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课多文情况的梳理 2021-08-19

 今天,对统编教材中的一课多文的情况进行梳理。统计数据如下:

全套书144课(以2016年发行的为例,每年会有微调),涉及到一课多文本的:七年级上册4课、七年级下册3课、八年级上册6课、八年级下册5课、九年级上册1课、九年级下册5课,共计42课,占全套书的16.67%。

同时,这24课里涉及到古代诗文16课,现代文8课;涉及到国内20篇,外国作品6篇;涉及到教计篇目19课,自读篇目5课;涉及到古代诗歌教学、散文诗教学、古代散文教学、寓言教学、外国诗歌教学、新闻教学、哲理性散文教学、事理性说明文教学、现代诗歌教学、议论性文章教学等涵盖了常见的教学内容。

可见一课多文本课文在整套教材中的数理比重大,教学内容覆盖面的广,因此,一线教学很有必要对此类课文进行研究。

对这24课课文仔细阅读,从课文内部结构和从单元角度来看可以发现一课多文的课文组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1.按文体组文

这一特点,单从课文标题就可以看出,如七上二单元7课《散文诗二首》、22课《寓言四则》,八上一单元二1课《消息二则》、四单元15课《散文二篇》等等。这种按文体组文的特点,可以让老师教学中引导多样化的例文,从中找寻这类文体的特点,让学生在多个文本中发现文体特点具体表现,实现成对这类文体的知识获得。

2.按形式组文

这类课文如八年级上三单元12课《唐诗五首》、六单元《诗词五首》、八年级下册24《唐诗三首》、九年级册三单元12《词四首》、23课《诗词曲五首》等等。像这样从形式角度组文,与按文体组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3.按文本同一出处组文

这类一课多文的课如七上《<世说新语>二则》、八上《<孟子>三章》、八下《<诗经>二则》、《<庄子>二则》、《<礼记>二则》等等。这类组文的课文目的,就不止是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获得,加强语文积累在其中,还更应进行文化渗透了。

4.按文本的相同点组文

不同的课文在相同点上不尽相同。七上《古代诗歌四首》中所选诗歌均运用了写景抒情的手法;七下《短文两首》中的《陋室铭》与《爱莲说》两文的组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八下《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同一作者的事理说明文,作者相同,体裁相同;九下《梅岭三章》同作者同主题同形式的组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一课多文情况的梳理 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