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1

华东师范是全国首个引进言听专业的大学 有个华东师范毕业的研究生读心理学的 直到自己小孩子听力有问题去咨询了很多机构才发现专业的语训老师和聋康请的专家都是他学校的教授和老师 可见有多封闭,其实倒也不是封闭,其实国外这方面研究也没有领先很多。主要是国内滥竽充数的人太多,优秀人才也不愿意进来。一方面是收入低,另一方面职业发展规划缺失。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劣币驱逐良币

对的,这个说法在心理学上也是有支持的,我在学习发展心理学的时候看到过相关的论文报道,就是进行音乐训练的人,这个所谓的音乐训练是要时间保持一定长度的哈,对于听觉的感受能力还有语言的发展都会有重大的推进作用,包括听障儿童。

@上海-之之6个月-助好好结合结合,特别是家庭康复这块,可以尝试一些更科学的方式。

我不是很认同目前的“矫治理念”和康复理念

刚想说我跟她感受一样,是老天爷觉得我们有能力帮助这些孩子,所以把这种宝贝给了我们做孩子呢

不要太过度的相信这些文献,有几个原因,第1个呢,是他的研究的时代都比较早,那个时候的情况跟今天的情况不一样,更何况脑科学和人工耳蜗这些也是在不停的发展的。第2个呢,就是尤其是国内的文献,你不要相信国内的康复界,嗯,有一点点那个什么啊。

老一代的研究者,真正的能读懂英文文献,贴近最新的发展前沿的,其实是很少的。我们大部分是从台湾二手转介过来的。而且一旦你立足在康复研究,它有针对性的同时也有局限性,其实耳蜗和康复,它能接口的学科特别的多,心理学语言学还有就是人机互动,脑科学都是有特别密切联系的,要综合考虑。

对,有真专家,还很多,就是做学问的不大出来说话。[捂脸][捂脸][捂脸]

@游妈你知乎关注一下赵思家,她在英国南安普顿,研究脑科学。后来介绍我认识了李国平博士

@上海-之之6个月-助你要是能啃,又有时间,我建议你去看一下脑与阅读,我最近看了觉得,唉呀,太有启发了,真的是特别有帮助。

就耳蜗而言,国内外的数据我都看了,内容不一致

@耳朵树的妖孽大东家赶快给我牵个线,我真的是最近读了那个书,觉得整个的认知都被掀翻了,特别有帮助,我想跟专家正式了解一下,因为我毕竟看的是翻译的,没有读到英文的原版,而且那本书呢,它是针对拼音文字的,跟我们汉语这种特征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我觉得就是如果能够从汉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他的那种推论。会有很大的不同。

@游妈 我也是追求真相的人,看康复和耳蜗介绍,我只看国外英文版的,国内的我不信也不看,数据都不一样。

@耳朵树的妖孽大东家 你们的耳蜗数据是我唯一搜藏保留的,比较客观。@锦州耳蜗+助听器五岁康康爸爸 耳朵树做的最好的,是“常识普及”

其实也不完全是逻辑性的缺失,比如说之妈刚才说他是学心理学,接触有自闭症儿童的,结果他自己差点抑郁了,我自己是学语言学的,结果我会因为孩子从两个字到四个字完成这种质的跨越的时候差点抑郁了。这是我们在打击面前的应激反应,是一种非理性状态,这个时候没法讲逻辑。

事关自己的孩子嘛,而且很多人是从来不想事的,很多人是一直很顺利的,所以在打击面前的时候就傻掉了。但是还好,有一些人能够找回理性,找回自己的学习方法。而有一些人是因为以前没有接触不了解,本来就被吓住了,这个时候又有一些游医继续来恐吓家长。其实我最愤怒的不是数据不准确,是那些恐吓家长的人。

确实社会上宣传的太少了,大家都了解的很少。

昨天微博热搜说近视是无法治愈的,听力也是,但是大家对近视不会恐惧,哪怕是很深的

这个得看看恐惧的来源是哪里 一方面是近视配了眼镜就几乎没有其他影响 而听力问题涉及到了语言发展和康复问题 比较麻烦 另一方面是来自心理的刻板印象 近视人数众多 大家见怪不怪 而助听器和耳蜗因为人数少 刻板印象就会很深 再加上听力40+分贝就是国家认定的残疾标准 而视力则不是

人,或者所有物种都是残障者,不过是听力残障影响多点,克服时间略长,所以不同比较多而已。

另外我再次强调一下,我觉得近视和听力损失是有区别的!因为你一近视的情况下,戴上眼镜马上就可以看清楚。听力损失的话,即使我们不考虑语言发展的问题,你戴上助听器,有语言基础的话,也许还可以听清楚,但是如果你是需要耳蜗的话,它是有一个人机接口的。人机接口都是需要训练的,所以你很难说它能马上听清楚。因此这个过程跟近视有很大的不同的。

