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大学〉学习笔记19》

《金文成〈大学〉学习笔记1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今天是戊戌年辛酉月癸卯日,七月廿九,2018年9月8日星期六。今日白露,是我归巢的日子,窗外一只归巢的鸟,响亮的鸣声如此清亮,饱含喜悦之情。

如果要格尽天下之物,就好像要求一个人学完所有学科并且全部博士毕业一样,所要探究的事物无限,而用于探究的生命有涯,庄子说:“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如果试图用有限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殆矣”,既可以理解为危险,也可以理解为死亡的状态,也就是说,这样不切实际的追求本身已经让这个人处于死亡的状态,我常想,这个说法为什么成立?这是一个演绎的开头部分,往后的推论是一篇人生长卷,描绘的是一个失败者徒劳而困扰是一生。庄子告诫世人,不要如此度过宝贵的一生,不要贪心如此,以至于葬送了生命的价值。

那么,如果获得智慧呢?如何了解世界呢?船山说:“吾之所知者有量,而及其致之也不复拘于量”,我所掌握的知识的有限的,但是,当达到通达之境时,就不再受到数量的拘束。颜渊闻一知十,如果算数学题的话,等于是说格一而致十。子贡闻一知二,等于格一而致二。所以,不是一件一件是“格物”,这是机械的运行原理,这不是人类的学习方法,后面,将学习到朱子对格物致知补上的一段,他写道:“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这是朱子本人体验到的话,我辈学力虽未能至,心向往之可也,这是入道之门。也就是,朱子说,不需要积累所有事物的探究结果,却能够达到知无不至的境界,所以,他说:“知至也,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由此可知,致知的功夫,应当将目标定位为“求尽吾心之全体大用”,不应当错误地定位为格尽天下之物上面。孟子说:“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规矩就是物,这是可以探究的;巧不是物,巧是知,这是不可分析的。巧在规矩之中,所以说"致知在格物",规矩之中无巧,可见,格物和致知是两回事,不可偏废。

格物的功夫,心官和耳目一起发挥作用,其中以学问为主,思辨为辅,所思所辨也是为了学问之事。

致知的功夫不同于格物,只有心官发挥作用,所以思辨为主,学问为辅,所学所问的目的是为了决其思辨之疑。

既然如此,为什么“致知在格物”呢?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耳目是提供给心是作用,并非耳目主宰了心的结果,从而可以替代心的功能而废除心的作用。朱子之后的很多学者,把数字句、辨同异当做学问,以此为致知,只怕小学尚且学之不暇,而况大学呢?

王夫之先生关于格物致知的辨析论文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大学》原文下一节的学习。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大学>》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成〈大学〉学习笔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