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哪些月子陋习,你也在坚持的?

谢娜前段时间在电视上自曝心酸的月子诸事,说坐个月子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原来自己比想象的更加传统。”整个月子,只洗了一次头。

网友们热议起来:

“我坐月子一次都没洗过啊。家里人根本不给洗,难受地好想剃光头了。”

“一个星期只给洗一次澡的,坐个月子比坐牢还难受。”

“前半个月不给下床,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解决,下地那一刻,我感觉像上了天堂一样飘,两腿发抖,没几秒就头晕目眩了。还以为自己没恢复好,不能下床,后来才知道是躺太多导致的。”

“出来产房开始吃,各种大补食品没停过。出了月子我比怀孕时还重了5斤。”

……

多少妈妈提起月子里那些苦不堪言的习俗,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啊。

中国人的月子传统“学问”特别多,以至于对于产妇的“限制”也特别多。

遵循传统是好事,但不合时宜可就会坏了事。

“坐月子”一说为什么只有中国才有?西方国家的产妇生完孩子就可以跟平常一样生活了,而中国产妇却需要关在小屋子里备受“保护”,究竟是什么导致的如此大差异?

其实,西方人的饮食、水土、环境确实造就了她们的体质比东方女性要好。而西方女性没有坐月子一说,是因为她们的产后恢复交由专业的医生进行产褥期调整,比如助产士会帮她们洗澡等等。

西方严谨的产后护理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决定了产妇不需要在一个过度保护的地方呆着等待身体完全恢复。

而中国过去的医疗条件,生活环境都比较差,产妇生完孩子身体虚弱,必然有较高要求地对产妇进行保护,于是:不能碰水、不能吹风、多进补等等的要求形成了经典的“坐月子”习俗。

如今,中国人体质相比起古代而言,已然强健了很多。再加上如今的医疗环境、饮食环境都比过去好了太多太多,传统的月子习俗以及或多或少被误解成为陋习的,自然不符合现在的中国女性。

近年来,在网络上看到好几例产妇在大热天坐月子,因为遵循传统“习俗”进行“捂热”,最终致死的新闻。盲目地遵循传统,不结合科学进行坐月子,最可怕的后果竟然是“夺命”。

究竟哪些坐月子的陋习我们应该摒弃呢?

1、 误区:月子期间不能洗头、洗澡。

科学做法:其实,古代没有淋浴,洗澡如果坐浴的话,会造成细菌感染。而现代我们都采取淋浴,不存在过去的问题。而且古代条件较差,洗澡洗头不容易干,特别冬天容易着凉。而今,我们的浴室有浴霸、房间有暖气,根本无需担心。

相反,在月子里注意个人卫生才是更关键的,保持勤洗头、洗澡、刷牙,都能够有效预防细菌入侵,保证身体健康。当然,在伤口尚未恢复好之前,可以采取擦浴来洗澡。

2、 误区:月子期间必须捂热,绝对不能吹风。

科学做法:捂热,其实是过度保护的做法。只能说在月子期间,由于刚生完孩子的产妇身体较为虚弱,需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所以不能吹风。

但如果坐月子期间天气炎热,不开风扇、不开空调,任由产妇流汗,也是容易造成热量无法排出,形成中暑,同时滋生细菌,不利于产妇身心恢复。

适当的开空调和风扇,让产妇的房间温度下降是有必要的。而产妇则需注意,不要对着风口直吹,也不要突然把温度降的太低,尽可能让室内恒温在一个舒适的温度。

3、 误区:坐月子应该多躺、尽量不下床走动。

科学做法:古代要求产妇月子期间可以不下地劳作,那是因为古代妇女平时都需要下地干农活,月子期间需要得到特别照顾才有这个习俗。

事实上,不下地值得是农田,而非房间地板。产妇需要休息,但也不是完全不起身运动。

现在科学认为,产妇生产完,适当的休息一天左右,就该下床走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身体的各种机能恢复,也有助于产奶。

只是需要避免干重活,提重物,以及久坐、久抱孩子。

4、 误区:出了产房要尽早进补,越多越好。

科学做法:过去为了让产妇尽快恢复身体,产出更多母乳,都会要求及早给产妇进补一些比较油腻的食品。

其实,中国人都知道“虚不受补”。刚出产房的产妇其实身体非常虚弱,如果立刻进行大补,势必身体负担更重,难以吸收导致脂肪囤积,甚至引发燥热,另外也会使恶露难以排出,对身体有害。

正常来说,产妇在前两周尽量吃清淡一些,多喝益母草一类的中草药,帮助恶露排出。切记过于油腻,多荤少素。均衡饮食才更有助于身体吸收充分的营养。适量的中性水果也应该进食,有助于摄入膳食纤维。


传统的“坐月子”更关注产妇的饮食与身体,几乎对产妇心理健康不关注。科学坐月子,除了避免进入误区的“陋习”,更应该关注产妇的身心健康。

找到一种让产妇身心愉悦、轻松快乐的坐月子方式,才能更利于产妇身体恢复,顺利母乳。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有哪些月子陋习,你也在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