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丽梁/梁佐佐
李:一个二维的图形,怎样找到它的中心点?
梁:重心吧。用悬挂法。
李:怎样悬挂?比如怎样具体操作呢?
梁:
李:义务教育里数学学的办法是分割,或者是折叠。
梁:那是不科学的,只能用于规则图形,不具有普遍性。
李:哦哦,那么三维不规则图形呢。
梁:。。。我想想。
李:嗯。
梁:也是同样的道理,悬挂法。
李:那么如果对象是人呢。
梁:也是一样,两个不同位置悬挂,穿过的两条垂线,相交的那点就是重心。
李:其实,我最原始的出发点是,关于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办法是否合理有很大的疑问。
梁:当然,人必须一直保持一个姿势。嗯。
李:那如果要找一个人的思维的重心呢。重力相对的是万有引力吧。那么人的思维的“重心”相对的是什么?
梁:。。。不知道。
李:我想表达的意思,你感受到了吗?
梁:感觉思维重心不合理。
李:相对于具体事物的重心,它的是什么?
梁:这个问题感觉就不合理。
李:哪里?
梁:或者说,不能这么形容。
李:问题在没有得到答案前,都是不合理的。
梁:嗯。
李:因为一个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不是客观存在的?
梁:是的。客观的存在,有着客观的物理规律可以参考。思想上,本身没有规律可循,所以不能用物理的观点去思考。
李:可是大部分的主观存在,都是借助于与客观的关系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吧。不是用物理的观点,物理只是一个代表客观的切入口,在我刚刚的表述时。
梁:嗯。
李:难怪会有世界观和方法论。
梁:物理规律在物体重心中的应用,在于寻找两个平衡,然后再找两个平衡相交的点。
李:嗯。
梁:平衡又来自于始终不变的引力,大概只有这三个要素,你可以对比到思维哲学。
李:这个始终不变是代表了什么。是引力的永恒不变,还是平衡的永恒不变?
梁:来自于。。。
李:引力一直存在,事物却不是一直平衡。
梁:嗯。
李:人存在客观世界中,无时无刻不在受其影响,即便某个人不存在了,客观世界仍然在影响存在的人。
梁:嗯。唯物主义。或者说,这是流行的更科学的哲学。(笑)你可以做做笔记,以后再想。(吻)
李:看待客观世界就该用唯物主义,看待主观世界就该用唯心主义。只坚持一个是不合理。唯物和唯心平衡时,人类大概可以与天同寿了吧。(笑)
梁:→_→不好说。生命本来就是物理世界中极其不可思议的存在,从微观到宏观,都是遵循物理规律。
李:脑袋里很多问题,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反而越来越多,我到底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发现问题呢。
梁:然而生命不是,重在思考问题。(吻)
李:可是你也说了,他是不可思议的存在。
确实。
梁:对。
李:真有趣。
梁:哈哈。
李:所有的问题大概其实就是那几个,或者是那一两个。问题本身存在无限生命力。
梁:水母就是。
李:?
梁:推荐你个电影。
李:好。
梁:超体。
李:怎么那么耳熟。
梁:嗯。水母死不了。(笑)
李:没有生物吃水母吗?
梁:我觉得记忆力丧尸,活得再久也没意义。如果没人吃它。
李:哦。它的存在对你我而言,是个不错的研究对象或者是突破口,对它谈理想是没意义。
梁:嗯。看看电影,会有帮助。
李:会不会是他的生命几万年,战线太长,所以才会有此结论。
梁:T_T
李:就像研究宇宙一样。
梁:哈哈哈。说不定。(笑)
李:如果草有思维,它要研究人,那么它永远研究不了冬天的人。解决的关键是,草本身的进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