嗯嗯区别就在这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且,我们对听力和视觉的要求其实是深层相似,但是,这种相似度又不被发现,而差异度被人发现的。具体说就是所谓的看清楚,你只要看到轮廓颜色这些就可以了,但你一个不认识字的人,你戴上近视眼镜你也不认识字。可是呢,你能看见颜色啊,但他就会回答看到了。你听清楚这件事情,听到声音了,并不代表你可以用这个听觉了,因为你听到声音,你必须知道听到的是什么。所以听觉的表现或者说作用要求一下子把更高一级的要求展现出来。

还有一个因素,是检查出来的时间。即使是现在对于儿童的视力发展问题排查的已经越来越早了,但是业内的普遍标准都是4岁以后,如果视力仍然在0.5以下才算做弱视,而且这个时候很难判定他是近视还是远视。但是小朋友的听力问题,通常就是在3个月6个月就已经确诊了,而到了5岁4岁这个时候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基础,跟3个月6个月,他的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的基础,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听力问题自然会比视力问题对人的影响大。在社会上的这种区分度也会更多。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个人认为啊,对近视无所谓,但是对听力更在意的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哈哈,崔娜其实我自己就是音乐的受益者。我也一直在找这个理论的支撑。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手风琴,一直考级到了业余七级,因为八级需要视唱,我唱不了歌。我说不好我后来盲听的能力是不是有音乐的推动,但是我成绩开始好起来的时候,确实是从学手风琴开始的。当年手风琴最后一个八度我根本听不到,最后还能考级考过。很感谢那个老师啊,那个老师跟我爸说,也许拉手风琴能治好我的听力,我爸也真信这么玄学的说法,让我一路学了下去,一开始真的很难,不懂啥是节奏,我爹就一点点的教我打拍子,找节奏,后来突然有一天,就明白啥是节奏了,开始了半年就能考一级的经历。学琴也真的挺苦,暑假周末都在练琴,当时觉得我爸可真狠心啊哈哈。。。但是感觉音乐确实促进智力的发展。。。

我当年考级的时候,每次专家点评都有那么一句,不用拉风箱那么用力,他们都不知道我听力不好,我也没说这个,可我不拉那么大力,我自己听不见啊[捂脸]

对对对,口哨或者口琴对于大多数家庭,够够的

口琴的频率是140-2800hz。而且不涉及变音,相对简单稳定的发音。

像阿卡贝拉音乐,唱之前有个“定调”,一般都用口琴定

我做了耳蜗才第一次听到口哨

口哨还能顺便练习下呼吸与发声协调能力

我以前“听”别人吹口哨,就只能看到个口型

阿卡贝拉音乐,这个一定要关注一下,我觉得这个形式会有一些帮助

我碰巧从小会吹口哨,我家孩子对口哨声音特敏感

阿卡贝拉,本质上是口技。所以我觉得这种方式特别适合我们关注一下,各种练习

还有那个“忐忑”。我们会发现到了后期,很多领域都直触本质了

笛子和口哨,相对口琴,有难度

笛子和啸难度都大

所以也就龚琳娜这样的顶级歌后才能触及、创作这样的歌曲

够了,口琴先别管旋律。口琴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定音”

对于不会乐器的人来说,还是自己吹口哨来的方便,旋律好操控[偷笑]

忐忑是个极其厉害的歌曲

口琴只要会吹吸就好。口哨多难啊

因为弦乐需要自己定音,听都听不准,怎么自己定音

@北京-美国纽约州-崔娜-双模 哪些比较适合听障宝宝呢

@锦州耳蜗+助听器五岁康康爸爸 东家说了 定音类的

我家孩子中度听损,我发现她晚上摘下助听器后听说人说话变得没以前不戴助听器时敏感了(只是不戴助听器时,戴上以后效果很好),是因为从清晰到不清晰不适应了吗?北京-小学生-助听器 这个倒不是这个原因。而是戴上之后,对声音的要求高了,摘了之后会有明显对比

@北京-小学生-助听器 我觉得是因为她适应了清晰的声音,再回到不清晰的时候,她自己会不适应了,毕竟现在大多数时间她听得都是清楚的时候

我习惯有耳蜗带来的清晰度加成了,只戴助听器,会降低这个清晰度,反而不适应了。

@山东-宁宁-2岁助听器 就京东上卖20多块那种入门级口琴就好

24孔的C.调,入门级大概就是20多块钱

演奏级的也不贵,声音很干净,100多

最好买回声口琴,这个声音更好听一些

图片发自App

国光这个算是高端品牌了,才49

我个人觉得在语言学习阶段,钢琴不太合适,倾听确实是解决了,但一般气息问题不好解决。采用口琴和竖笛的方式,倾听和气息问题一举两得,还能让孩子掌握到气息带来的高低强弱的音调差异,最典型的可以区分C.D调的不同,这种感觉找准了,语言那玩意儿迟早攻关。大东家,你的钢琴可以从名单里头划掉了[机智][机智][机智][机智]不合适啊它[机智]

