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之我见

      今天读书内容为《重读陶行知》——“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给我启发最大的是关于学生的自主管理。

开学前两天,关于班级管理做的第一项工作是组建新的家委会,紧接着要跟上的就是成立新的班委会,并且让全班同学自主认领班级岗位。当我阅读完这篇文章后,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就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与感受。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自治是学生团结起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的手续。”“有的时候,我们为学生做的事体越多,越是害学生。因为为人,随便怎样精细周密总不如人之自为。”这里提出的观点就是自治与自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这样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大家们的观点被李镇西老师用于自己的教育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自我诊断

对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我早已熟知,但班级管理仍有很多上升空间,其原因何在?

1.仅仅是观念

李镇西老师这样写道:“‘学生是集体的主人’不再只是一种观念,而成为一种班级制度。”在日常的教育当中,我听过很多讲座,看过很多书籍,班级管理的方法与技术不可谓不少。而且,也提升了自己的管理理念,但是却仅仅停留在形成一种观念上,而没有真正有效落实。刚刚听完、看完时激情澎湃,在班级中也曾做过浅层尝试,没过几天就被现实打败。由于缺乏深入地理解,不能克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就不能坚持。当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打通时,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改变,班级管理现状依然堪忧。

2.仅仅是口号

学习了那么多先进的理念,当我进行班级管理时,就可以对内(学生)宣称“我们采取的是民主管理,大家一起来制定班规,一起管理班级,我们都是班级的小主人。”;对外(如参加班主任的各类比赛)把自己“优秀”的民主、科学管理经验进行分享展示。殊不知,只是在穿新鞋、走老路。美其名曰“民主管理”,华丽的外衣下实控人依然是班主任,依然是我一言堂。

二、为什么让学生自主管理这么难?

这都是因为班主任的短视行为导致。就如在家里指导孩子洗碗。孩子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做起,家长就要有120%的耐心。一点一滴地教,耐心细致,不怕麻烦。先洗什么,再洗什么?怎么使用洗洁精?怎么冲洗干净?怎么摆放碗筷?怎么清洁水池?各种问题要逐一想到、说到,努力让孩子做到。并且慢慢让他们自己摸索经验。不怕他们洗不干净,不怕他们摔了碗碟。更重要的是不怕家长自己劳心费力。因为起初教孩子洗碗,可能会比自己亲自干还要辛苦。但如果坚持指导,经历帮、扶、放的过程,一定会越来越省劲儿,家长就能逐渐从洗碗的家务中完全脱离出来。班级管理工作也是这样的道理。很多老师对学生没有耐心,不相信孩子,不愿也不敢放手。这样短期内似乎是省力的,但长期来看,对孩子的成长以及班级的发展都非常不利。很多时候,到中高年级会导致班级特别难管理的窘境。

三、应该怎么做?

新学期,新气象。这是我进行自主管理、自治教育的很好契机。我觉得,班级管理应该遵从的发展历程是:人治—法治—自制。

人治:主要是班主任进行管理,学生缺乏自主权。

法治:“自己所立之法,大于他人所立之法;大家共同所立之法的力量,大于一人独断的法。”(陶行知)根据集体制定的班规,各司其职。形成一种自我管理的模式,也就是自治。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更高位的管理模式呢?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也很认同建立规则。他认为学生应“知道规则、接受规则、愿意身体力行”。但雷夫又这样说道:“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景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要在教导他们了解规则之余把眼光放远,不受教室墙上的班规所限。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时规则根本就是错的。”“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

如果学生有自己的行为准则,那就是另一番景象:如,当学生下楼梯自觉靠右行时,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许,也不是因为有班规、校规的约束所以要遵守、怕惩罚,而仅仅是因为这是对的,因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就是一种“自制”的境界吧。

在班级管理当中,还有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和模糊管理。这与学生年级的高低有关系。比如,低年级适合精细化管理,高年级适合模糊管理,否则班主任处处事无巨细,学生会被管“死”,班级毫无生气;这也与班主任的风格有关。有的老师就是工作细致、全面,有的则不然,但同样效果好。比如,薛瑞萍老师就很少制定繁杂的班规,而是只抓住一个点,那就是用阅读来引领班级成长。在书香浸润的环境中,学生们个个充满静气,彬彬有礼,班级不并难管理,学生成绩也很优秀。还有的班主任采取的是“无为而治”。

总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让班级建设更加科学更加民主,不仅仅意味着一种管理方式的改进,而且关键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更新。”李镇西老师如是说。陈旧的班级管理模式应该摒弃,对我来说,要采取的就是“法治”管理,从而形成学生自治。阅读了本章内容,我更加坚定了这样的想法。

付海亮老师的一句话让给我很大触动——有“用”才“有用”。对一线教师来说,读书的价值就在于此。新的“征程”,我要先从“用起来”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班级管理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