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流放时期的苏东坡

      一个成功的人影响力巨大。

      一个文人,而且他还是还同时一个放荡不羁的官,他的影响力能够有多巨大?我确实认为这一章非常能够阐述清楚这一个观点。苏东坡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写了无数的文章与诗歌,在多地与民为友,帮百姓修水利、谋幸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功绩在全国上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今他被流放了,被流放到岭南,百姓包括各城的太守却丝毫没有降低他们迎接甚至说是款待苏东坡的热情。从章中的种种细节足以看出他的影响力,所有临近的太守官员什么的,都趁他在流放时期这一绝佳的机会与他相结交。如果说以前他出名,做着一名大官的时候,其他的人尽全力与他相结交只是pyfs的一种表现,那么现在这些人就绝对不会是出于这个目的。他们与苏东坡交朋友,已经不再是以前的“看官职”,而是转变成“看人”了。从他们还常常送酒送食物给苏东坡就更加能体现这一点了。他现在已不是官,却享受着官员都未必能享受得到的待遇,大家都是如此地爱戴苏东坡,他也还是像以往一样,在学者、太守、县令之中交朋友,可以说在这一时期,毕竟人生地不熟,他也认识到很多他以前从未见过的人。

      除了与官员能够相处得融洽,他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就更加是亲密了。书中有一句话,虽简却能高度概括此时苏东坡与百姓的关系。这句话就是“他现在虽然不能做官,但还可以做个热心公益的国民”。也是一件又一件的事,大家可以看到苏东坡往时的经验对他此时的影响。他做过太守,知道人民真正需要什么,一个官做什么才可以让人民感受到满意与幸福。他与广州太守的所谈的民生,表面上看上去只是一个平民与一个官的谈话,但是这与多年前他在黄州时候的经历又有何不同呢?这不就是两个太守在讨论如何治理这个社会嘛,苏东坡的官职已去,但是他那些在心中积攒了多年的治理经验依然还是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苏东坡能够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也能够发挥出他的优点。

      在这里,我认为一个人要是想成为苏东坡这样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人,除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够高之外,还应在一种时刻都坚守自我,要永远记住那句话——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样才能成功,做一个影响力巨大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岭南流放时期的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