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离离原上草一诗刍议

白居易,是唐朝最著名诗人之一,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其中有些诗句脍炙人口,如:“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他所有诗歌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应该是他的成名作,这首诗也可能是诗人传播最广的一首诗。
白居易故居遗址—白堆

  关于这首诗,经考证如下:这首诗最初写就的时间不可考,但最初问世的时间是公元787年(贞元三年),当时皇帝为唐德宗李适。这一年 ,白居易十六岁,西去长安考取功名,这首诗就是当时的“命题作文”。“赋得”两个字就是命题作文的痕迹,这是指定诗题的惯例,必需要加这两个字的。到了长安后,年轻的学者、诗人,带着这首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看到这首诗后,顾况极为赞赏,在他的大力推荐宣传下,白居易名声大震。

  问题是:这首诗具体在哪里写就的?现在不可考。是在河南老家呢?还是童年生活地——安徽省宿州市市区北侧符离集写成的?还是就在考场上临时发挥一蹴而成?估计无人能回答出来。

  我估计,是在符离集时的旧作,或者是习作,到考场上抄出来,或再修改一下也是可能的——作报告时、讲话时,有几个没说过曾经讲过的、重复的套话?谁没用过那张旧船票?

  用旧诗与朋友唱和,这在文人雅士那里常见,不足为奇。比如;1945年,那个老人家拿出了1936年填的词《沁园春•雪》送人,一时轰动山城,影响至今。 也许,这就是白居易的旧作,新瓶装老酒也是有的。

  据查,白居易于公元772年出生在河南新郑,约公元780年前后,诗人八岁左右时,跟着当官的父亲——彭城县令白季庚到徐州,次年,为躲避战乱——诗人出生前不久才结束的安史之乱,依然影响着大唐帝国,影响着普通百姓的生活。于是,诗人的父亲把家迁往徐州南侧几十里外的符离集。在这里,他完成了从童年到少年的转变,在这里他也刻苦读书,为今后的理政、治学、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当然,这里也有他的初恋。

  有人问,诗歌中的“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怎么理解,从这首诗看,这个“原”,可以理解为:原野、草原似乎都可以。联系到后一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一句,又能佐证这首诗写在符离集、或写这首诗的时候联系到了符离集,在符离集,站在他的故居白堆往南看,那就是望不到头的大平原。诗中的“古道”——现在的206国道就经过白居易的故居旁。要知道,这个国道以前就有,不过那时候叫驿道而已。诗中的这个“原”字也通“塬”,指我国西北地区一种地貌:四周陡峭,顶部为平原。在这首诗里,是不是指西北这个地貌呢?似乎不太可能。这种地貌,在陇上即陕北甘肃那一带。诗人出生在新郑、成长在符离集、辗转到长安,应该没时间看到西北“塬”这种地貌,所以他所描述的“原”,就应该是一大片草原,一望无际的原野。

  这首诗,其他应该没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不多瞎扯了。

符离集南侧驿道古桥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离离原上草一诗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