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弱》案例分析

儿童行为一旦有偏差,必须谋求解决,以免影响个体,也妨碍别人,这是父母师长所该有的共识。问题在于我们的社会,面对这类儿童往往都等到偏差行为严重时,才紧张地东求西问,谋求改善,但为时已晚,最有效且最简单的处理方式莫过于防微杜渐,凡刚形成或出现不久的偏差行为,可采取忽视、不直接作反应的方法来消弱(除)。

两岁的儿子,吃东西自己不动手非让妈妈拿着喂他,中途妈妈不得离开,必须坐在身边守着,否则就立刻跺脚大哭,只要妈妈坐下就马上停止哭泣,很明显他是故意的,只要一哭就会有人给他送到嘴里。这天中午又要妈妈喂饼干,不喂就大声哭,我给他放到桌子上后,我就离开了,哭了一会看到妈妈没来,就开始大声的叫,看妈妈不理他,又开始叫奶奶来喂,奶奶也不理他,最后看着这个方法不管用了,知道自己的哭闹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自己拿着吃了起来。看到他的表现,我们及时给予了鼓励,他自己拿一次,我们就给他一个大拇指,不断地增强下,慢慢的知道自己动手拿东西了。

其实小孩子要比我们想象的聪明的多,他知道自己的哭闹会得到大人的注意,于是哭闹就变成了他的武器,当我们采取不理时,他就会发现自己的武器不管用了,于是就会慢慢改掉这种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消弱》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