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苏立文《中国艺术史》导读

只在此山中

          ——《中国艺术史》导读

【作者信息】

[英]迈克尔·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1916—2013),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荣誉退休院士,曾在伦敦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研究,1940年代来到中国,与中国多位现当代艺术节交流探讨中国艺术,毕生专注于中国艺术的研究与传播,成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艺术群体中的引领者与国际权威。

徐坚,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曾担任美国巴德学院访问助理教授及法国高等人文和社会科学基金会爱马仕学人。

 

【内容导读】

这是一本西方学者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精神的著作。中西艺术思想的发展道路决然不同,故而为西方人理解中国的艺术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尤其是中国的山水画和书法两种。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水墨山水画总体上构图相当、色调相近、线条相似,实在难于区分哪一幅是真正的上乘之作,至于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更是莫名其妙。西方人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有着如此巨大的鸿沟,而当今青年对于这些传统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苏立文的这本《中国艺术史》,恰好为众多对传统艺术理解不多的当代青年提供了亲切的媒介。

本书在规制上实属于“简史”一类。当然,这不是贬低本书的价值,正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自序》中所言:“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作者为了使西方读者把握中国人自身对于历史的感觉,沿用传统的朝代框架介绍中国艺术的发展,每一章都简明扼要地介绍社会状态与思想背景,然后才分别讲述建筑、书法、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作品的发展历程。在结构上,王朝变迁是一条历史线索,中国历史上的哲学思想发展又是一条线索,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还是一条线索。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本书前后内容的对照补充关系。例如,作者在介绍两汉陶艺时,在“越窑壶”中看出宋代青瓷的渊源,在清初弘仁的《秋来图》看到黄宾虹的传承,在王徽之那里联想到管夫人、郑板桥等人画竹等等。

苏立文有其西方学人的特质,他研究中国的艺术作品,首先要打通中西思维的隔阂,然后才能进入中国艺术精神的情境,所以他在本书中多次进行了中西艺术思想的比较,既有利于西人把握中国的艺术特点,也有利于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跳出“只在此山中”的局限。面对失去了时间感的水墨山水,苏立文把文人灵活运用毛笔中锋、侧锋的动态过程与钢琴演奏家倾注激情和力量来表现个性进行类比,为我们揭示了文人借程式化的水墨笔触表现思想的用意。面对文人画中过于宁静、庄严的气氛,苏立文用生动的叙事使人融入其中,他说:“我们看到一段《雪霁江行图》上的苍茫景象,会情不自禁地打起寒颤,领略到在冬天华北江河中行舟的生动情景。”面对石谿用“干枯而短促的线条表现出一种游移不定、跌跌撞撞的风格”,苏立文联想到塞尚作品中“拒绝与观者妥协,体现出画家独立的人格魅力”的特点。

这本《中国艺术史》的主题相对较为宽泛,这样虽不能对某一专题进行过于深入的论证,但可以表达出“独自在群山溪流边徜徉时那种快乐!”因此,本书有一种随行随思的便利,作者对中国艺术的感悟往往灵光一现,有对六朝画家强调的“气韵生动”所表达的“画家本身灵感迸发的状态”有所阐发;有对宋代建筑“将结构的宏大和细节的精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有所体悟;有对辽、金佛像雕刻表现出“以肉体的苦难为代价,换取了精神上的安宁和胜利”有所发现;有对清代石涛《桃园图卷》“形式和色彩都非常鲜艳,精神轻快,无穷无尽的创意与智慧洋溢与画面中”有所感受。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要随时保持艺术的敏感状态,才能对作者精心布置的高潮部分有所感触。

线条是中国艺术最具表现力的语言,作者留意到了中锋、侧锋用笔对于中国艺术的重要性,故而在分析人物、山石、竹木、飞檐、瓷器等艺术品时,作者把线条的冷峻、圆润等特点与作者学养性格联系起来。在描述艺术品与不同朝代的艺术精神时,可见作者深谙中国美学在概念上比较模糊的特点,大胆地融入自己对艺术形式、作者性格、时代哲学的理解,作出逻辑性的评价。话虽如此,可作者毕竟不是地道的中国美学研究者,对比宗白华《美学散步》、李泽厚《美的历程》与朱良志《南画十六观》等著作,要思考苏立文能解读《世说新语》中人物行为的政治内涵与人性价值,是否也能体会这些人身上所表现的诗人气质;要思考苏立文可以分析出董源《潇湘图》所采用的破墨法和淡化轮廓的技巧,是否也能领会庄子与禅宗思想、家国忧思在文人精神世界中的作用;要思考苏立文能够从《溪山行旅图》中解读出置身山水、感受山峰生命与流水活力的妙处,是否也能获得古代文人“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诗意境界。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存有一颗诗心,要对中国艺术有一定的接触,才能有发现其价值并有所领悟能力。除此,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本书插图标注的信息,这些艺术精品为欧美名人收藏,有难以言说的感触,须自行领会。

广东广雅中学温景祥

【阅读分享】

苏立文的这本《中国艺术史》用一种特殊的结构讲述了中国艺术发展的思想内容与艺术评说,文字亲切可感。在宏观上,他按历史时间序列,把政治、社会等作为艺术发展的情境,讨论了书法、绘画、建筑、雕塑、陶瓷、漆器等在内的艺术形式。他打破了中西艺术思维的差异与隔阂,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独特而亲切的新视野,同时让我感受到中西艺术在根本精神上的殊途同归。他的描绘叙述既注重对中国历史的整体把握,又强调从艺术本身去理解艺术,细节之处让人回味无穷。

广东广雅中学陈舒瑶

【图书基本信息】

《中国艺术史》,[英]迈克尔·苏立文著,徐坚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版。

你可能感兴趣的:(迈克尔·苏立文《中国艺术史》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