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

趁着周末把《典籍里的中国》前两集都看完了,先说说第一集《尚书》,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尚书》这个名字最早在看孔子故事的时候有读过,但是记忆已经很模糊了,浅薄的知识量让我对这本书了解真是不多,通过节目才知道,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心怀家国天下的广阔胸襟。伏胜护书、传书、讲书是为了让后世读《书》而知先贤治政之本,读《书》而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书里的观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文化就是这样不绝如缕,薪火相传。

晁错奉旨拜师那一段,感动死我了,伏胜老人喜而落泪,那一刻我以为,他的泪是为一个读书人终被肯定而落,结果老人的一句话“皇帝陛下知道读书的好处,百姓的好生活有望啦!”我的格局还是小了,老人心心念念的依然是家国天下,伏胜的一生从战国到汉朝,战乱纷争,秦朝虽然大一统,但是仅仅14年,这14年间筑长城,击匈奴,焚书坑儒,秦二世昏庸,赵高专权,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起义浩浩荡荡,刘邦项羽纷争不断,汉王朝初年,狡兔死走狗烹,虽然大节奏是休养生息,但是谁不是人人自危。读书!在那个时代,多么的奢侈!读书人!在那个时代,多么的卑微!

我们都知道大禹的故事,当然知道最多的也就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但是大禹的功绩何止在治水,大禹用了13年的时间,用脚丈量九州,走出禹迹,而后定九州,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华夏九州从此而来。华夏自古就是一体!《禹贡》便让人看的热血沸腾。撒贝宁的一句,列祖先贤请受晚辈一拜!在场人士无不动容!

伏胜讲书时把全家舍命护书的事迹,娓娓道来,一生读尚书,护尚书,传尚书,九十余载。将近百年的耄耋老人因为《书》被虫蛀,仅剩28册而伏案痛哭,为书朽,为亲伤,为上古失篇。

《牧誓》,武王伐纣初期,龟相大凶,群臣劝武王不要伐纣,但是何为天意,得民心者顺天意。纣王七十万大军又如何,七十万大军七十条心,武王七万大军一条心。只要我们一条心,有什么是战胜不了。人心向背,德政兴替不仅决定战争的胜负,也决定政权的兴旺,得道多职,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我泱泱大国,自古以来代代相传这种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精神,今天早上和孩子们听的脱口秀是关于新疆的棉花,这种国家大事,我不跟风评价,就用《牧誓》里的台词明志吧,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尚书》历经无数学者先贤薪火相传,生生不息!2000年后的图书馆和2000年后的孩子们一起背诵《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看完节目很久,小儿子又突然大声朗诵起这一段。这,就是传承。伏胜老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当今这盛世,伏胜若知,死亦瞑目。

晚辈在此,拜谢先贤。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