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女生800米体育长跑测试,你会想到什么?

监考至百无聊赖之时,瞥见操场上的一群女生开始准备800米测试,便将其当作风景观赏。

体育教师一声令下之后,女孩子们如逼上战场的士兵,开始朝向必须的前方进军。仅只20米,差距便开始出现,一个一身米黄色休闲运动套装的女生冲出了阵营,以领跑者姿态出现在队伍最前列。

50米时,距离拉大,第二名已在她身后5米处;100米时,距离进一步拉大,与第二名已经差了有10米。我在心中已开始给这位女生贴上体育特长生的标签,期待着看到她更出色的表现。

然后,仅仅是150米之后,第二、第三名竟然追到了她身后2、3米处;200米时,原来的第三名已与之几乎并驾齐驱,而原来的第二名也紧随其后;300米进入直道时,原来的第三名已变成了第一名,原来的第二名变成了第三名,这个一度领先的女孩变成了第二名。

第二圈开始,新晋冠军不急不忙地领头跑着,原本第三位的探花郎变成了榜眼,跟在状元身后约20米的跑道上。这个运动套装女孩成了探花,与新榜眼也差了有5米左右。500米时,这个女孩的步履已极为沉重,又有两个女孩超过了她。600米处,她已排名第七,而状元已经完成冲刺,到达终点,领先第二名约50米。

运动套装女孩抵达700处,体能或已耗尽,开始放弃奔跑,改为步行。此时在她前方已完成跑步任务或仍在冲刺的有九人。最终,该女孩以第十四名成绩结束比赛。我数了一下,参加比赛的女生共有二十四人。

当前二十三个女孩结束比赛时,第二十四名的女孩还在操场的600米处。我一开始没有关注这个女孩,或许,她从一开始就居于后位,并一直把此种局面维持到终了。也或许她曾经一度名次靠前,但最终还是无法承受这800米的折磨,只能屈居末位。

我在把眼光一半分给操场时,另一半还在关注着考场。考场内的学生此刻都在为了一篇800字的作文而奋斗着,或许每一位考生的灵魂中,也都在经历这样一场800米。好在写一篇800字的作文,并非只依凭考生的实力决定成败,其中还有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运气、欣赏口味、书写、卷面以及阅卷时间和阅卷者心态等相关问题。故而,考场内的学生正在进行的这份竞赛,终究是比不上操场上的800米的硬碰硬。

这起步处奋勇争先却最终以中游成绩结束比赛的运动套装女孩,连同跑在最后的那位女孩,让我想到了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学习发力点的选择问题。当下的高中学校中,受学校所在地的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学校在高一年级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和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有些学校则总是希望所有学生从进入高中的第一天便开始以冲刺的力量和速度应对学习生活。前一种形式的学校,开始时或许只是群众方阵中的路人甲,看不出任何光环,但其积淀的知识与能力,却足够支撑未来很长时间内的奔跑。后一种类型的学校,开始时赢得满堂喝彩,最终却往往泯然众人,成为路人戊己庚辛……

其次是教育评价体系问题。如果我们也给这场800米比赛发放奖牌和奖金,则依照体育赛事的竞赛规则,该运动套装女孩绝对是既无法获得奖牌,也无法获得奖金。但若是依照当下高中教育阶段绝大多数学校的考核方式进行评比,则该女孩便不但能够获得奖金,还能位列奖牌榜前列,成为公众学习的楷模。

我这样说,圈外人或许打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但局内人却都清楚地知晓其计算方法。以运动套装女孩的比赛成绩而言,如果我们把二十四人的比赛分值确定为第一名得24分、最后一名得1分,则其100米处排名第一,得24分,获金牌一枚;200米处排名第一,得24分,获金牌一枚;300米处排名第二,得23分,获银牌一枚;400米处排名第三,得22分,获铜牌一枚;500米处排名第五,得20分;600米处排名第七,得18分;700米处排名第十,得15分;终点处排名第十四,得11分。整场比赛结束,该女孩累计得分为157分,获得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1枚。

