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阅读量还可以,是讲述面试中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的区别。讲述的是大专的学历在找工作当中,会受到一些“挑选”。结尾我写到,更希望这篇文章被正在读初中、高中的学子看到,能对他们多少产生一些激励,告诉他们本科学历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能更好的学习。在结尾我还提到,我并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我也曾通过自己努力而使得成绩有损提升,所以这篇文章给大家讲述下我高中时的那个故事。
也曾偶尔会和要好的朋友讲起来,也算是自己年轻时候励志的小故事吧。
我是在乡镇读的初中,中考考到了市里的高中。由于讲究生源地保护,我们这种从郊县考到市级高中的学生的录取分数线,就读同所高中,要比市区的学生的录取分数线大概多30-35分。那时候高一进去后学校就依据中考成绩,分了2个提高班(也就是某些地方所说的重点班,两个班的学生是中考成绩在所有录取的学生中排名前100的人)。总的10个班,暂时没分文理科,剩余8个普通班,学生随机分布。我因为是郊县生,当时大概以5分左右之差,去了普通班。而和我初中同班考到这所学校的还有另外两三个同学,他们都在提高班。
那时候,高一结束会分文理班,同时一学期一次中考一次期末考,上下学期四次考试的成绩将再次成立两个提高班,也就是会有:优胜劣汰。
我那时候文科成绩还不错,理科在普通班都一般般,但综合起来比较平均,于是高一结束后,顺利的挤进了提高班。
学校两个提高班都是理科班,我当时年少轻狂,分文理科时,班主任特别希望我选择文科,但我觉得什么不好我非要选什么,同时也考虑学理解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便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理科。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大体就是那样的体验吧。我进到提高班之后,成绩一直是倒数前10。那时候学校会提前准备,给大家开始测试理综文综试卷。300分满分,180分及格,我通常分数在120-130左右。那是我噩梦的开始,因为无论我怎么想要积极主动的学习提升,我的成绩依旧没有起色。
我记得那时候,每个月会和初中同学从市里坐车回镇上,车上不免讨论起成绩。我们一共三人,他两一直抱怨说这次理综没有考好,唉声叹气。我是个热心肠的人,就安慰他们说,没关系啦,这次没考好下次再努力呗。后边安慰了好一会,听他们说了好一会。才慢慢知道,他们一个考了200零几分,一个考了196左右。而我,一个考了130左右,连及格线都还差好大一截的人,默默的实在不敢多说什么了。(因为不在一个班,他们并不知道我的成绩。)当时不觉得他们矫情,只觉得自己很羞愧,那个成绩实在没办法说出口。
那时候学校从高三开始才开始全年级考理综试卷。但提高班为了提前让我们适应理综试卷的节奏,高二提前就开始内部进行理综的考试。那时候每一两周会考一次吧。我每次都是120-130,一次及格都没有达到过。
会有很难受的时候。难受的时候也会忍不住想:自己本来文综在普通班一直稳居第一第二的名次的,当时班主任一直很希望我选择文综(因为他是历史老师),但是我依旧执着的选择了理科。这个选择到底是对是错??
但既然选择已做,唯有改变,没有退路。
于是,那时我开始不断的做题,做题!不懂的就问。还曾经去外边补习过几天的物理。那时候补课的时候是个年轻的老师,曾经分享过一个我觉得很不错的学习方法:做一套理综试卷,然后对每一道题进行知识点延伸,尤其是做错的题。比如,那道题是依据课本哪个知识点出的,而自己为什么错,正确的答案是什么以及为何如此。接着就是设想自己来出题,这个知识点可能会出哪些题目,如何解答?这样,做一道题就相当于把这道题背后的知识点吃透,无论它再怎么考,你都不会错。这样的题,你做一道,相当于做五道十道,做一份理综试卷,相当于做一份知识点。此法,连续做上三五份理综试卷,等于复习巩固了三五份理综试卷所涵盖的知识点。
那时候,补课老师曾是个学霸,理综考的很高。对于亲测有效的方法,我从来都是很感兴趣的。于是,我如法炮制。
此为其一的改变。
其二,每晚当时学校有开设自习室,当9:30统一的晚自习结束后,如有愿意继续看书自习的同学,学校提供了可亮灯到凌晨1:00的自习室。那时候我和要好的室友会一起去自习,我身体不适合熬夜,一般也就看到12:30。然后回去洗漱,1点左右睡觉。那时候自习时就反复的专研,尤其是自己不会的知识点,一个个去研究。
但是,即使我已经很努力了。理综依旧还是在120-130-140,始终没有及格。当同学室友都在讨论自己没考好,抱怨自己200分上下的理综成绩时,我只是默默不语。也曾一度想自己当初是不是不该选择理科,明明自己文科在普通班第一第二的成绩,就算全年级排名,前五十肯定是没问题的。而现在选择读理科,进入在提高班,两个理科班90多人,我的理综排名都排在了一百三四五,也就是普通班都有很多人超过了我。实在是压力很大。
有时候难过的时候,就周末一个人带着我的石头,到操场坐个半小时,偶尔和石头说说话。发泄完又整装出发。自我鼓励。
就这样,整整一年,自己的理综都没有及格过。
一直坚持到高三,依旧还是反复的做题,分析。做各种笔记。突然有一阵子,自己理综考了150多。然后看到了进步。然后接着是160多,170多。再有一天,186分。及格了!那时候很开心,第一次理综及格,比考了200多分还要开心。
当你终于收获了的时候。你会备受鼓舞,也会越战越勇。于是后来,就一直保持180以上的理综。开始又突破了190,然后是200!不过考到200以上的理综的时候,虽然高兴,但是其实最激动的时候,还是当时理综第一次及格的时候。后边大概老师为了鼓励我们,阅卷好像也不是很严格,我一度也曾经考过230多分理综。虽然也有办理厉害的同学是250-280多分的,但这应该是我最好的成绩了,我也知足了。
一直到那一年高考的时候,那一年数学和理综挺难的。在数学没考好的情况下,我理综押题很准,最后理综考了217的成绩。
回头看,虽然学历并不是唯一,但是如果当初愿意痛苦一点,肯为此而付出一些,定会比你不付出要好的多。ps:那一年数学150分满分我考了57分,一度觉得我连三本都上不了,但是最后我还是考了一个一本。所以感谢那些吃过的苦。
我很讨厌我父亲说:我哥哥脑子没有我好用,没我聪明,所以我成绩比他好。每次我父亲说这话的时候,我都会很生气。我哥哥考了大专,初中时还复读过一次。但是,在我挑灯夜读的时候,他可能在谈恋爱。在我躲避开查寝室的老师,把手电筒拿出来继续照明看书的时候,他是躲避老师和同学翻墙出去网吧打游戏。在我不断刷理综试卷的时候,他可能只是做完了老师布置的试卷而已。在我下了晚自习还继续去自习室看书的时候,他可能下了自习和同学去食堂吃夜宵……所以,凭什么一句"我比他聪明脑子比他好用"就否定我的一切努力。最后说关于我和我哥的事,只是想再次告诉那些还在上学的弟弟妹妹们,是有天才,但我们大多数也都是一样的,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而不去努力。在自己能把控考大专还是本科的时候,承受一点点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