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乐评:Estatic Fear—悲剧的诞生与厄运之巅(上)

行舟:中国90后学院派欧美音乐乐评人  专注90后音乐听众行为的研究者

Dreams of sweetest emotion touch my heart and smother my daily surpresses cries, while a vision of beauty, pure and dear inspires me with a glimpse of paradise.

最甜柔的梦触碰着我的心,我因窒息而止住日复一日的哭泣,而一个美、纯粹和亲密的幻象让我倏然迎上天堂的一瞥。

Estatic Fear《Somnium Obmutum》


崇高(Sublime)在当代是一种越来越稀缺的审美体验。在18世纪的爱尔兰哲学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看来,崇高(the sublime)和美(the beautiful)是互斥的,像黑暗与光明那般非此即彼。美带来积极的快感(pleasure),而崇高所产生的则是消极的痛苦,但那面对可怕客体的痛苦在移除之时又将带来比积极快感还要强烈的欣悦(delight)——那其中包含了清醒、敬畏和汹涌战栗之后仍隐隐笼罩着阴影的平静。几乎是同时代的德国哲学家康德则进一步指出,美关乎客体的形态,而崇高源于客体的形态无定;美属于知性(Understanding)的范畴,而崇高属于理性(Reason)的范畴。数学意义的崇高是来自事物的巨大,更来自于我们头脑中那种绝对巨大、没有边际的观念;而动态(dynamical)的崇高则是审美判断下威力无穷而又不能彻底征服我们的自然,是那种让我们感到恐惧又不至于完全吓坏的东西。崇高这个维度让我们一方面感到人的局限,又表现出我们对于事物事件之卓越非凡与总体性的知解能力。

朋克版康德

可以说面临巨大、还能有机会移除痛苦的时刻本就不多。在这个自然的雄伟愈加疏离、生活倾向于平稳安全、连震惊(shock)都在文化工业的制造中变得千篇一律的时代,崇高的体验自是流失更甚。与原始欲望、欢庆和痛苦紧密相连的音乐,或许是崇高的感受得以在当代持存的最重要的保留地。尤其是在实验噪音、极端金属乐和部分有着形而上或宇宙学诉求的后摇滚中,我们仍有机会去和似乎并不那么“美”的巨大声音刺激性相冲撞,去“被迫”面临无比沉重、灼痛、撕裂也没有固定形体的黑暗、命运与死亡,去宽解生之无望悲切并重新想象自然和生命的总体。这其中自然也有一些千篇一律或徒有其表,但真正富有强悍洞见的音乐家却无疑能够带给我们那种审美与哲思的体积和重量。

来自于音乐之国奥地利的哥特民谣/厄运金属乐团Estatic Fear(迷狂恐惧)正是能带给我们急剧透彻的生命体感的一支队伍。这个队伍的身上有不少奇观:这是一支除了一手挑起词曲和编曲大梁的超级主创Calix Miseriae (拉丁文,意为Chalice of Misery,苦难的圣杯)之外没有固定成员的乐队;这是一支因为作品音乐组织的复杂性和内向的存在哲学而有意拒斥着现场演出、因而也从来没有现场演出过的乐队;这是一支保持着高度的匿名性却在全球的金属乐迷心中有着极高声誉的乐队;这也是一支少见的在金属乐里加入鲁特琴和长笛配器、由此在厄运和哥特的肌理中开启中古世纪民族之风的乐队。这当然也是一支在我心目中庄严到完美、有着极端金属教科书地位的乐队。

Estatic Fear早期阵容

“Estatic”是“ecstatic”和“aesthetic”两个词的合成。前者的意思是“迷狂的”,乃是与酒神精神相伴而生的一个词;后者的意思是“感性的、审美的”,在与ecstatic的对照中让人想到日神阿波罗的静观。“Estatic”这一合成因此似乎呼应着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悲剧艺术观。在尼采看来,希腊悲剧是狄奥尼索斯酒神精神和阿波罗日神精神的对抗和调和。酒神感应着世界意志的原始痛苦和个体生命的悲惨,在狂醉忘我中回归世界的本体,是艺术的欢乐和形而上慰藉的来源;而日神则以静观之幻象来掩盖痛苦的真理,赋予美的形式和外观,使人能够忍受生活,乃是艺术形式性和个体艺术冲动的源头。悲剧是至高的艺术,就在于它冲击着整体生命和终极命运的美学,和我们在审美中对于苦难的解脱、对于生存意义的重获。

酒神的迷狂也正是近乎于崇高的感受,因为在其间我们面临的乃是绝对巨大、不可方物的整体生命、死亡和命运。正如乐队名后半截的“fear”所示,酒神的痛苦狂醉里必有着对于个体生命破碎空虚、世界本体不可尽相的恐惧;可那恐惧又将如康德所说,是“fearfulness without being afraid of it”(并非完全“失禁”的恐惧感),因为我们既有着日神的幻象将那巨大暂且移除,又能够在对于整体的审美洞观中、在尚未被彻底征服的侥幸里感到宽慰。然而,无论是尼采的悲剧观,还是Estatic Fear这样震撼而唯美的极端金属乐,都在颠覆伯克和康德将崇高和美完全对立起来的架构:希腊悲剧艺术中日神与酒神的调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崇高与美的联姻,美和崇高的体验完全可以在对悲剧的欣赏中混合着发生;而极端金属声音的锐利刺耳、主题的黑暗可怖无疑都是令人肃然或痛切的,但它们也不乏精致有序甚至柔美的形式,并且随着现代音乐审美的拓展,很多听众的耳朵都早已把那些极端的素质也纳入到“美”的范畴了。

