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直觉的我们

最近一直在读《快与慢》这本书,是关于大量人脑思维方式的书籍,里面讲了不少关于直觉脑和理性脑之间的关系,记忆的提取难度决定了很多方面的结论,这里面包括锚定机理、启发法生成等一系列不断形成的条件。摘抄几段看一下:

“所有受试者都充分了解了整个过程那些只听到其中一方辩词的受试者能够很轻松地为另一方写出辩词。然而,片面的证据陈述对判断有着重大影响。另外,只掌握一方证据的受试者比掌握了双方证据的受试者更有自信。这正说明人们根据已有信息勾勒出的故事的连贯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一个好故事最重要的是信息的前后一致性,而不是其完整性。的确,你常会发现:知道得很少反而可以把已知的所有事物都囊括进连贯的思维模式中。”

这个观点非常典型,我经常会因为很多事情扩展度过大而放弃阅读和思考,很明显这是无法接受思维不连贯不一致的情况所导致的,知道得越少反而越自信就更能够解释一致性的思维似乎会增强个人的自信属性,很可怕的思维模式

“如果在这个句子之前有“他们沿着这条河缓缓地漂向下游”这样一句话,你就会想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场景。当你一直在想河流的问题时,“bank”(这个单词有“岸边”和“银行”两个意思)这个单词就与钱没什么联系了。在没有清晰情境的情况下,系统1会自行建立一个可能的情境。我们知道这是系统1判断的结果,因为你井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了选择,也没有意识到还可能有别的解释。除非你最近一直在乘独木舟,否则你去银行所用的时间肯定要比在河里漂流的时间多,所以你才会根据最近所经历的事化解了“bank”一词的误解。当我们对答案不确定时,系统1就根据过往经历去賭一个答案。这种下赌的规则是明智的:最近发生的事及当前情境是作抉择时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脑中没有闪现出任何最近发生的事,那更为遥远的记忆便会呈现出来。你最早、记忆最为深刻的经历一定是唱英文字母歌,这首歌的开头一定是“ABC”,而不是“A13c””这就是典型的无意识脑补和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走在直觉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