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掉朋友圈一个月会发生什么呢?

今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又聊到了朋友圈,朋友说他有个朋友关闭了朋友圈,特意给他们说了一遍,然后她问我关闭朋友圈一个月会是什么样呢?


具体什么样,其实我还真不太知道,因为我是朋友圈的重度爱好者,我会一天刷朋友圈不下二十次,特别是pc端也可以刷朋友圈之后,我刷朋友圈的频率就更高了,突然今天刷着刷着的时候,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把时间间都浪费在关注别人时,就很难专注当下的自己。


这一句话,我突然想到了之前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邻居的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女主人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日常做饭、带3个孩子、收拾房间,生活温馨又琐碎。

有一天,透过窗户,她看到了对面邻居小夫妻的生活。

他们喝酒畅聊,唱歌跳舞,热情拥吻,高朋满座......生活多姿多彩,女主人羡慕得不得了。

反观窗户这边的自己。

每天围着3个孩子转,处理家里各项事务,忙得焦头烂额。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对比窗户另一边的生活,女主人的情绪越来越差。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邻居中的男人,剃了光头躺在床上,看上去状态很不好。

对面的女人常常心情沉重,掩面痛哭。再后来,来了两个人,抬走了那个男人。

女主人蒙了,跟着下了楼,没想到对面的女人认出了自己,说:

“你是住对面楼的吗?你的3个孩子真可爱。我们常常偷偷看你们一家的幸福生活,真羡慕你们。”

原来,对面楼的男子得了绝症,知道时间不多了,夫妻俩一直在尽力寻找快乐。

相比之下,自己安稳琐碎的小日子,竟成了别人拥有不了的生活。

平日里你羡慕的人,可能正羡慕着你,这是女主人从来没想过的。

一扇窗,两个家庭,比较之下的幸福,像极了我们的朋友圈。

外人能看到光鲜亮丽的生活,却看不到他们躲在角落里沮丧的日常。

生活的现实就是如此,人们往往执着于和朋友圈里的人做比较。


当你好不容易升职加薪,打开朋友圈却发现往日的同学早已财务自由; 

当情人节老公送你一支口红,打开朋友圈却发现闺蜜的男朋友送了她一辆车; 

当你的孩子好不容易考及格了,打开朋友圈却发现邻居的孩子早已夺得奥赛金牌;

……


人们从来看不见那些过得比自己差的人,只会看到那些过得比我们好的人。

于是,比来比去,越来越不平衡,越来越心酸,越来越焦虑。

幸福源于不比较。

如果此刻的你,也深陷比较之苦,不如关掉朋友圈,不看,不想,不比较。


不必讨好,随心随意就好


现在随着大家觉得在网络发现不用负责(多了解一下法律,也可以多看看以往案例),所以随意在朋友圈评论,例如你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发的胴体,你评论呢,担心说错话,不评论呢,又担心会不会太薄凉,而且朋友圈那么多人,并不一定都是你最好的朋友。


所以本可以畅所欲言的一个地方,因为一些原因让自己变得有些话不能说,有些话不敢说,有些话不愿意说。


在日剧《凪的新生活(凪のお暇)》里,女主角大岛凪就是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她每时每刻都在阅读空气,努力去讨好身边每一个人。


因为同事工作的疏忽,导致上司大发雷霆,但是仅仅因为对方给了自己一个眼神,她就无法拒绝,主动把责任承担下来。

明明不是自己的工作,却只是因为受到同事的拜托,就任劳任怨的去帮对方完成。


到了中午午休的时间,她已经准备好了午餐,但又无法拒绝同事的邀约,只好一起去用餐。


大家一起聊天自拍,照片中的她眼睛都没睁开,明明心里千百个不愿意,但是面对同事把合影发到社交网络上的行为,还是脸上笑盈盈地说好。


职场里如此,在爱情上她更是将讨好型人格发挥到了极致。


大岛凪的恋人是与她同一个公司的同事我闻慎二。


与默默无闻的她相反,慎二在公司是明星一般的存在,处事圆滑老道,工作能力超强,女同事们围着他打转,领导也对他赞赏有加。


可两个人的恋情根本就是地下恋,在公司大岛凪要忍受男友把自己当作陌路人,还要眼睁睁的看着男友和别的女人调笑。


她不敢怒,亦不敢言,一心想着的都是迎合男友的需求和喜好。


明明真正的自己是一头自然卷,却每天要趁着男友醒来之前花费一个多小时把头发拉直到柔顺飘逸。


他人的情绪好似一个精密编织的牢笼紧紧的束缚住了她。


真实的她就如同她那头天生的卷发一样,被顺平、被修饰、被隐藏。


她丢掉了自己,只为别人而活。


她天天紧绷着神经,生怕让任何一个人不开心,不愿给任何人带来麻烦。


可低到尘埃里的她,真的得到大家的喜欢与认同了吗?