获得冠军和亚军的那两个女孩,累计得分肯定是高于该女孩的。但是,冠军有6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亚军却只有6枚银牌,2枚铜牌。其他的女孩则统共只获得了4枚铜牌。于是,依照高中教育行当中的绩效考核计算规则,运动套装女孩以2金1银1铜的成绩高居奖牌榜前三的位置。在我们这个金牌至上的国度,其成绩会被定义为金牌数第二,荣誉远超6银2铜的亚军,尽管其最终只是第十四名。

这样的成绩计算法与奖牌榜能够带来什么呢?自然是每个人都在出发时便竭尽全力去力拔头筹,然后在过程中都陷入筋疲力竭,开始改跑为走,最后都以龟速走过终点。倘若果真人人皆以此法应对这场比赛,则或许便会慢慢形成一种共识:比赛就该如此,管它短跑还是长跑。可惜的是,总有人不这样计算,不这样奔跑。于是,很多最初被看作笑话的落后者,最终却成了胜利者。

体育比赛中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教育竞争中,此种评价方式却司空见惯,并被某些人冠之以精致化管理的名号。吊诡的是,三年的高中教育往往并不如一场800米的测试项目,而仅只是这800米路程中的前300米。于是,那种起点处便竭尽全力冲刺的人,就算透支了全部体能,致使其400米之后便不得不放弃测试,但其前300米却因为抢占了领先的位置,赢得了较好的名次,成为社会认可的精英。

至于那位跑在最后的女孩,则让我想到了一句很有杀伤力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将这句话转换到800米的测试中,便该是“没有跑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体育教师。”这位女孩是否应该算作“跑得好”,其实缺乏一个固定的标准。从和他人作比较的竞赛成绩看,显然不能说“跑得好”,只能是“跑得差”;从她自身潜能的发挥看,如果她已竭尽全力,跑出了自身最好的成绩,则显然又属于“跑得好”。

此女孩的“跑得好”或者“跑得差”,与体育教师有关吗?当然有!倘若体育教师像国家田径队的教练那样为该女孩制定出完善的体能训练计划,并依照该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训练,则就算该女孩先天缺乏跑800米的天赋,也绝对不会跑成最后一名。可惜的是,体育教师不是国家队的田径教练,不可能为了这一个女孩而投入如此大的教学精力。因此,该女孩最终的800米成绩,只能依靠了自身的运动体能去获取。体能比不过别人,成绩也就敌不过别人。

但谁能由此便认为她不可救药,将来必定一事无成呢?800米跑在最后,或许她却是绘画天才,抑或是超级学霸。就算是在教育行当中,也从来没有人因为一个学生在某个体育项目中的成绩差便否定了该学生的存在价值。但因为一个学生在文化课考试中成绩差便被定义为差生的,却并不鲜见。

操场上的女孩们从800米的终点处四散而去,在高高的五楼上监考的我,已无法在人群中区分出刚刚跑了第一名的女孩是谁,第二十四名的女孩又是谁。只有那个米黄色运动套装的女孩还能一眼认出,不过认出的其实只是衣服,不是衣服内的蓬勃的青春生命。这些四散离去的女孩中,我没见到兴奋得手舞足蹈者,也没见到沮丧得捶胸顿足者,这800米的测试,她们在这节课中参与了,尽力奔跑了,各自取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成绩了,然后她们便把这事丢在了脑后,去玩她们在这节体育课的剩余时间内该玩的其他活动。仅此而已。

我们的学校教育呢?我们的高中学校教育及其量化考核却从未如此潇洒过。我们倘若在高考的测试中跑出了第一,往往能沾沾自喜、手舞足蹈若干年。一旦跑成了最后一名,则又是挨批评,又是更换校长,又是整顿教师队伍。于是乎,为了不被批评,不被更换,不被整顿,很多的管理者便要求“教练员”努力教给“运动员”从起点处开始冲刺的本领,用此种竭尽全力地拼搏,换来内心中的自我慰藉。毕竟,我已耗尽了全部能量,虽败犹荣了。

然而,如果起点处均匀分配体能,结果又会如何呢?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更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刘祥 ,“三度语文”首倡者,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出版个人教育专著12部,发表教育类文章一千余篇。其“三度语文”教学主张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中学语文》等报刊均有专文推介。应邀在17个省开设示范课和主题讲座共二百余场。教学专著各大实体书店和各大网络书店有售。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到女生800米体育长跑测试,你会想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