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少年的光荣与梦想

梦想之书!

如果只看书的封面和《红星照耀中国》的书名,大概率你会认为这是一本又红又专、类似于政治课本的书。然而,读完全书以后,我感触最深的几个关键字却是:平实、生动、有激情、有梦想。

有些书真的是天生适合作为政治的助推剂。虽然,正如斯诺对主人公的描述——“整个讨论很明显带有宣传意味,他们一点也不在乎渲染事实。这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些传教的意味,论据经过了精挑细选,只为证明单个论点。但它卓有成效,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简单有力的信念渐渐在这些年轻单纯的头脑中形成,在形式上非常符合逻辑——这也是任何一支征战大军都认为必不可少的信念,能够增加默契,鼓舞勇气,激励部属甘愿为事业而牺牲的精神——我们称这些为‘信仰’”——但本书读来绝不如宣传口号那样单调乏味,正相反,阅读过程中我几乎一直是汗毛倒竖。这种民族觉醒时期里烈火一样昂扬的时代精神真是让人着迷,我于是能很好的理解,为何在当年进步青年辗转传抄此书,把它视若珍宝,怀揣梦想奔赴延安。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多半也会这样做。


光荣之书!

20多岁,一个青春飞扬的年龄,有大好的时间可以挥霍;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就有一位意气风发的20多岁青年写出了轰动世界的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斯诺以他充满热情的笔触,记述了还处于青少年但同时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点一滴,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熠熠生辉的革命理解。

这里面有毛教员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名将大儒,基层干部……构成了传神而又立体的群像,而最让我动容的则是对那些“红小鬼”的描写——质朴无华,但正是这些年轻的作者笔下年轻的政党中的年轻人,释放了无法阻挡的魅力,胜过了无数的政治说教和歌功颂德。那个时代的共产党人,已然成为伟大的传奇。或许他们曾经十分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中闪闪发光,并最终能吸引到更多人加入他们的队伍。

这是人民的队伍,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的胜利,从某个角度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干大事,就要有方法、有组织、有领导、有纲领、有希望,或者按重要性排序,应该倒过来:有希望,有纲领,有领导,有组织,有方法。

 "生命旅程,愿智慧之光照耀一生。"


屠龙少年?

光荣与梦想,是不是只有创业者才会有的状态和心态?

北洋练兵的时候,是中国最朝气蓬勃的军队,1906年的彰德秋操,吓尿了清廷。

蒋中正做黄埔军校校长的时候,经常和学生们一起跑步,学生们也壮怀激烈仰天长啸,生怕不能为中国革命牺牲。

可他们坐江山以后,迅速从屠龙少年变成恶龙。

创业时期的条件太苦了,又有很多竞争对手,要是不拼命恐怕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但是创业成功之后,创始人们功成名就,要享受荣华富贵了,再也没有努力奋斗干事业的雄心。而且一个组织坐了江山,便不再是以前那种好掉头的小船,而是管理中国这艘大船的船长,要应付的事情特别多,内外环境也特别复杂。此消彼长之下,组织的生命力也就到头了。

应了《建国大业》里蒋经国的那句话:激情不再,生命力也就不久长。

所以黄炎培曾经总结历史周期律——“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屈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种周期律。”

中 国 共 产 党是个伟大的政 党,衷心希望它能最终战胜历史周期律。


你可能感兴趣的:(屠龙少年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