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如初见

孩子大学读书的城市离得很远。

大了总是要离开家去外面走走,虽多少有点儿记挂,但“无谓的担心最是没有意义”。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相信她,祝福她,支持她,鼓励她,必得此念神佑!是故,虽远隔千里,却与孩子能够心意相通,感受到相予的气场稳定。

孩子的成长过程我时时反省反思。家长对孩子们的期待殷殷,因此很多人对孩子的成长关切过甚。

当年得知自己有了宝宝的时候,欣喜之余更感到的是责任:我深刻明白:“孩子是上天借我腹赐予我的小伙伴儿,我绝不可有一丝丝凌驾于她之上的特权”!!这种认知让我在陪伴孩子的日子里基本都是基于尊重、信任、商量、探讨、劝诫、支持、勉励的原则;也有过累过烦过忙时的克制忍耐憋气窝火直至冲动发火,但这样的行为,事中我就会当下意识到,而后竭尽全力使劲的把那个发狂冲动暴躁如野马一样的自己一把“拽住”马上软下来散了火气诚恳道歉并紧紧抱住孩子安抚放松她的惊恐不安,之后与孩子客观分析当时的问题并尽可能求同存异达成共识。我很感恩上天实在厚爱给了我一个懂事聪慧的女儿,除了小懒、不太吃苦,除了相对太过于随性不刻意追求少了锐意进取的精神,女儿很省心自律正向。这也更使得我的随缘在孩子教育上的随性。

婴幼童年孩子在姥姥身边可谓散养。但家庭的底蕴在点滴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成长。这使得孩子三观正,能量正,品行正,为人踏实稳重。是故一路走来,除学习不能一直名列前茅,所遇皆得老师肯定。这也是我基于对孩子的认可而对孩子要求比较少的原因;也是更多时候劝勉警诫自己-----莫以已愿强加于女儿之缘由。

希望孩子优秀是每个家长的愿望我也一样。但我常常告诫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所不能,勿苛于女。人们好以成败论英雄,而我只要我女儿心宽安宁就是我的初心!我岂能贪得无厌!

少年时代的我自由散漫、叛逆而且很皮;讨厌烦人冗长的作业,只想抱着诱人的小说乐在其中;想尝试各种没有经历、没有做过的事;喜欢躲在独立的时空做自己天马行空的梦;渴望独步江湖的一往无前。而今虽已近半百,但也曾年轻,少年时代的梦依然记忆犹新,怎可双标不近“童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是只有读书成绩好的人才有出路……这在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感悟极深。此刻猛的想起小时候老妈读过的一段诗: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何必为年龄发愁

只要在秋霜里结好你的果子,

又何必在春华面前害羞。”

明了睿智,简单禅意的短句!

