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子张篇21-23

19.2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 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就像日食和月蚀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看得见;但只要他改正了,黑暗过去,人人都仰望他。”

解读:其实无论是什么人,都不是完美的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做错事。但这并不妨碍他能成为君子、贤人。错误不可怕,只要知错能改,在改成错误的同时让自己不断的增进知识、修为,那这个错误真就是“成功之母”了。而每一位真正的君子,最重要的也是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悬崖勒马、及时止损,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些都能说明知道犯错而及时制止,也是很难得的,更何况能够发现错误马上改正的人,岂不是更难得了。所以,我们不要怕犯错误,只要能承认错误,及时改正就好。就怕那些诚心犯错或者知错不改的,这才是无可救药的。


19.2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译文: 卫国的公孙朝向子贡问道:“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说:“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存在人间。贤能的人掌握了其中重要部分,不贤能的人只记住了细枝末节。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道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从哪儿不能学呢?而且又何必有固定的老师呢?”

解读:子贡完美的回复了公孙朝的问题。我们也知道孔子之所以有如此成就,就是因为孔子非常好学。无论是像老子请教大道,还是像其他人请教一技之长,都体现了他博学、好学的精神。
我们也应该跟孔子一样,要好学、博学。人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老师,处处都是学问知识。这也是孔子所说的“见贤思齐”的意思吧。
学习不是仅在某一处,或某几处,而是方方面面。我们处于信息时代,学习的渠道更多如牛毛,那如何利用好,就要看个人了。就像现在很多家长谈电视色变、谈手机色变,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家长的正确引导。即使是电视剧,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而不是以偏概全,全盘否定。如何掌握,就完全取决于我们自身了。所以对于孩子的引导最重要,养成好学、博学的习惯最重要。


19.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译文: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强些。”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就用围墙作比喻吧,我家围墙只有齐肩高,从墙外可以看到里面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有几仞高,找不到大门走进去,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雄美、房屋的富丽。能够找到大门的人或许太少了。所以叔孙武叔先生那样说,不也是很自然的吗?”

解读:子贡听到叔孙武叔的话,并没有非常生气的找他理论,更没有背后的去回怼他,而是用一种非常委婉的方式,即回怼了叔孙武叔对孔子的不敬,又为孔子正名。
子贡说的话也非常有道理。每一个专业领域的研究者、发现者才是能人,学者,比如达尔文、爱因斯坦、老子、孔子......他们的贡献在于发现了新的事物、新的理论,而这些相对专业的知识,都需要有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
这就好比看比赛,每场竞技比赛都要有解说员进行专业性讲解。像今年的冬奥会,好多项目我们都不了解,而有解说员的解读,至少我们能有个浅层次的了解,不是只是傻看。老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能有人对某一领域进行解说,让更多人知道这个领域,那是不是会激起更多人的喜爱呢,为这一领域的发展也算是贡献一份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3月20日——子张篇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