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内人都知道:只有真正的天然成熟蜜才配叫蜂蜜。但是,为什么大多数相关从业者却不愿意生产呢?
因为,这个行业病了。
15世纪初,一个意大利鞋匠突发奇想:既然大雨过后,路面泥泞非常难走,为什么不把鞋跟做高点呢?
于是,世界上第一双高跟鞋诞生了,却因样式怪异而被丢进库房。
有次下大雨,鞋匠的妻子要去看望生病的父亲。她穿着这双高跟鞋出门,走起泥路果然轻快了许多。
但是,妻子回家后再也不愿脱掉高跟鞋。因为穿着它走路显得婀娜多姿,男人们几乎都会盯着她看。
渐渐地,穿高跟鞋的女人越来越多了。
时至今日,高跟鞋已成为爱美女士的标配。哪怕穿着它走路很难受,对骨骼和腰椎的伤害很大,也很少再愿穿回平底鞋。
因为,有些人的心病了。
回到蜂蜜主题:为什么人造蜂蜜越来越多,天然成熟蜜越来越少?
这里面的道理和高跟鞋效应是一样的。体验过那种美好的爽快感,就很难再回归本真,即便那种美好是错误的。
18世纪末,活框意蜂传入我国。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一直是备受重视的农业项目。因为养蜂不占用资源。
从60年代的蜂螨大爆发,到80年代蜂蜜产量暴增。我国的蜂蜜出口量已占世界25%,蜂王浆更是占到95%。
为何一个外来物种,能在我国发挥出如此巨大的潜能?难道真是我们技术高超吗?不是!是我们走入一条看似美好的歧途。
1988年,出口德的蜂蜜,因杀虫脒超标遭退货2万吨。
1993年,美以价格太低,指控我国蜂蜜“反倾销”。
2002年,欧以氯霉素超标为由,禁止进口我国蜂蜜,到岸蜂蜜全被销毁。
2006年,日终止进口我国蜂王浆,理由是氯霉素超标。
......
当然,这里还轮不到更广泛的水蜜问题。
产量繁荣的中国蜂业,就像穿上高跟鞋般看似迷人,带来的却是一个行业身心的俱损。
我们的养蜂坏境、加工浓缩技术、夸张的宣传营销,让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美好而无效用的垃圾蜂蜜。
中国蜂协倡导了30年的成熟蜜概念,如今依然还是个概念!为何?
因为我们的现状是:做水蜜赚钱,做好蜜赔本。
一、养蜂地位
1.国外:规模化农业种植,每年到果园授粉的季节,农场主都要花钱请养蜂人来果园里放蜂。
一切以授粉充足为前提。如此有尊严的职业放蜂,收获的蜂蜜只能算是个副产品。
2.国内:大半年流浪追花赶蜜,每到一处可能还要交场地费,人生地不熟连基本生活都很艰难。
一切以追求产量为前提。全家老小的经济来源全靠蜂产品卖钱,又苦又累又没尊严。
二、养蜂态度
秦岭一白之前连发6篇《国产蜂蜜还能不能吃》系列文章,已详细说明每个环节。本文只是略提一下。
在选择越冬蜂粮、蜂群日常管理、用药科学、酿蜜时长、摇蜜多寡等各个环节,能经受住利益考验的终究只是少数。
毕竟,取的蜜少了,赚的钱就少了。蜂群的投入多了,赚的钱也就少了。
花期不等人、天气不等人、一家子的开销也不等人,在水蜜美好的经济刺激下,能坚守本心做天然好蜂蜜的人有,但是比例不多。
三、中间商
我们不需要天然成熟蜜,而是要低成本的水蜜。只要抗生素等成分不超标,就能拿回来加工出售,而且我们受国标保护。
当然,也有些中间商高价收购些品质很好的天然原蜜,但是大多用于高标准的出口。
毕竟,收购原料成本低了,人造蜂蜜的利润空间就大。就算定价低一点,增加的销量也能带来利润。
市场竞争、价格竞争、各种宣传推广成本,在浓缩蜜美好的经济刺激下,能坚守本心做天然好蜂蜜的厂家有,但是比例不多。
四、消费者
我们想吃天然成熟蜜,但是价格一定要便宜哟!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被人造食品包围了,就想寻求天然健康的原生食材,这也是科学营养的食疗养生。
消费思想是提升了,但消费理念还停留在人造产品阶段。
我们绝大多数日常用品,都可以加班从生产线上做出来。就连吃的黄瓜、草莓,也能在大棚里反季节培育。
这些完全受人工控制的产品,不但供应充足,还能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
然而蜂蜜不行!花什么时候开是有时间的,自然界没有花的时节,就不可能酿出蜂蜜。而很多人都遗忘了自然的力量。
吃过感官统一、色泽漂亮、价格低廉的人造蜂蜜,享受这类劣质蜜营造出的美好功效,就很难再能接受真正的成熟蜜。
20块的蜂蜜和50块钱的效果好像一样。呵呵,怎么可能一样。
有些人觉得好蜂蜜有点贵,其实它还没半桌子火锅贵。你一小时能吃完火锅,一个月却吃不了两斤蜜。
折算下来,你再也找不到比蜂蜜更便宜的天然养生食材,因为消耗速度太慢了。
真正的好蜂蜜是远离柏油路、生活区、工厂,在纯净优质的蜜源区,经过自然酿造而成熟封盖的蜜。
这种好蜂蜜才值得去吃,除此之外不吃也罢。
想要脱下蜂蜜行业的高跟鞋,拒绝那些看似美好却实则无益的劣质蜜,再回归本真的天然好蜂蜜。
这是个系统性问题,和行业内的每个环节都有关系。虽然秦岭一白对大环境持以悲观,但是有这种理念的人越来越多了。
总归是值得欣慰吧!心向美好,我们更需要本真自然的美好。
本文所述偏向于意蜂,这是占据市场绝大多数份额的蜜种。另外,中华蜂也有很多问题,下期再扒土蜂蜜的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