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龄了,就该稳定了?

从深圳实习后,我回到了山东老家待了一周,发现在家待的时间过得很快。回到长沙后,给我妈打了个电话,妈妈告诉我,爸爸吃不进饭,说想我。我听了心里很是心酸。近来也越发想念父母,这是我呆在外地两年,头一次这么高频次想念。朋友说,我对家有一种责任感,我想是吧!可是明明我那么爱在外面到处乱跑,甚至扬言毕业旅行去一趟香港,可父母那边我起码三天打一次电话,心里才安稳,才能放心做自己的事。

我承认自己很自我,高考志愿报了外地,不愿留在家乡,一股脑的去外面,不愿意听妈妈的,待在领取固定工资的地方,结婚、生子,养孩子,这一套系统下来,让我想到了生产线,我不是生产线上的机器,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有人说,就算你选择了在外地,在大城市,但人不免落入俗套,你终究会回到生产线做商品。必须承认落入俗套都会经历,我想着不那么快呢?等着我30多岁或者更大年纪,想稳定下来了呢?再或者我一直处于任性爱自由阶段,不回生产线那又何妨?

去深圳的路上,我碰到一个姐姐。我们交流甚欢,她是学日语的,毕业后在公司做了翻译。多年后她开始厌倦,她说我已经烦了,因为交易双方下一句要说什么,她已经轻车熟路了,她不想在复制了,这份工作对她来说,本身就失去了乐趣。所以她从公司辞职,回了趟吉林老家,就准备去东莞做贸易生意。我问她,是不是人一到固定年龄,就会想着一份安稳的生活。她说是的,到了年龄,想着稳定下来了,或许已经不想向年轻时那样,甘心为下属,在一份自己熟悉的领域,做自己熟悉的事。

我跟姐姐讲了一个例子,你觉得一天的时间过得快不快,是取决于今天你做了什么。有没有发现,你小的时候觉得一天过得可真长,可当你步入岗位时,面对电脑办公时,你会觉得这一天过得很快。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人的大脑对记忆有缩减,也就是对你经常做的事情会产生忽略,例如你昨吃了啥?可能得搜寻一下,才可以回答出来。正如成年办公,他坐在桌前,这一天的时间会被忽略掉,相应记忆缩减。孩子对这个世界是充满乐趣的,所以他们觉得一天过得真慢,因为有不同的兴趣点,让他们更加珍惜起当下的生活来,而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开心。

我讲的例子是因为,有很多成年人到了一定年龄,自己觉得自己到了安稳的时候了,不想再折腾了。那么这个不想究竟是周围人给予的,还是自己本身就是不想了,再或者将其归因为年龄。姐姐离开体制,可她也到了一定的年龄啊?明明日语翻译的行业经验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立之年又重新选择步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又是为何呢?

最近在看一本书,姜淑梅的《乱时候,穷时候》。姜淑梅学会写字刚好60岁,她76岁写了这本书。硬壳的书页上是老太太写的字,虽并不成熟但看得出,老人家很认真的书写的字迹 。老人的文字质朴,那时劳动人民笔下最真实的文字,又怎么不动人?又怎么不让人钦佩老人的毅力?所以那些因为年龄的推词,归根结底是因为什么,我想正在读文字的你,应该有了答案了吧?

回家时,我爸问我姐,近来还是不发工资吗?我姐说是的。我很惊讶:不发工资?为什么?姐姐在中国石化做加油员,多年来她从来没换过工作,因为做一天休息一天的轮班制,加上石化的福利还不错,虽然只有每个月几千块,但每个月会给员工配发一些面条、食用油等生活用品。近年,由于能源汽车的推广以及环保工作的推行,石油开始难做,大部分石油工作站,开始减人政策,除了交五险一金外,工资一分不发。

我姐说,这种状态就是看谁能耗过谁,谁撑不下去了,走人了,工资再发。我不禁呵呵一笑,且是冷笑,大家真是宁愿耗死,都不愿意去改变,接受这种随意且听天由命的安排。这种电影中,一堆人虎视眈眈用枪打对方,留下最后的人是真正活下来的人,真正大BOS的故事多得多,如今倒开启了现实版。上大学时,妈妈不想让我来外地,想让我留在山东一辈子,和姐姐一样待在加油站,说不定过几年嫁个有钱人,这么浑浑噩噩的度过。

如今看来,我的选择没有错,如果当年我听了妈妈的话,留在加油站,如今我可能结了婚,准备同自己的姐姐自相残杀呢?现在,我不会埋怨自己的父母了,因为我想用另外的方式去接受他们,有时候或许他们说的话,我不会同意,但我不反抗,就那么听着。有时他们或许很自私,想把你拴在自己身边,是不是再给你添油加醋说一些女人还是不要太拼的话。我试图理解他们,但未必我会认同他们的话,因为就是这样传统老观念的父母,却把你培养的开放,包容,不迂腐,所以你又有什么理由去闹腾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到年龄了,就该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