不过我终于想起我当时选钢琴不选口琴的原因了,分享下,唱唱反调

这个是我咨询了民大声乐老师和我山艺长号专业副教授同学得出的结论:所有需要用气的乐器和声乐都不应该在9岁之前学习

因为孩子的肺部发育不够,承受用气的乐器,比如黑管、长号这些,会有损伤,压力太大。

反正我同学和毛老师分别明确说明长号、圆号、黑管、萨克斯这些都不太适合

正式声乐学习也不适合

我可不可以在这里顺带普及一下弹奏乐器……弹奏乐器,古筝和琵琶,最佳学习年龄是五岁[害羞]原因也是因为孩子的指关节发育问题

当时我了解的情况是钢琴和小提琴是最适合的,但是小提前有两点:第一,手感需要狂练,练习量大,出曲子慢。第二,小提琴的音准需要自己找,对听障孩子有点难

@游妈 小提琴我觉得很不适合听损孩子学 音准太难找了

@游妈 长号,小号,圆号,本来也不能建议哈哈哈。这个我都是高中才学的。


这个对气息要求太高了。


大东家说口琴这个,其实对气息也有要求,只是不高。另外咱们可不是让孩子现在学口琴哈,而是家长学一下,去观察孩子的聆听反应

正好频率是在语言主要频率内

是的,口琴目前不被认为是学乐器但我觉得口琴是最好的乐器,便携,轻松入门,便宜,好听

游妈说听听昨天那个四要素的课,自己对照孩子发音,然后玩玩游戏,推孩子一把

咱们买入门级的标准口琴就好,24孔的,20多块钱的那种就好

先评估一下听。说这个不要太着急。


我发现康复机构也有这方面焦虑,比如2岁多孩子发音不对,就愣往回纠正。其实必要性不大。但老师们说家长不理解。


我发现康复机构也有这方面焦虑,比如2岁多孩子发音不对,就愣往回纠正。其实必要性不大。但老师们说家长不理解。

@天津 城城妈妈 2岁 双助外星语也没事。不说话,才是事。

游妈说孩子开始模仿就是好事1

@欣 电子琴,家里有就用,没有就算了。电子琴的频率也可以定音,相对准确

@天津 城城妈妈 2岁 双助 才俩月呀,那就更正常了,基本上确定你家孩是个外向表达欲望强烈的了。知道模仿,绝对是好事。他应该就是我课里说的四要素搭配正忙活着呢。你得给人家时间学习和掌握

@福建-耳朵-22-双模 你输入,金蝶回声口琴。这六个字对应的就是那个样子的。从28到48不等。

人的语言频率是250-8000,不平均。主要集中在2600以下的发声范围,2600以上的音声带不震动,而是气息声。

助听器目前大部分是几十到8000hz。常说的林氏六音对汉语不够,其实还是要更多声音。

此外就是语调语气,汉语和英语还是有差异的

再比如:为什么一个孩子在不同机构测出来不一样?操作误差,判断误差,还有一个就是:设备误差

声学设备要校准,一次是2500元,但很多机构不想花这个钱去校准

操作误差,比如声场设置问题,流程问题。


判断误差,一个孩子的反应是真的还是假的?记录数据要求有重复性才能记录,那么没有重复性的是不是一定是不准的?肯定不

是呀

所以,这些知识根本不复杂,每个人都能学。只要初中高中物理生物及格,这样的问题,很简单的

上海的融合教育在国内做的算是挺好的,但是其实各方面的支持做的都不够好(虽然班级人数多是现实情况吧)而且其实很多学校能够做得很好一些

@上海-天籁之音-井兮 启英当年是全国首家试点,真的很棒!看看芒果妹纸就知道了,融合教育带来的影响

之前去启英幼儿园采过实验数据,觉得里面小孩子都很欢乐

@海南·海洋·双助  芒果听力这么差  说话很不错呀~启英是怎么教的当时?

@孟晓捷-西安-助 就是咱们说的聋建合一,把听障宝宝放到健全孩子当中去学习。

@孟晓捷-西安-助 康复中心结合幼教,双管齐下,就是酱紫

启英是个聋健合一的幼儿园,个训和聋康用的一样,也是AVT听觉口语法。但是和聋康不同的是大班教学把听障儿童孩子放入正常班级学习。

对的,实际上,更能让我们的听障宝宝无缝对接融入社会群体,这就是它的魄力所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