谢安如果排第二,就没有敢排在第一。
谢安出身名门,誉满天下,形貌昳丽,这些都还是次要的,与他出将入相的能力同样令人仰望的是他的名士风度,他实现了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所有梦想,既能入世“处庙堂之高”,建功立业,匡扶社稷,也能潇洒的出世,“处江湖之远”,超脱世俗之外,寄情于山水之间,琴棋书画诗酒茶。人生收放自如,正如金庸先生说的一样,大闹一场,悄然离去,从此江湖留下无数传说。
千年之后,我们在国学课本里读到了了了几句描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安在时隔多年以后东山再起的原因是谢家在朝的人渐渐的逝去,加上此时的谢家在东晋朝廷影响力大不如前。所以谢家的接班人的培养很快就提上了日程,于是有个他召集小辈内集这样的一件事情。越来越急他高兴,天公作美,就有了天然考题,于是是一个寒冷的雪天,他把家里的小辈们召集在一起,开个文学沙龙。
其他人自是不必说,让他高兴的是个女子淡定从容,颇有林下之风,“未若柳絮因风起”,聪明机敏,倒是次要的,难得的是借风而起的气度,和自视为絮的从善如流。
谢家的风骨还在,未来可期,他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毕竟对于谢安来说,现在朝堂上算计人心,或者是带着谢家子弟跟人战场厮杀都只是使命而不是梦想,他的志趣还在东山的山水之间。
后来李白仗剑走天涯,只为寻找偶像的踪迹,可惜他差了点天时,所以他只能用谢安的才做了个失意的诗人,念念不忘的书写着偶像的传说和自己的不得志。王安石指点宋的江山,又少了地利,所以他有谢安的能,却没了他的度。他没能像谢安一样,淡定从容的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只为史书中留下了些许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