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一)

听《非暴力沟通》,理关键内容。

作者在书中写到:“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非暴力沟通也被称作“爱的语言”,是借用圣雄甘地所指暴力消退后自然的爱—即“非暴力”。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它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者构成了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模式。

细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被暴力所充斥?

那么暴力是从哪儿来的呢?就是因为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虽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最终导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它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道德评判: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我们生活中常见有这些评论:

当别人不满足我们的愿望时“真烦人”,“你太小气”。

这样的评论暗藏着我们的价值观和需要,但这样并不公平,即使对方做出让步,也并非心甘情愿的。我们不能将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混为一谈。

进行比较: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我们生活中见过太多的比较,如果你真的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比较吧。比如和明星比样貌给自己添堵,和闺蜜比男友让老公恶心,和邻居家孩子比成功让孩子讨厌你……数不清的“比较”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你看看人家孩子多乖”、“人家孩子是怎么学习的啊,考这么高的分数”等话语都是生活中常说的。

回避责任: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总在说“不得不”和“你让我”。“不管你喜不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你让我伤透了心。”显然,这种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淡化了个人责任。而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藏着威胁,这意味着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比如父母就会威胁孩子:“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老师威胁学生:“你再不写作业,就把家长叫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暴力沟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