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人类的情感,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词语。
这些都是人们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情绪反应。这些情感划分方式都是不成体系的,也不是成系统的说法。
人类为什么不同于动物?为什么人类有智慧,而动物却没有?有人说,人类有智慧就是因为人类有情感,有丰富而且完备的情感体系。
动物们只有“喜怒”而已。
《黄帝内经》把人类的全部情感,归纳划分为七种——喜怒忧思悲恐惊。人类的一切情感都在这七情之中。七情犹如七个音符——哆来咪发索拉西,五种味道——酸甜咸苦辣,它们分别可以组合成万种歌曲,千种味道,百样情感。
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生死别离等人类情感,都只是七情组合中的、百样情感中的一种或几种。
目前看,人类的情感是独一无二的。人类的情感也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不断生长和萌芽的。
初生之婴儿,犹如百兽,他们是没有什么情感的,充其量只是拥有喜怒二情而已。人生完满的七情状态,是随着年龄、身体的成长不断补充完整的。
一个人18岁发育成熟,身体生长完成,七情也基本生长完成。倘若此时七情有缺,还没有补充完满,那么未来再想补就难了。
我们常常讲“喜怒哀乐”,“喜”、“乐”指的都是七情之一“喜”。“怒”即为七情之“怒”,至于“哀”则属于七情之“悲”的情感,比如悲哀一词。因此“喜怒哀乐”并不是科学的完整的情感理论体系。只有七情才是。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
天地分阴阳,万物也分阴阳,人类情感也可以分成阴阳两面。阴阳共同组成了完整的万物体系。人类的七情体系也是一个完美的体系组合,没有遗漏。因此不仅需要有“喜怒忧思”,也需要有“悲恐惊”。人有七情,才能成为完满的人、完整的人、完美的人、完备的人。但是人们大都喜欢“喜”之情感,不喜欢其他情感。实际上却是缺一不可的。
人类的情感生长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幼儿“喜”,儿童“怒”,少年“忧”,成年“思”,“悲恐惊”则是情感的另一面,或者说是“阴”的一面。拥有前四种情感,已经与正常人无异。其他三种情感不是普通人能轻易承受的,可能也不是给普通人准备的。
有人说,每一个成功的人士,都曾经有过自卑的心里。因为自卑,他们悲伤过、悲痛过、悲苦过、悲哀过,走出来,就成为了人生的赢家。七情之“悲”是为成功人士,有大追求的人准备的。普通人无福消受。
“恐”的情感是很恐怖的,普通人不敢稍微沾染,否则可能整个人都不好了。人吓人,吓死人,自古以来,被吓死的人,比比皆是。恐吓是要不得的,小孩子尤其禁不起恐吓,成年人也很难禁得住恐吓。只有圣者可以面对。因此“恐”是为圣人准备的。克服恐惧,方能得见大智慧!
“惊”,是最高深的情感,历史上,记载的惊的故事不是很多。比如:“惊弓之鸟落于须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就是“惊”的情感故事。普通人是禁不住长期的惊恐与惊吓的。按照《黄帝内经》的划分方法,人分为:凡人、贤人、圣人、神人、真人。也许“惊”的情感就是为神人、真人准备的吧。
人人都在追求七情之首——喜,这是人最初的力量。人们大都喜欢小品、相声、笑话、娱乐、搞笑、八卦、玩耍等等。这些喜好都说明了人们对“喜”的情感不可或缺,但是只有“喜”的人生也是不完整的,可能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人的情感是人成长的密码,不同的人生阶段适合培养不同的人生情感。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一个人的情感、每一个人的七情组合都会有细微的不同。但是基础的七种元素是相同的。就像厨师,同样的菜和调料,不同的厨师,做出的味道,可能千差万别,至少总会有细微的差别。
无情未必真豪杰,多情如何不丈夫。人死留名,豹死留皮。我们已知的那些历史名人,哪一个不是充满感情呢?即使是那些历史罪人,他们的内心又何尝不会充满恐惧呢?
情感是人类智慧的助推器、也是人类智慧的调味料。
知识教育只能决定孩子们未来上哪所学校,掌握多少知识。
情感教育才能决定孩子们将来是成功还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