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说的是两对哲学概念:“重”与“轻”之间的关系,以及“静”与“躁”之间的关系。

谁在说呢?是韩非引用老子的话在说呢!首先韩非说:“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故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这里,韩非给“重”、“轻”与“静”、“躁”下的定义是:国君如果把国家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叫做“重”;而国君不离开君位,这便叫做“静”。与之相反的当然就是“轻”与“躁”了。韩非接着继续解释道,“重”能左右“轻”;“静”也必然能驾驭“躁”。所以《老子》才说:“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宰呢。

说这些虚头巴脑的轻啊重啊、静啊躁啊的有什么意义呢?有!韩非接下来继续说:“故曰:‘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也。’邦者,人君之辎重也。主父生传其邦,此离其辎重者也,故虽有代、云中之乐,超然已无赵矣。主父,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无势之谓轻,离位之谓躁,是以生幽而死。故曰:‘轻则失臣,躁则失君。’主父之谓也。”这段里,韩非首先说,所谓君子的衣食住行,均离不开所谓的辎重;对应于国君,那么整个国家即就是国君的辎重了。接下来,韩非隆重地推出了赵武灵王的例子。我们知道,赵武灵王在他正值壮年的时候,便很不可思议地、令人费解地把自己的君位传给了他不满十岁的儿子!人们不能不猜测,英武盖世的赵武灵王此举这是在推卸责任、是在卸下自己作为国君的“辎重”。尽管“卸任”之后的赵武灵王有过在代地和云中之地的乐事,但好景不长,于飘飘然间,作为大国之君的赵武灵王即落了个身死国乱的结局。

从上述赵武灵王的经历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国君一旦失去了权势,那就叫做“轻”;国君一旦离开了君位,那便叫做“躁”。正基于此,所以《老子》才说:“轻,就会失去臣下;躁,就会丢掉君位。”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