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丫头昨晚给我打来第1001个爱情哭诉电话。
她和男友相识于大学,今年是他们在一起的第三个年头。
在外人眼里,他们是恩爱的情侣,可据我所知,这段感情中,丫头流过的泪比笑容要多得多。
有次丫头痛经受不了,打电话给男友想让他买药,男友却说和朋友约好玩游戏,让丫头多喝热水躺躺就好,她只能自己忍痛下楼买药吃。
假期飞男友所在的城市,想好好享受二人时光,可男友答应帮公司女员工而自愿加班,让她自己一个人好好逛逛,丫头虽伤心又不理解,可也点头说好。
大家都夸丫头成熟懂事识大体,只是没人知道,这份表现的背后,隐藏了她多少辛酸的泪水。
她男友就像一只不知满足的野兽,不断地索求,却吝于给予。
丫头每次哭得和泪人一样,却为了让对方开心,屡屡点头应允,不停歇地付出。
这究竟是爱,还是受罪,就不得而知了。
我只知道,真正爱你的人,舍不得你伤,舍不得你苦,舍不得你受任何委屈。
如果一段关系中,徒留一个人费尽心思努力迎合,另一个人冷眼旁观,悠然自得地享受。
那这种讨好者的单方面付出,怕是注定无法迎来幸福结局。
2
在《奇葩大会》上,“天才作家”蒋方舟,自曝自己曾是讨好型人格的人。
“我因为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了,而成了一个谄媚的人。”她甚至提到,“我从没有和任何一个人,产生过‘真实’的关系。”
所谓真实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大概就是在与对方交往的过程中,不因喜欢而没了自我,能真实做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可现实生活中,能随意做自己的人并不常见。
尤其在爱情中,讨好对方而爱得卑微的人,不在少数。
因为喜欢,所以害怕失去。因为在乎,所以全力付出。
讨好者的爱情,就像飞蛾扑火一般,奋不顾身地将全身心投入,明知结局有可能会受伤,会失望。
可似乎只要听得见对方那一句“我爱你”,便可以不管不顾,为爱燃尽自我。
可是啊,你这份爱感动了天,感动了地,感动了自己,但并没有感动到你爱的那个他。
3
之前有一期《爱情保卫战》,说的是暖男备胎逆袭追到女神的故事。
本该是八竿子打不着一块的人,只因为在女神人生最失意黯然的时候,默默送上了所有的温暖和关怀,陪伴她走出了人生低谷,两人便建立了恋爱关系。
可男生想要的生活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女神想要的生活是光鲜体面有架子。
为了迁就女友,看自己不喜欢的电影,不小心睡着会被嘲讽思想太low。专研菜谱学做饭整理家务,女友直骂他没志气,不像男人。
男生费尽心思的讨好,在女友眼里就像是个笑话。
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全部围绕着对方转,仰视着对方而活,却不明白为什么女友还是皱着眉,满脸的不中意。
爱情就像涂磊所说:“踮起脚尖爱一个人,是很不现实的。”
爱你的人就怕给你的不够多,不爱你的人,你给的再多也嫌多余。
一味委曲求全,用低到尘埃里的姿态,去讨好去为对方做改变,试图在尘埃中开出一朵花来,结果往往都是,此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要知道,真正爱你的人,在你摆出讨好姿态去爱时会心疼,会竭尽所能给你同样的回馈和对等的爱。
4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印象中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女主松子就是典型的爱情中的讨好者。
她一生渴求被爱,却从没得到过谁全心全意的爱,唯有不停地被抛弃。
想要赢得作家的心,甘愿被逼当土耳其浴小姐,结果对方弃她而去;
爱上有妇之夫,每周悄悄相聚也欣然接受,可对方还是选择了原配;
与混混相恋,被打骂也甘之如饴,生怕对方不满,甚至发出感慨:
“不只东京,只要能和他在一起,即使是到世界的尽头,我相信也可以生存下去。我甚至认为或许自己现在是幸福的。”
只是最后一如既往的以惨败收场。
归根究底,一个连自己都没有办法好好爱的人,谈何被人宠爱呢?
自己在心里凿了一个大洞,希望靠满足别人获得的好感来填满,那这份空洞是永远也无法填平的。
5
有心理学家指出,这种讨好型人格,是潜在的不健康的行为模式。
在爱情里,习惯性地讨好,一方面是害怕被拒绝,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对失望的恐惧。
“如果我没有尽我所能去让他们开心,他们就会离开我,也不会再爱我了”,在这种感受支配下的人,只在意对方的感受,忽视自己内心真实想法。
活成爱人心中完美的样子,并以此来定义自己。
讨好爱情的人,常常都忘了一件简单的事:爱情是需要两个人的齐头并进,而不是一个人亦步亦趋,踩着另一个人的脚步前进。
正如詹迪·尼尔森说过的一段话:
最适合的伴侣,就好像走进一座你曾经住过的房子里——你认识那些家具,认识墙上的画,架上的书,抽屉里的东西:如果在这个房子里你陷入黑暗,你也仍然能够自如地四处行走。
最美好的爱情,我想应该是双方都放纵自如的。
对方能懂自己的欲言又止,理解并包容每一句话背后的心情。可以分享一切,一起享受一切,而不是一段你追我赶的,令人疲惫的追逐。
在这段关系中,不需要你强颜欢笑,不需要你特地伪装,你的缺点在对方眼里都会变成闪光点,不用掩藏自己的缺陷,做最真实的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