很多时候,家长们对孩子是恃强凌弱了。

凡事有个“理儿”。

的确很多事情当做而不去做或不坚持甚至放弃很可惜,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很多道理很多事儿是需要时间慢慢沉淀积累自然而然产生的,催熟的瓜果好看没味儿就是这么个道理。有的人早熟有的人晚熟,但正常的人大多数相差不了太远,别着急,等一等,谁都不会落下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干净而纯粹,他们未曾经历尘世,当然不知道这世上有那么多的古怪规矩会影响到自己今后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他们对这个世界没有认识,所以有些东西如果来的太突然而他们又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可能会使他们怵头而退缩,就如他们从小学习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大多数男孩和女孩有天生的认知分别,因此学习上对于文理科知识的理解的吸收就有不同,而这并不代表孩子是不努力或脑子笨是蠢的,相反,往往这样的孩子可能会更用功,只是方法不对,或方向不对,这个时候,我觉得做为家长应当俯下身子站在孩子的高度来体察一下此刻孩子的处境;若是可以帮忙,请帮正忙;若是不可以帮到孩子,请相信孩子,等待他,给他时间让他试着消化,或帮他找能帮到他的人;任谁都不喜欢被别人责骂,即使重刑犯人得到别人的认可也会心有触动甚而会有所感化。小时候听广播剧《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小时候和别的小朋友不同,经常做出一些古怪的行为让大家吃惊并断定他是个脑子有问题的笨蛋。终于有一天校长向这个日后影响人类的大科学家下达了勒令退学的通知,爱迪生的妈妈找校长理论,沟通无效,校长仍然是一句话:你的孩子是傻瓜,是永远教不会的。这时候爱迪生的妈妈说了一句话铭刻在我心里:世界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她带走了她的儿子,但留下这句话在我心里生了根,从这句话我得到了更大理解上的延伸:沟通、引导、教化。孩子们的教育正是如此,想一想,多少家庭教育的问题不是因为家长的无知和强权造成的呢?!当问题来了,指不出明确解决的办法而只一味的指责孩子:你好好用脑子想想怎么办!他不用脑子想还用脚趾头想吗?!他要能想得出来用得着没事找你听骂吗?!他现在要的是方向方法提点。这时候很关键:若是你可以,请用正向的态度提示孩子点拨孩子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若是你不会,那明确的告诉孩子你不会或不知道这个问题该如何处置,但你可以帮助孩子找可以帮到他的人。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不会让孩子轻视你,相反他会觉得你是真实的、坦诚的、值得信赖的。这个时候你要提醒孩子一句话:今后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记住了就会做题了。这会提醒孩子今后上课注意听讲,提高课堂吸收。

我就是这样子和女儿相处的。二年级后学期的时候,孩子有时候问的问题很简单,但我的方法却并不能很好的教会孩子,于是我深刻的了解到“教育”二字的重要性,明白老师们备课要把浅显的知识灌输给每个全然懵懂的小朋友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儿,无论我们家长多么高明,要相信术业有专功。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教育孩子的机会,于是有一天我认真的对孩子说:妈妈会解这些问题,但用的方法不是你可以听懂或理解的,而你每次听老师一讲就明白,说明老师的方法很对路,所以老师讲的很重要,你要一字不落的记不来,之后才会解题。或许孩子也是从中体会到娘俩为某些问题的撕扯的确越发的复杂,而显然老师才是她的“救命稻草”,所以从三年级开始,我基本没再关涉她的学习,不过,我这种做法现在想来也有很多弊端,我终究不能解决数学给她的困惑,使她的数学始终短板,好在高考数学成绩121分,还算正常发挥。

出现问题一定是双方共同造成的,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习惯凡事从自身找原因。合作关系的相处中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小时候母亲常说一句话:周总理和什么人都能处好,包括敌人。那时我就想:为什么要和敌对方相处?为了共赢。怎么样可以处好呢?包容,理解,体谅,共情。

孩子是弱小的,空白的,需要包容和引导的。很多时候很多事儿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并不在他们的意料之中。这个时候要慢一点再慢一点儿动气,试着听他说说情况,了解一下他们的想法,切不可直观臆测!有些事儿即使是亲眼看到也可能与自己想的不一样。记得电视剧《李春天的春天》中,宋丹丹和男主就男主与其父过往经年的一段误会或称之为感情纠葛的事情说的一段话,很平直普通却又很有道理,原话记不清了,大致意思是:一个问题的产生一定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有你的一面,有他的一面,也有事实真相的一面。我很认同这一点。立场不同,会有不同的判断。对任何事情都要学会换个角度来看。你不是他,你不知道在你不知道的那些时空对方经历过什么。孩子虽小,但一样情感丰富,一样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去爱孩子吧!他们是我们最亲爱的人。呵护他们的身心健康,成全他们的梦想,包容他们成长路上的不完美!

他们是小花小树,需要的是陪伴和支持;成长路上有风有雨有喜忧,当有幸成为家长的时候就要保持清醒和理智,孩子就是小兽,爱孩子,如初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孩子,如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