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ICU

青青王

2020年2月22日

        昨日进舱,正查着房,10感染病区的组长汪志红教授跑到我们11病区来找到我,焦急地说“王璞,你赶紧过去帮我们看看一个重危病人,病情急转直下,已经汇报给队长周发春主任了, 他叫你过去看看”。我赶紧停下我们组的查房,小跑步赶到患者床旁,见患者已上无创呼吸机机辅助通气,但是氧合上不去,指氧饱和度只有50-55%,唇色紫绀,呼吸窘迫,烦躁不安,呻吟不止。患者是一个81岁的婆婆,有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患者生命极其危险,预后极差,必须尽快插管上机,否则,生的希望就很渺茫了。立即决定“赶紧插管上机”,按医院统一流程,“通知麻醉科气管插管,转监护室”。并把查看结果和处理意见立即反馈给舱外的医疗队长周主任,周主任回复干净利落“好!行!干!”。一会,下级医生就跑来汇报,18楼的监护室床位已满,无法转科。怎么办?怎么办!插管后如无监护病区管理是不太可能后续成功的,真是急死人了。静了几秒钟,想起周主任前几天一直给我们的培训和预警“现在医院统一的监护室已经很饱和,我们得随时做好在自己病区建立临时监护室的准备”。因为我们11病区的组长是我和徐坊,一个搞呼吸,一个搞重症,周主任未雨绸缪,说如果要收治插管上机病人,就收在11病区。于是,我当即决定,插管后直接转我们11病区,建立一个“临时ICU”。

疫情下的电子听诊器

      吩咐护士立刻腾病房、检查房间,找呼吸机调试到功能位,护士弟妹们立马行动起来,一批人去做动员工作,把拟作ICU病房里的病人转移到别的房间,检查房间内设备带是否完好,是否满足有创机械通气,另一批人赶紧到库房,推出呼吸机,链接检查调试等。那边的10病区医生已叫来武汉一院的麻醉科医生,全副武装地等在病房门口准备插管。由于呼吸机是新的型号,所有人都不太熟悉,机器始终有报警,一边场内医生护士共同寻找原因,一边电话联系外舱徐坊教授指点,很快,大家搞定机器,根据病人体重设置好呼吸机参数,机器处于完好功能状态,随时可接气管导管启动呼吸机,这可是生命之机啊!一切准备就绪,医护们迅速把病人连床带人从10病区推到11区的“临时ICU”。麻醉师到了ICU,很温柔地说,“”插管时你们都在门外啊,我们俩在里面就行了”。这也是一场小战场,无声无息,紧张到嗓子眼儿。在这场战“疫”中有人把插管的医生叫做“敢死队”,插管这一过程感染风险极高!此刻听到这样温柔的声音,淡定,温和,有爱,情不自禁望了一眼高大的麻师,原来是个大眼睛的美女麻师!瞬间,有被电到的感觉,谁说美女不能喜欢美女!呵呵。担心插管后呼吸心跳骤停等风险,我们把抢救车推到床旁,打开抢救车的小门,让段敏护士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各种抢救用药的位置。准备好一切的一切,我们安静地退出房间,守候在门外,如有意外,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冲进去,高个子吴彬医生透过门上的玻璃,注视着里面的一切。

插管前再次检查

        很快,麻醉师一招手,做了一个“”OK”动作,医护们马上轻松地鱼尾而进,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有惊无险,第一关插管成功!没有意外!接下来就是牢固气管导管,没有常用的固定胶布,原我科监护室的段敏和张榜翼护士找了一张床单,用剪刀剪成窄窄的布条来固定导管。一切都在无声中进行,检查镇静镇痛药物滴速,观察监测指标,调整参数…医护们各司其职,沉稳有序,婆婆在药物作用下安静休息,人机无对抗,呼吸机正常运转,婆婆的脸色由茄子一般的紫色转为红润,氧饱和度升至95%,病情明显改善。抢救第一步成功,真心高兴!希望婆婆继续好下去!谁说对人好不需要回报?婆婆生命体征平稳就是对我们付出的最大回报,我们需要这个回报,我们特别渴望这个回报!全国三万多医护人员援鄂,不就是需要患者们好转或治愈这个巨大的回报么!

右三漂亮麻师

        其实,昨天真正抢救这个婆婆时已到了我们这一班的下班时间,但,没有任何人号召,几个医生主动留下来,跑前跑后,参与整个抢救过程,非常主动。当时我还在想,要不要请他们留下来帮忙?很快我就决定,我是组长,我一个人留下来就好,毕竟大家这身防护服已穿戴6个多小时,他们查房,看病人,开医嘱,记录,已经很累了,还不要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但,他们都自觉留下来了!感动!感谢!抢救完毕,重症ICU的林时辉医生还要加班完成自己的工作,因为我之前把他抽调出来一小会把我们组的电子交班表添加完善了一些项目,又耽搁了他自己的活儿,直到我离开病房时,他还在加班写自己床位的病程录,走时我特别抱歉地给他说:“谢谢你哟,辛苦了!还帮了我很多忙,让你最后一个下班”。小伙子特别爽朗:“没事的,王老师,应该的”。吴彬,这个高个子帅哥,我特别想为他点个赞,他是我们医院麻醉科的全能选手,参加过我们重医附一院所有ECMO的救治工作。这个患者呼吸机调试时出现漏气的问题也是他找到了关键的原因,其精湛的业务能力可窥一二。而且,在与下一班交班时,一点不着急下班,他特别仔细地交待管道细节、用药要点等,重要事项他还一边交代一边写在纸上,字迹漂亮潇洒,可惜我没拍下来。而接班的神内科医生冯金洲也特别认真,一边聆听,一边记录,还不断地说“慢点慢点”,为了保证接班后高质量地管理病人,他一字一句地记录。我的这些文字记录,一定是枯燥无味的,成为本文鲜味剂的照片是由我们这一班的肿瘤科教授邓红彬有心留下的。这个团队太可爱了! 好爱他们!下班回宾馆路上,渴得两嘴唇粘一块儿,但感觉不到饥饿,走在空旷的街道,阳光特别灿烂,心情特别愉悦。

武汉蓝色天空

    “临时ICU”的建立,收治第一个插管上机病人,算是我们医疗队的一件大事。自从我们医院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的10、11感染病区以来,收治的大部分是重症患者。每一步每一次的抢救成功,就是给了患者生的机会生的希望,也给我们团队的救治工作积累了更加宝贵的经验。为团队,为武汉,继续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临时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