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历史:从生嚼到磨成粉末,是他使我们能喝到今天的茶

文/梓菲栩

图片/网络

转自公众号:「新视重重」

古语有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虽然排到最后,但从影响力来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神农尝百草后发现茶叶的传说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故事就是神农这个人什么都爱尝,有一天不幸中了72种毒,快要一命呜呼之时他靠在一棵树的旁边,忽然一滴甘露从叶尖滑落,正好滴到他的嘴上。清醒过后发现这种树叶居然有解毒的奇效,后来将它命名为茶。

这就是我与人类首次相遇的故事,但传说终究是传说,我并不认为神农是一个人,而可能是一群人。在上古时代的中国,一个人能活到30岁左右就已经是奇迹,中了72种毒之后还不死,这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而且自然界也存在不少有毒的东西,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来说这样一个爱作死的人根本就活不了多久,所以我认为发现茶的过程就是一群爱作死的人用生命代价试出来的。如果没有他们的前仆后继,或许根本就没有被人发现的机会。自此以后,我走进了人类的生活。

这只是一个猜想,不一定正确。但相比起那些经常被人觉得是理所当然的神话故事,还是多一份好奇心去看待世界比较好。

最开始我是被人生嚼吸取茶汁,听起来就已经闻到一股浓浓的草腥味,后来发展到用开水煮或者以鲜叶入菜,想不到那时候的人口味这么特别,这是什么味道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也就是说那个时代我不单单是饮品而且还是菜肴。

到了秦汉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将我捣碎压成饼状,再加以烘干或者晒干存放,饮用时在茶饼中取一小块注入开水并加以葱姜橘子调味,现在听上去绝对是100%的黑暗饮料,但当时却是待客的佳品,不敢想象这会是什么样的味道……虽然我被弄得粉身碎骨,但也带来了一个好处就是便于保存,于是我开始在华夏大地中广泛传播,再痛苦也是值得的。

唐宋时期,虽然也是茶饼,但制作过程变得极其复杂。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现在很流行的日式抹茶其源头就是来自于隋唐。

为改善茶叶的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虽然与现代主张的纯天然的泡茶方法大相径庭,但口味已经得到很大地提升,茶文化成为了文人雅士的象征,不单只在本土流行,而且还传播到周边的国家。

最后要我提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穷人出身的他最看不惯那种太过于奢靡浮夸的生活。登基之后下令废除了制作繁琐的抹茶,改为用嫩叶制成的芽茶,也就是今天冲泡所用的茶叶。我也由此经历了上千年的“粉身碎骨”,到明朝以后终于可以留有“全尸”。

人们常说,喝茶要用正宗的喝法,其实所谓的正宗只是相对于时间来说。要是穿越回去唐朝,现代人的喝茶方式无疑是一个“大老粗”,要是唐朝人来到现代喝抹茶,给人的感觉就是“很会装”。

“正宗”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没必要争得头破血流。将观察事物的眼光调远一点,会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将来喝茶的方式会变成怎样?天知道!这跟我有何关系?我只知道我是茶叶,我将继续为中华文化代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茶历史:从生嚼到磨成粉末,是他使我们能喝到今天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