Estatic Fear的作品充满烈焰与灵魂的跌宕、绝望与重生的搏击、自然与梦幻的舞蹈,既有着哥特教堂尖顶般慑人的孤傲和陡峭,又有着无与伦比的整饬和壮美。他们的风格主体是厄运金属(doom metal)。

厄运金属是重金属音乐的一种极端形式,有着比一般重金属更缓慢的节奏、更低沉的音调和更厚重的声音效果,无论词还是曲都着意唤起听者对绝望、恐惧和厄运之迫近的感知,异端宗教和形而上色彩浓厚。这种金属类型受Black Sabbath(黑色安息日)乐队的早期作品影响至深,在80年代上半叶开始自成一派。促使其定型的代表乐队有英国的Pagan Alta(异教徒祭坛)、Witchfinder General(女巫猎人),美国的Pentagram(五角星)、Saint Vitus(圣·维达斯)、Trouble(麻烦),以及瑞典的Candlemass(圣烛节)、Count Raven(数鸦)等。 

深受行舟喜爱的“麻烦”乐队

有网友概括说厄运金属就是“闷声做大死”,实在精辟。“闷声”说的是它沉暗滞缓的音乐特征,“做大死”则是其标志性的死亡和宿命母题。值得注意的是,厄运金属这种风格的命名是和它的音乐内容极密切地相关的。若是硬摇,无论歌里唱的是哪门子事,那爽快洗练的吉他riff一闯进耳朵,你就立马能断定它是硬摇;若是布鲁斯,即使本性忧郁,但弹起七和弦的进行和五声音阶,你分享愉快的一天也还是布鲁斯;若是新古典,配器一出基本上也就是了。但金属音乐下的子类,尤其是死亡金属、黑金属和厄运金属,若是在音乐主题上不搭边,其命名就绝难成立——你要是不“做大死”,怎么样都没法厄运起来。

地狱公爵亚斯塔录,一起来做大死呀

Estatic Fear迄今仅发行了两张专辑:1996年的《Somnium Obmutum》(终结之梦)和1999年的《A Sombre Dance》(忧郁之舞)。第一张专辑时,乐队尚有吉他/创始人Stauff、贝斯/人声/创始人Markus ‘Beowulf’ Miesbauer、鼓手Milan 'Astaroth Magus' Pejak、吉他/钢琴Matthias 'Calix Miseriea' Kogler四位原始成员;其中,并非创始人的Calix后来居上,包揽了词曲创作和封面设计,自然也主导了乐队的编曲格局和音乐气象。与此同时,Stauff又已拉上Beowulf和Astaroth捣鼓起了另一支更符合他个人音乐趣味、也大可以登台演出的黑金属乐队Astaroth(亚斯塔录,邪恶三位一体之一的地狱公爵)。Estatic Fear则很快变成了Calix的个人音乐项目,第二张专辑《Sombre Dance》就是由他主创后、再邀请其他嘉宾音乐人作为乐队枪手“代打”而成[1]。

超级主创Calix Miseriea

两张专辑都可以说是厄运金属的圣经。首专《Somnium Obmutum》中的同名歌曲《终结之梦》长达32分钟,起伏顿挫,沉郁恢弘,让我们的耳朵饱览生命旅程中的甜柔与悲戚、剧痛与超脱、百感交集和心醉神迷,有着极其优雅而凌然的古典气质。而由Calix完全主导的第二张专辑《A Sombre Dance》不但在制作质量上更胜一筹,而且哥特民谣与厄运金属相互交织的艺术风格也更显芳醇,所邀请的人声——无论男低音黑嗓、男高音黑嗓还是歌剧/民谣女声——亦无疑更具有辨识度和冲击力。

《Somnium Obmutum》专辑封面

构成Estatic Fear独特风格的要素大约有如下:鲁特琴、古典吉他悠扬感伤的独奏和伴奏,以及长笛带出的牧歌、森林或宫廷气息;深沉的低音黑嗓、锋利的高音嘶吼与柔美却也同样沉抑的歌剧/民谣女声的穿织;器宇轩昂和双吉他Solo和厚实的强力节奏的配合,急促时双大鼓的轰击,静谧时钢琴的翩飞和大提琴的哀婉,以及各主奏乐器交替的、对主题的多乐章变奏;混合着拉丁语、中古英文和现代英文的诗性强烈的歌词,和其间对于情感极限的傲然冲刺和关于至美至悲、死亡轮回的刻骨哲思。Estatic Fear的作品是有着希腊悲剧性情的崇高与美的辉映。

《A Sombre Dance》专辑封面

本文的下章将完整地呈现《A Sombre Dance》这张专辑的诗意图景和哲思脉络。本章的结尾,则为大家奉上一支年轻的厄运金属乐队Shadow Suite(阴影组曲)在2016年11月向Estatic Fear致敬的演出,终于把这帮隐匿大神三十多分钟的《终结之梦》搬上了现场舞台。

[1]:Estatic Fear相关传记资料,可参看:http://www.doom-metal.com/interviews.php?entry=1482


作者简介:行舟,90后学院派乐评人、诗人、前卫民谣摇滚唱作人。北大中文系学士、哲学双学位,美国杜克大学东亚系硕士。曾任北大诗社社长。后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学习爵士吉他。2017年以独立音乐人“马克吐舟”身份,发行《充气娃娃之恋》等五张唱作EP。2018年推出首张个人专辑/诗集《空洞之火》。行舟乐评,以欧美音乐为评论主线,擅长90后音乐听众行为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舟乐评:Estatic Fear—悲剧的诞生与厄运之巅(上))