恰恰相反,没有一个人把她放在眼里。


晚上她帮同事留下加班,却无意中看见同事手机上发来大家对她的吐槽与嫌弃。


在同事眼里“她只会说我懂的”、“拿她节约时间正好”、“只要随便夸夸她就什么忙都帮,像专用的承包人”,大家一致觉得绝对不要成为她这样的人。


更扎心的是,当她去找同样在加班的男友时,却听到男友和同事说:“我们只是那方面和谐罢了。”


甚至在男友眼里她小气、寒酸,让人有着生理性的排斥。


双重打击之下,大岛凪直接因过呼吸晕了过去。


醒来之后,她一个人躺在病床上,没有人探望、没有人关心。


不管是同事还是男友,都没有打来一个问候的电话,甚至连生日只是收到日料店送来优惠券的信息。


所有的讨好到头来都是一场白费,当你都没有看重自己,或许你在别人眼里就更什么都不是。

不必合群,保持清醒自由

有人说:

“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过多,思考太少,永远在线,随时干扰。”

低质量的合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人要学会独处,培养独处的能力。

朋友圈的断舍离,就是保持独处清醒的第一步。


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大岛凪终于厌倦当一个“老好人”。


她辞掉了工作,换了手机号码,注销了所有社交账号,扔掉了所有家具。


一个人,背着一床被子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一个租金超级便宜的乡间公寓。


她决定重置人生。


从这一刻开始,大岛凪,28岁,无业,决定给自己一段闲暇时光。


她暂时脱离了社畜的身份,不再被别人的情绪所支配控制。


这个夏天就像她给自己的一个礼物,一份补偿。


终于,那个一直活得战战兢兢的女孩放松下来了。


她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把头发弄直,而是每天保持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一头毛茸茸卷发的她,有一种自然的可爱。


她每天在空空的房间里睡到自然醒,骑着自行车去读书、去买菜。


在夏日的平淡生活里,我们突然发现这个女孩打破禁锢后,原来是如此的有趣鲜活。


她把捡来的电风扇涂上明黄色的油漆,房间里立马像开了向日葵一样;


她把灌满空气的塑料袋当作毽子踢,随时进行不花钱的健身运动;


她背一颗长长的竹子回家,自己动手做流水面。


她有很多奇思妙想,还有一颗温柔的心,比之前那个一板一眼长发飘飘的假面女孩可爱一千倍一万倍。


她帮楼上的老奶奶捡衣服,被邀请一起看电影;


和邻居家的小妹妹成为好朋友,送给她一朵自己做的毛绒花。


她开始去尝试活得更加自我与勇敢。


在菜店小妹收错钱的时候,她第一次鼓起勇气去告诉对方,


她发现原来说出来并不可怕,对方不仅和她道歉,还送给了她一袋金针菇。


渐渐的她发现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过,原来空气从来不是用来阅读的,而是用来呼吸的。


原来能做真正的自己,真的太TM爽了!


《乌合之众》中谈道:“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当你独自一人时,你才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去保持理性和冷静。

保持独处的意义在于,不因所谓的“合群”而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

不屑在别人的思考中淹没自己内心的声音;

更不会同化自己,去换取泛泛之交的信任,而变得平庸、狭隘。

如果你也向往这样的状态,那我鼓励你做个不合群的人。

我相信,独处并不是孤单,而是一种成长。

三毛说:

“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最可贵在于雪中送炭。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朋友圈也好,群聊社交也罢,无非都是维系一段关系的工具。

真正的朋友,从不在朋友圈里,而是在你的心里,在你的生活里。

关闭朋友圈,并不是终极目标,停止对它的过度依赖,摆脱负面情绪才是。

回归生活本质,多给身边人一些关注,静静去看一朵花开,品一杯茶香,生活,就是在这种点滴的小事中,变得幸福而丰盈。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掉朋友圈一个月会发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