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讲:“早清明,晚寒食”,清明祭祖有啥讲究?

古人常讲:“早清明,晚寒食”,清明祭祖有啥讲究?

“死者为大”向来都是国人所遵循的准则,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后人都会在祖先的祭日或者是特定的日子去拜祭祖先。

常见的祭拜祖先的时间便是清明、寒食、大年初二,其中以清明节的祭祀活动最为隆重。

关于清明祭祖的时间段,民间也有很多相关的传说,比如最常听见的这句“早清明,晚寒食”。

意思就是说清明节祭祖的时间可以提前,不能延后,而寒食节祭祖的时间则应该延后,而不能提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讲究呢?届时需注意什么?

一、“早清明,晚寒食”

寒食节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并且它和清明节离得很近,所以很多时候人们都将清明节和寒食节放到一起来过,而2021年的寒食节是4月3日。

寒食节是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的前1-2天。古人在寒食节这一天禁烟火,并且只能吃冷食。

关于寒食节的来历史籍有相关的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躲避战乱而流亡到其他国家,这一走便是19年时间。

当时他身边有一个名为介子推的大臣,始终追随他身边不离不弃。后来重耳重新掌握大权,希望介子推能够帮助他治理江山社稷。

可是此时的介子推早已经无心功名,便带着自己生病的母亲隐居深山。重耳为了让介子推出来见自己,便下令身边的人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心意已决,宁愿葬身于火海之中也不愿出山。

后来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便下令人们在寒食节这一天禁烟火,且只能吃寒食。寒食节逐渐成为忠诚、廉洁的代名词,并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而清明节和寒食节相差不远,后人们为了方便,逐渐将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同时也为了方便后人祭祖,所以就有了“早清明,晚寒食”的说法。

寒食节祭祖延后一天,清明节祭祖提前一天,便刚好能够将两个节日的习俗重合在一起。

二、清明节祭祖的讲究

提前准备黑、灰色服装:这其实很好理解,就像是去参加别人的葬礼一样,一方面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另一方面出于对死者家属的尊重,出席葬礼的时候不能穿过于艳丽的服装。

现在一些年轻人的衣服都是花里胡哨的模样,这样的服装其实无论在什么样的正式场合都不太适合。

因此清明节祭祖的时候,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应该身着黑或者灰色的服装,若是实在没有这两种颜色的衣服,白色以及其他一些浅色但是不张扬的服装也可以作为替代品。

提前准备所有祭祀所需要的物品:清明节祭祀的时候需要准备很多物品,常见的有纸钱、金元宝、鞭炮、白烛等等。

还有的地区会准备水果和糖果之类的食物,其实准备的物品还是要根据当地的风俗决定,并非所有地区都是统一的标准。

但是现在各地都提倡文明祭祖,应该尽量避免明火以免带来安全隐患,这一点也应该成为大家考虑的方向。

提前准备相关的供品:这里所说的供品就是指食物,比如糖果、糕点、水果、烟酒等等。这也可以根据逝者生前的喜好来准备,毕竟每个人喜欢的食物都大不相同。

并且供品的数量最好是三盘,在祭祀之前提前摆放整齐,到时候便能够直接使用。很多地区祭拜祖先之后,都会将酒水沿着墓碑前面倒掉,这便算是给祖先敬酒。

清明节祭祖是我国流传上千年的习俗,现如今人们也有好好遵守。以前人们祭祖的时候都会焚烧大量纸钱,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这无疑是致命的危害。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倡挂纸,即不使用明火焚烧纸钱。无论如何,清明祭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以免引发火灾。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人常讲:“早清明,晚寒食”,清明祭祖有啥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