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个境界: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

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是一开始看到这首诗时,以为是后人误传,第一句和第四句怎么一模一样?

后来才发现这是苏轼故意为之,而这首诗也是脱胎于青原惟信禅师的“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晚年的苏轼参禅悟道已登堂入室,他听闻儿子苏过中山府任通判,便写下了这样一首禅诗来提点儿子。

在此,我要讲讲我的人生哲学。我相信人生,万变不离其宗,有三个境界——“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

何者为见过天地?

就是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广。是很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他不知道的,也知道自己有的时候是会犯错的。所以一个人如果见过天地,那就能以一颗更好的心态去直面自己的错误,听别人的意见,即便这个意见和他是不一样的。同时,他也会更容易地承认自己地错误,会向别人道歉。而一个人如果没有见过天地,那他就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就是这个世界的全部,会倾向于向别人做的事情指指点点,一旦有相反的意见,他还会生气。

所以如果你发现一个人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很愿意积极地承担自己的错误,那这个人大概率是“见过天地”的。

什么是见过自己?

一个人直面自己的内心。这样的人是很厉害的,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他能够很好地接受自己曾经的过往,也能够理解自己内心的伤痛,并且能对未来有一个良好的预期。你会觉得他是一个特别稳重的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见过自己,你往往会发现他是不稳定的。比如我们某一天突然打了鸡血,突然脑子一热为了一件事情埋头苦干,过了不久一段时间就抛掷脑后了。今天想做这个,明天想做那个,但是什么事情对他来说都是三分钟热度,没有任何的常性。这种人就是没见过自己。

所以如果你发现有一个人活得很圆融,过得很洒脱,他基本上能做到信什么就说什么,说什么就做什么,那这个人大概率就见过自己。

见众生,也是最难的一个人生阶段。

所谓见过众生,就是见过很多人间的悲欢离合,见过各种各样的人,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对于这些人来讲,他们最珍贵的能力就是共情能力——能感受到别人的情绪,能体会到别人的痛苦,能感觉到别人的不容易,同理心。

对于这些人来讲,你待在他的身边会感觉非常的舒服。如果一个人没有见过众生,他会肆意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不管这个情绪会给别人带来如何的痛苦。而另一方面,他因为没有办法体会别人的痛苦,所以总觉得身边的人都很弱小。所以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一个人像一个 小太阳 一样去温暖身边的人,让他身边的人总是能觉得安宁、快乐。那这个人大概率就见过众生。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气节,在于灵魂。而灵魂的高度,来源于人生的感悟。

再说回苏轼写给自己儿子的那首诗,一样的开头和结尾,诉说的就是那种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疑自身之不足,视己生之价值,揽众生于胸怀。有人云“达则接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人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似是也非。

真正的人生,应该是怀揣着自己的价值,你可以去见天地、也可以去见众生,但是一定要先见自己。怀揣着一个目标,去天地间闯闯,去众生中看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的三个境界: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